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座大厦-scty股票

2023年9月12日发(作者:苏张)
茶馆
一、介绍老舍及作品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
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
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
《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
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
读者。
二、介绍《茶馆》剧情
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
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
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
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
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
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
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这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
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
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
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
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
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
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
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原国民
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又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寻巨亡不可”。
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样子以抓逃兵为名,把逃兵的钱全部
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
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
茶馆也已败落不堪,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
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
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砸掉茶
馆。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
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
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
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一) 第一幕
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1、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
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第就在一幕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
各阶层的人们。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
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后者如王
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2、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 货、鸽子之争、秦
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这些事件涉及
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
暗腐朽,不可救药。
3、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
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明确: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是漠不关心,连茶客们
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着“莫谈国事”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
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
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
恨,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直言:“谁敢改祖宗的
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
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
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 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剧作家对于
历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4、理解潜台词的含义
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
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明确:课文结尾“茶客甲”说: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
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
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
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
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
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
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5、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1)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
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
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样一个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
反映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2)结合课文内容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虽然同样是“吃俸禄”的八旗子
弟,但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这个人物有着鲜明的
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不满于富户人家为一只鸽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货倾销、
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从茶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
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
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
针见血,咄咄逼人。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
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村
妇两碗面。直到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
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
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
悲剧。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毁灭。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
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6、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
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表面看似乎只是两
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
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
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
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
划人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
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
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
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
富、深刻。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
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
的个性化语言。如: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圆滑得体、机敏善辩,与各种人物应酬
从容自如,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侠气,并
且毫不忌讳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思想性格。
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黑暗与罪
恶又无处不在,“大茶馆折射出小社会”,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二) 第二幕
1、主要事件
1).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法苦心经营,在动
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2).王利法和王淑芬拌嘴
王利法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3).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4).唐铁嘴要租房屋
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5).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
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6).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
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
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7).康顺子求工
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8).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9).王利法与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10).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2、人物形象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老总们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
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
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
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
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
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
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
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
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
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
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
“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
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
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3、戏剧主题分析
《茶馆》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
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
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4、与《雷雨》比较,鉴赏《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
1.《雷》严格按照“三一律”创作,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人物性格的冲撞,闪耀
出烁目的火花;《茶》则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
个生活画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
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画卷式”的结构,点面结合,每一幕体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矛盾,从广阔的
生活横断面上把纷繁复杂的矛盾接触点构成舞台形象,若续若断,从平凡的生活入戏,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宏大的场面,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雷》以周朴园为中心,围绕他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
反映社会生活。而《茶》第二幕出场人物30多人,但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
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
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
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
一个画面不和国家联系。
小结: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特殊的戏剧冲突 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5、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
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显示着自己的性格。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
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是典型的地痞无赖。出场的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
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如课文开头李三的抱怨,抱怨“越改越凉,冰凉”,
抱怨“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这些抱怨的话非常符合在茶馆已干
了二十多年的老伙计的身份。
6、巧妙的衔接与穿插
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衔接,使整个戏浑然一体。如开
场,李三向王淑芬抱怨工钱不长,可话越来越多,王淑芬同情李三,引出她与王利发
的口角,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送菜作了铺垫,就这
样环环相扣,每一个情节既清楚又连贯。
利用人物特定身份和特殊特殊情节造成交错穿插。如刘麻子与逃兵在茶馆做人口
交易,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有人出现不得不停止,王利发与崔峰的出现,作为茶馆中
迎来送往的生意是完全正常的,因此,自然打断刘麻子的戏,等崔久峰下场后,宋恩
子、吴祥子又上场敲诈逃兵。这种穿插使一个情节恰到好处终止,又使剧情处于不断
变化发展中。
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
──老舍《茶馆》
老舍解放后以戏剧创作为主,从1950年到1966年,他先后写了《方珍珠》《龙
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女店员》等。《龙须沟》和《茶馆》是老舍剧作中最
有代表性的作品。《龙须沟》写于1951年,是当代第一部成功的革命现实主义剧作。
作品通过解放初期北京人民生活的变迁,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新社会。1957年,老舍完
成了他最成功的名作《茶馆》。这部剧充分发挥了老舍的创作个性,具有高度的艺术
价值和思想意义,不但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赢得
了极大声誉。1980年,《茶馆》在西德、法国、瑞士等国演出时,轰动了欧洲,称它
是‚带着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远东的戏剧奇迹。
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
国,一切所谓的改良主义、个人奋斗、‚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在《茶馆》
的背后,一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新生与腐朽,正在进行着反复的较量,新的
时代正在旧时代的没落中孕育着,发展着。
《茶馆》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
小社会‛。剧中一共写了70多个人物,出场人物就有50多个。有的是贯穿全剧的人
物,有的是过场人物,有的是映衬人物,有的是情节发展需要而设臵的人物。剧作家
描写的重点是放在五花八门的市民阶层人物上的。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善于经营、
谨小慎微,虽然有着买卖人的自私,为人却还本分。为了在那个社会里求得自己的一
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经营方式,使之跟得上社会风气的流变。他‚作了一
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但最后他还是没能争得自己的生存,被那个
社会逼上了绝路。常四爷是一个‚旗人‛,是属于享有‚铁杆庄稼‛(吃皇粮)特权
的一类人。他性格耿直、刚强,富于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面对清朝的腐败,他激
愤地说:‚大清国要完!‛因而坐了牢。他参加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后来成为一个自
食其力的卖菜人。和‚作了一辈子顺民‛的王利发不同,他‚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
当,专打抱不平‛。他‚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但结果是‚一事无成‛!最后他说的一
句充满感愤的话,对他的性格作了生动的总结:‚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王利发的房东秦仲义,原是一个掌握着相当家产的血气方刚的阔少,后来主张‚实业
救国‛,成了一个立志维新的资本家。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统治,尽管
他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他在‚事业‛失败后自我嘲讽地说:‚应当
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
《茶馆》采用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剧本以茶馆为舞台,在三个历史断面上对
社会世态进行展览性的描绘。全剧不是以一人一事为主要线索构成贯穿始终的情节,
而是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
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
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全剧的整体冲突是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因此剧情发
展的动力不在舞台上的戏剧冲突,而在茶馆外大社会的风云变幻。剧中的每个人物都
成为独立的故事线。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从青年写到老年,次要人物
刘麻子、唐铁嘴、吴祥子等则采用两代相承的写法,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
事,而又都与时代发生深刻的联系。所以,以刻画人物取胜是《茶馆》艺术结构的生
命所在。
(选自《中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茶馆》的语言特点
《茶馆》在艺术风格上,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揉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
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因此,人们称《茶馆》是一曲含泪带笑
的旧时代的哀歌,是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的葬礼。
反映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现实,埋葬三个旧时代,构成了《茶馆》的悲剧基调,
但是老舍却为这出人间的悲剧编织了一套喜剧的外衣。这喜剧外衣的材料不是别的,
娶一个媳妇,搞个‚小三口‛,不但没实现,还被特务抢走了现大洋;安分老实的松
二爷自己正‚瞪着眼挨饿呢‛,可一提起喂黄鸟就顿时来了精神,说什么‚我饿着,
也不能叫鸟饿着!……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能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
师明师傅,因为‚这年头就是监狱里人多‛而落得卖掉家什,去大牢里蒸窝窝头;聪
明伶俐的小丁宝,明明知道‚干这一行,活着身上就烂了‛,可还是得参加沈处长主
办的‚花花公司‛……这些都是可悲可咒的社会畸形与病态,也是可怜而可笑的人生
命运。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利发等三位老人自我祭奠,在台上扔着拾来的纸钱,
用凄楚的、似哭似笑的声音自我解嘲的场面。所有这些,都形成了《茶馆》别具一格
的悲喜剧色彩:这是悲中有喜,笑中带泪。人们在大笑一场之后,品尝到黑暗年代人
世间的苦涩辛酸,在含泪的笑声中送别那可诅咒的旧社会。
《茶馆》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这个戏里没有政治标语和口号,也
没有一般的话剧腔,人物说的全是北京大白话。可是大白话说得有特色,既有地方的、
时代的色彩,又有幽默与讽刺的风格;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做到了语言性格化,又说
得那么简练、流利、形象、生动。王利发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
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剧的第一幕,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练,
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发达兴旺起来。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下应酬,左右逢源。
这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
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
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
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
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人们听
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第二幕是王利发的中年时
期,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裕泰茶馆风雨飘摇,王利发苦心改良,惨淡经营,此
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苦闷徨带来的满腹牢骚。幕启时,茶馆正准备重新开张,而他却
说:‚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当听见远处有隐隐的炮声,他就
冲着妻子王淑芬说:‚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王淑芬
说:‚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其实王利发并非糊涂,而是因为心烦意
乱、怨天尤人,才发牢骚讲怪话。第三幕是王利发的老年时期,大茶馆已经完全衰落
并面临被霸占的危险,王利发彻底泄了气。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绝望而带来愤世嫉
俗的嘲讽和反抗。小丁宝向他问候:‚老掌柜,你硬朗啊?‛他不说身体好坏,而是
说:‚要有炸酱面的话,我还能吃三大碗呢,可惜没有!‛小唐铁嘴奉庞四奶奶之命前
来威逼他交出康妈妈:‚王掌柜,我晚上还来,听你的回话!‛王利发根本不正面回答,
而是话中带刺、愤然反抗说:‚万一我下半天死了呢?‛随着三幕戏的发展,王利发
的语言色彩发生了有层次的变化:从风趣圆滑,到牢骚不平,最后变为冷嘲热骂。老
舍正是这样通过王利发语言的变化,揭示了他性格、命运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这种运用语言的功力,若非大师,是很难做到的。
除了性格变化之外,《茶馆》的语言还具有幽默与讽刺、简练与流畅的特点。老
舍写东西从无虚华或故作惊人之笔,然而那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粹语句,却常常
含有惊人之处,令人拍案叫绝。他能一笔两笔就勾勒出一个人物,也能入木三分地刻
画出人物的灵魂。他用不多的笔墨,就把唐铁嘴这个江湖骗子的油滑、无耻和满身的
奴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唐铁嘴是个大烟鬼,第二场出场时,王利发谈起他这个嗜好,
他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儿’啦,你看……,大英帝国的烟,日
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几句对话,一个油
嘴滑舌的江湖骗子,就活脱脱勾画出来了。当人们听他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以
为他改邪归正了,然而他出人意料地接一句:‚我改抽‘白面儿’了‛,人们不禁轰
钟家村-新五丰(600975)股票

更多推荐
大山子租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