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6课 打开的柜门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打开的柜门》是一年级下册第 16课学习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密切,学生对柜子的感官认知比较丰富。引导学生

在充分观察柜子的外形特征后动手实践。

“打开”是一个动词,因为“打开”使得柜子形成了“里”与“外”。而如何表现好这

“里”与“外”恰恰是本课的趣味所在。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讲讲、试试、剪

剪、贴贴、画画等方法进行美术学习活动。了解不同用途的柜子的造型特征,再进行柜子里

外的装饰和物品的制作

可以将本课与《会摇的玩具》两课作为一个以“设计应用”的小单元。本课侧重“审美

性和趣味性”,围绕“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进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极容易过分专注,对自己感兴趣或认准的事情常会“一根筋”。但

同时他们又极容易分心,一旦不喜欢或有自己喜欢的事情,马上会转移注意力或被喜欢的事

情吸引。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尽可能快乐的学习环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将观察、动手和想象融为一体,拓展学生的美术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柜子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和想象了解柜子及其内

部的结构与功能。

2.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绘画、剪贴、泥塑等多种方法进

行造型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表现各种不同的柜子特征,感受打开柜子时看到不同物

品时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思路

1. 欣赏体会不同时代的柜子造型特色及作为“柜子”的共同点以便更好地进入后面的

“设计应用”环节。

2. 通过“剪”“粘”“折”等基本技巧的运用来学习用废旧纸盒制作柜子的方法。

用多种方法装饰自己制做的“柜子”,让它变得更漂亮,培养学生的动手兴趣及审美能

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柜子的造型特征和内部结构。

难点:运用绘画、纸工等方式表现打开的柜子及柜子里摆放的物品

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柜子的图片、实物模型、影像资料以及优秀学生作品,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学生:绘画工具、彩色纸、剪刀、胶水、包装纸盒等。

— 1 —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图片,家里的玩具、衣服扔得到处都是,该怎么办?思考生活中我们如何把这些

物品进行归置?

生答:放在收纳筐里、橱柜里

把物品一股脑全塞进去吗?不,我们可以进行物品分类摆放,那怎样让我们的柜子看

起来井然有序?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打开的柜门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板书

课题:《打开的柜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为进入教学主题做好铺垫)

二、发展阶段

1、了解柜子。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柜子的材质?

生答:木质、藤编、铁皮金属、、、、

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柜子?都是什么形状的?出示搜集到的各种柜门资料图片

生答:推拉门的柜子、餐边柜、厨房储物柜、装衣服的衣柜、、、、、、

2、我们常见的柜子外形是不是大多是长方形的,但是里面的结构一样吗?当我们把柜门

打开的时候里面的内部结构有什么变化呢?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想不想看

一看?小朋友们要认真观察柜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看谁说的对。

播放课件

古代柜子:古代柜子里有隔板把它分成了大小不同的空间。

现代书柜:里面隔板比较多,隔出来的空间适合放各种图书。

现代衣柜:根据主人的要求,在隔板的分割下空间大小各不相同。

橱柜:根据餐具大小设计空间大小。

冰柜:为了增加他的储藏量我们能发现除了里面有很多隔板外连柜门上也有很多空

间。

3、展示造型奇特的柜子: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柜子,同学们看一看奇特在哪?(外形与

众不同,柜子形状奇特)

4、提问总结:柜子相同之处是都有隔板、柜门、柜体,但根据所放物品不同空间大小各有

不同。

5、教师示范如何制作柜子:播放视频

(1)剪开(2)重新折叠(3)粘贴好,加隔层

(要点:隔板粘贴要留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各式各样柜子图片学习了解柜子的结构和功能,打破孩子对于传

统柜子造型的认知,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三、实践阶段

1、准备好材料。

2、剪开盒子一边当作柜门,将多余的部分粘贴好,按照盒子大小确定好隔板大小。

3、将隔板留好边,剪下来贴在柜子里。

— 2 —


更多推荐

柜子,学生,学习,打开,隔板,柜门,设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