进口音箱-拟出让股份

基于山地垂直带谱的秦岭南北坡景观分异
2023年9月16日发(作者:邵力平)

基于山地垂直带谱的秦岭南北坡景观分异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秦岭南北坡向的景观分异,分析了影响秦岭南北坡景

观分异的主要的四个因子:温度、土壤、降水、坡向。景观分异与许多自然因素有关(气候

条件、土壤质地与类型、地形地貌等)。对于秦岭的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环境中

的水热因子发生变化,形成水热因子的复合梯度,生境中所对应的植物种类相应改变。植被

的坡向分布体现了山体的南陡北缓、南仰北俯的地形特点。坡度、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是

次要的,主要因素是光、热、水等条件发挥作用。

关键字:山地垂直带谱;秦岭南北坡;景观分异;影响因子

1. 研究区域概况

秦岭古称“南山”,其区域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

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耸立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

支流———白龙江以北[6]位于102°19~113°40E31°1~35°31N之间,跨越甘肃、

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五省,总面积达106 766 km2。通常所说秦岭是狭义秦岭,乃是广

义秦岭的中段,界于渭河中、下游与汉江上游之间、包括嘉陵江上游和南洛河上游在内的陕

西省南部山地,面积55 000 km,是本文的研究区域。

2[1]

1 秦岭地理位置、范围示意图

2. 秦岭南北坡分界线

秦岭南北坡分界线的划分有多种说法,大地构造上,大致以商()()断裂带将秦岭

划分为南北;地貌上通常以徽县-成县盆地为界线。根据垂直带谱完整性原则,位于过渡

[2]

地带的山地其界线位置应与山脉主脊或主分水岭一致。本文按照渭河、汉水的分水岭作为

[3]

其南北坡的界限。

3. 南北坡景观分异

1

秦岭由于地势高,造成南北气候的差异,南北植被景观也不相同,北坡多暖温带类型,

南坡则多北亚热带常绿阔叶的成分,是我国华北、华中、唐古特及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交汇

区,具有多种区系成分并存的丰富多样性,因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45]

秦岭目前的主要现状植被有针叶林(包括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阔

叶林(包括典型落叶阔叶林、温性落叶阔叶小叶林、落叶阔叶杂木林)、灌丛、草甸(包括山地

灌丛、草甸及高山灌丛、草甸)等。从植被上看,秦岭南坡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

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形成了亚热带森林植被景

观;而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自下而上的落叶栎林带、

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构成了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具体的景

观分异可以由图2反映出:

北坡 南坡

3767m

高山灌丛草甸带 高山灌丛

针叶林带:巴山冷杉林等 针叶林带:巴山冷杉林等

针阔叶混交林红桦林等

落叶阔叶林:辽东栎林等 落叶阔叶林红桦林等

落叶阔叶林锐齿栎林等

3400m

3200m

3000m

2800m

2600m

2300m

1900m

2900m

2500m

针叶林带:牛皮桦林等

1700m

1000m 1000m

落叶阔叶林:华山松、

栓皮栎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被落叶阔叶林及侧柏林带:

子植物类、马尾松、 柏科 栓皮栎林等

2 秦岭南北坡景观差异

数据来源于各类论文,大体正确,原创图片

秦岭的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

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本图选最高海拔为秦岭的高度。南北坡植

被类型为广泛研究的林带。

秦岭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南北坡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受气候条件影响,各带跨幅

南坡低于北坡约100150米。低山基底带则受水平地带性控制,岭北500800米为耐旱的

落叶阔叶林及侧柏林带,岭南则为含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带。

秦岭在海拔3400米以上森林已无分布,为灌木草甸植被取代。通常3500米以上

主要为草甸植被,下部为灌木与草甸植被交错分布。本带冰川遗迹尚明显存在,由物理风化

形成的倒石锥,乱石滩为本带的主要地貌景色。

4. 影响南北坡景观垂直分异的因子

对于垂直带界线及带谱的解释基本上目前仍限于气候指标及其选择,“水热控制”

2

法。在区域和局域尺度上,还没有考虑山体走向、地形、风甚至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等山地环

境因子的影响。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和从赤道向两极

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在不知其位

置的情况下,只能从上到下进行判断,如某山很高,则由上向下为: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

带、高山草原带。如知道其中的一个,则可推出其上下,如带谱中某一个为阔叶林带,则其

上为针阔混交林带,其下就是常绿林带。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山

体所在纬度:纬度愈高愈简单,纬度愈低愈复杂;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

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没有;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

高度小则简单。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

高;纬度高,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对于秦岭南北坡景观分异

[6]

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温度、土壤、降水、坡向。

秦岭垂直温度带用等效积温,根据温度带指标(表1)可分为五个垂直带:

第一个垂直带带常称为基带,上限700~800m。由于秦岭的屏障作用,冬季阻隔冷空气

南下,在南坡下部,适合亚热带植物生长,常绿阔叶树如油樟、桢楠、吴贞等随处可见。北

坡同海拔的地段属于暖温带,适宜种植一年二熟制的作物。

第二个垂直带带为暖温带,典型植被在南坡为栓皮栎林,北坡为侧柏林,因长期砍伐,

保存不多。本带上限海拔1100~1300m。南坡的暖温带较北坡平均海拔要高,范围要小。

第三个垂直带是中温带森林,针叶林与阔叶林混生。下部生长华山松、锐齿栎林、山

杨等,海拔高度1800m。再往上是桦木林带,有牛皮桦、铁杉等,海拔高度2200m ~2400m

第四个垂直带是寒温带针叶林带,下部多云杉林,上部多冷杉林,其上限到3400m

右。主要树种有云杉、太白冷杉、四川冷杉、秦岭冷杉、铁杉等。

第五个垂直带是亚寒带,大约在3400m以上,高大乔木不能生长,为高山草甸、灌木,

有头花杜鹃、杯腺柳等。

1 温度带指标

[ 7]

3

2 不同温度带上各植被类型占自身总面积的百分比

2示了各植被类型在不同温度上的分布情况。按照各植被百分比峰值区出现的高度,

由低到高植被垂直变化规律为:针叶林(8~10)-栽培植被(12~14)-阔叶林(12~14)-混交林

(12~14)-高山灌丛(4~6)-高山草甸(10~12)-次生灌丛(12~14)-灌草丛(12~14)

秦岭耐寒、抗霜冻、耐庇荫的针叶林数量占有较大优势,部分树种能适应恶劣环境,生

长地冬温夏凉、光照较弱;12~14℃左右的年均温是秦岭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栽培植被生长

的有利条件之一;阔叶林和混交林生长在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以喜欢温暖环

境、喜光的树种居多;高山灌丛生境终年寒冷、多风而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大;高山草甸多

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日照充足;次生灌丛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其所在水热条件优越;灌草

丛以中生或旱中生禾草为主,所在地日照强烈、生境或基质干燥、土壤瘠薄。

秦岭南北坡土壤垂直带谱以主体太白山(图3)为例,迎风坡与背风坡土壤垂直带谱的

差异:南坡基带为黄褐土和黄棕壤,北坡基带土壤为褐土和土;其建谱土壤以棕壤为主,两

坡带幅虽然相差不大,但其分布下限则明显有别,南坡海拔为1300m,而北坡为1500m

棕壤带以上的暗棕壤、黑毡土和草毡土则呈现同样的升降趋势。

3 秦岭太白山南北坡土壤垂直分布

土壤对于植被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土壤类型为不同的植被提供了生长条件。

4

[ 8]

山地降水一般都随地方海拔升高而增加,至某一高度达到最大位以后,才转为向上减少。

秦岭山地南北坡最大降水高度Hb(决定地区和季节的参数)如表3

南坡 北坡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2900 1350 2200 2500 1900 2300 H(米)

b 0.000007963 0.00008729 0.00003728 0.000006413 0.000061 0.000089

3秦岭山地南北坡最大降水高度Hb(决定地区和季节的参数)

[ 9]

秦岭山地最大降水高度在夏季是南坡比北坡低,在冬季正好相反,是北坡比南坡低,

年最大降水高度南北相差不大。这是因为在山地一般都是向风面最大降水高度低。背风而最

大降水高度高,而秦岭山地夏季盛行东南气流,西坡是向风坡,北坡为背风坡;冬季盛行南

北气流,北坡为向风坡,南坡为背风坡的缘故。降水对秦岭南北坡景观分异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4 不同降水量上各植被类型占自身总面积的百分比

[ 10]

4显示了各植被类型在不同降水量上的分布情况。按照各植被百分比峰值区出现的高

度,由低到高植被垂直变化规律为:针叶林(700 mm)-栽培植被(700 mm)-阔叶林(900 mm)-

交林(900 mm)高山灌丛-(900 mm)-高山草甸-(700 mm)-次生灌丛- (800 mm)-灌草丛(800

mm)

坡向对于山地生态有着较大的作用。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影响。

射收入南坡最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再次为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北坡,最少为北

坡。向光坡(阳坡或南坡)和背光坡(阴坡或北坡)之间温度或植被的差异常常是很大的。南坡

或西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东北坡最寒冷,同一高度的极端温差竟达34℃。在南坡森林

上界比北坡高100200m。永久雪线的下限因地而异,在南坡可抬高150500m之间。东

坡与西坡的温度差异在南坡与北坡之间。

坡向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明显。由于一山之隔,降水量可相差几倍。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

在南北或偏南北走向山脉的西坡和西南坡形成大量降水;东南暖湿气流在东坡和东南坡造成

丰富的降水。由于光照、温度、雨量、风速、土壤质地等因子的综合作用,坡向能够对植物

发生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发生变化。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四川省二郎山,

体的东坡上,分布着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山脊的西坡上,则分布着干燥的草坡,不但任何树

木不能生长,灌丛植物也很少见。同是一个山体的坡面上,东西两面具有截然不同的植被类

型,这是由于从东向西运行的潮湿气流,在东坡底部开始上升,随着海拔的逐步提高,气温

逐步降低,把空气中大量的水汽丢失在东坡的坡面上,使东坡非常潮湿,形成湿润的常绿阔

叶林。当气流运行到山脊顶部时,已成为又干又冷的空气。这种干冷的空气,本来缺水已经

5

到了极点,再由山脊开始顺着西坡向下运行时,随着海拔逐步降低,温度逐步增高,干热空

气不但本身缺水不能向坡面上放出水分,而且反过来从坡面上吸收水分,因而使西坡更加缺

水于旱。因此,西坡面只能分布着干燥的草地植被类型。

由此可见,坡向对景观分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他三个因子作用引起的。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秦岭南北坡向的景观分异,分析了影响秦岭南北坡景观

分异的主要的四个因子。景观分异与许多自然因素有关(气候条件、土壤质地与类型、地形

地貌等)。本文对景观分异进行分析,景观分异受地貌、地形等的影响较小,而气候差异可

以引起植被地带性的显著变化。对于秦岭的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环境中的水热

因子发生变化,形成水热因子的复合梯度,生境中所对应的植物种类相应改变。植被的坡向

分布体现了山体的南陡北缓、南仰北俯的地形特点。由于各方向上光照条件差异不大,所以

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分异作用不如海拔、降水、气温的影响。坡度、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是

次要的,主要因素是光、热、水等条件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勇,张百平﹒基于山地垂直带谱的秦岭山地利用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065

(26):574-579

[2]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秦岭大巴山地区地貌图说明 11 000 000[M].西安:陕西人

民出版社, 1989

[3] 度﹒山地与高原综合自然区划问题的探讨[A].:黄秉维.地理集刊(21)[C].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21-28.

[4] 张秦伟﹒秦岭南坡植被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以水流域为例[J]﹒地理研究,1992

11(2):83-92

[5] 傅志军,张行勇,刘顺义﹒秦岭植物区系和植被研究概述[J]﹒西北植物学报,19965

(16):93-106

[6] 泽﹒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地理教育,2009676-76

[7] 陈明荣﹒试论秦岭垂直温度带的划分[J]﹒西北大学学报,19924 (22):465-472

[8] 蒲玉琳等﹒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J]﹒土壤通报,20074 (38):753-757

[9] 傅抱璞,李兆元﹒秦岭山地的气候特点﹒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0] 朱晓勤,等. 基于GIS的秦岭山地植被类型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205192196.

6

武汉墙体彩绘-证券融资APP找领航

基于山地垂直带谱的秦岭南北坡景观分异

更多推荐

常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