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6日发(作者:)
关于目前装修行业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近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群众住房新装、改装等消费潜力巨大,家装消费俨然成为新的消
费热点。与之同时,家装行业乱象层出不穷,“天地合”等家装跑路企业屡见不鲜,家装行
业成为消费者投诉较多的行业之一。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家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家装行业的监管至关重大,不可小觑。
一、当前的装修乱象
一是预收款项后跑路。声名狼藉的家装企业—天地合装修公司,则是消费者签完家装合同、
预付高额装修款之后,出现施工缓慢和长期停工现象,消费者前去该企业查看,才发现企业
早已人去楼空,据《扬子晚报》报到,当地“暴雷”后涉及业主281家,金额达2000多万
元。实际上,据近几年的家装消费投诉内容统计,不仅仅是这一个家装企业“跑路”,很多
消费者在付完款项后,还在等待家装企业工作人员进来量房、开工,却不曾想到,等来的是
家装企业的“失联”。
二是营销广告承诺不兑现。在电梯内、商场、地铁站等公众场合,总是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家
装营销广告,家装企业利用节日活动或折扣,用低价格吸引消费者签订家装合同,许下各种
家装承诺。然而,在家装合同里,对装修的各种用料打“擦边球”,玩文字游戏,最终家装
原材料却以次充好。并且在装修过程中,各种变相加钱,例如:“装到一半发现某某地方需
要改动,需要加钱才能完工”。因此,由家装企业对“用料、家电、价格、期限”等营销承
诺的各种不到位,引发的消费纠纷和投诉愈演愈烈。
三是室内空气检测不达标。许多家装企业会打着“绿色环保”的家装口号来吸引消费者,类
似“室内空气检测不达标,砸掉重做”等广告。但实际上,在家装新房交付后,许多消费者
自测或是请专业的室内环境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其室内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皆严重超标。
甚至是治理之后,各项空气健康指数也不达标。这是许多家装消费者发生的共性问题,消费
者对家装企业交付的新房无可奈何,最后也不了了之,只有自称吃了哑巴亏。
二、存在的原因
一是行业主体及职工混乱。家装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经济变化莫测,其行业更新迭代速度
快,市场上存在持有营业执照经营的企业,也存在无照经营的企业或个人,其市场环境良莠
不齐。从事家装企业的设计师和实施工人,也存在无相关工作资质的现象,家装质量无法得
到保证,甚至出现拆除房屋承重墙,危害房屋安全的情况。
二是经营者诚信缺失。家装企业缺乏诚信经营意识,消费者缺乏正确的引导。目前,许多无
照的个人从业者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但却缺乏诚信经营意识,不能保证家装的质量,不承
担社会责任。还有部分家装企业虚假宣传,在装修的过程中,偷换概念,唯利是图,家装原
料以次充好,消费项目不清晰不透明,验收标准不明确。消费者隔行如隔山,缺乏家装的经
验和专业知识,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陷入家装企业的消费陷阱。
三是行业监管的法规不健全。我市对家装行业配套的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互联网
家装、概念型家装的新兴市场,存在监管的法规漏洞。在执法过程中,对于各种情况的发生,
难免出现执法依据不充分的情况,监管法规跟不上实际发展上的需求,导致监管工作事倍功
半。
三、工作对策建议
一要严格准入门槛。严格家装市场的准入,严格审批条件,对于资质不符合,审批手续不完
善等坚决不予办理营业执照,打击无照的个人或企业进行室内家装工作。同时,应结合我市
消费者对家装行业的实际投诉内容,以及监管过程发现的各种情况,成立专项课题研究组,
调整我市对家装行业监管的相关法规,完善相关的配套条文。
二要积极宣传引导。一方面,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家装消费的宣传引导,向广大消费者
普及家装知识,提高其认知能力。消费者协会及时发布最新的消费预警提示,引导消费者理
智消费。另一方面,提高家装行业诚信意识,区域内组织召开行业法规培训会,要求家装企
业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自觉纠正违法行为,
主动将规范、守法、诚信融入经营活动,规范经营。
三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执法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家装企业的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整
治活动,不定期的对家装企业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可实行“示范先行、以点带面”
的策略,逐步实现“正规军”占领市场,让无信用、无保障的家装企业或“游击队”退出市
场。
四要建立公开评价平台。建立家装行业网上监管平台,由消费者对家装企业的诚信、品质、
服务等专项进行网上消费评价、评分,以公开真实的点评促进行业自律,促进其从业人员的
资质规范,专业过硬。公开评价让消费者为消费者累积家装经验,提供选择依据,降低消费
者家装的机会成本,促使家装企业维护市场秩序,履行社会责任。
-
更多推荐
家装网装修平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