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厨柜-装修公司用什么设计软件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瓷砖图片装修效果图)

四川师范大学硕二l:学位论文

ThisisdividedintofivetectonictraditionalChinese

paperplatesstudy

totea

cultureandtheteahouse

modem

spacedesign.

Thisi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the

paperanalyzelanguage,through

totea

aspectsculture,tealanguage,the

ofculturementalandvisualfocusisthe

teatea

on

culture

languagedesign

forhousediscussesteahouse

tea

design.Thusspace

and

research,based

on

theofChineselife

analysistoday'speople’Sspiritualspiritual

and

pursuit,aftermodern,Chinese

theof

comparison

ancient

andand

foreign

teahouse

design

atto

thesamethethat

time,come

conclusionthedirectionofthe

and

tendency

developmenttoday’S

ofteahouse

modem

space

design,is

howcombinetraditional

to

and

modem,inheritance

andofvisual

innovation,use

aesthetic

modelling

language

elements

and

modem

materialin

language

elements

publicspacedesign.

system

Keywords:TeaResearch

CultureTearoom

Design

IV

目次

摘要………………………………………………………..I

ABSTRACT:………………………………………………….III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范围………………………………………………..1

1.3研究思路和方法…………………………………………..2

1.4文章脉络………………………………………………..3

1.5研究目的和意义…………………………………………..4

2中国传统茶文化概述…………………………………………..5

2.1茶文化起源与发展…………………………………………5

2.2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分析………………………………..6

2.2.1禅宗精神…………………………………………….6

2.2.2道教精神…………………………………………….6

2.2.3茶道………………………………………………..7

2.3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7

2.3.1茶文化传入其他国家……………………………………7

2.3.2生活方式的影响……………………………………….8

2.3.3茶室设计的影响………………………………….……9

3中国茶室设计分析研究………………………………………..14

3.1中国传统茶室设计分析研究…………………………………14

3.1.1茶室环境与选址………………………………………14

3.1.2茶室空间布局………………………………………..14

3。1.3茶室家具风格………………………………………..16

3.1.4茶具……………………………………………….17

3.1.5茶室其他辅助要素…………………………………….19

3.2中国现代茶室设计分析研究…………………………………20

3.2.1中国现代茶室现状分析…………………………………20

3.2.2中国现代茶室设计不足…………………………………22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23

4.1茶室简介……………………………………………….23

4.2设计理念……………………………………………….23

—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

4.3空间布局设计…………….………………..…………..23

堕型堕蔓奎兰堡主兰垡笙苎——

4.3.1空间设计……………………………………………23

4.3.2功能设计………………….………………………..25

4.3.3茶室空间交通组织设计…………………………………25

4.3.4茶室服务设计….……………..….………………….26

4.4照明设计……………………………………………….26

4.4.1灯具设计………………….………………………..26

4.4.2灯具的选择与运用…………………………………….26

4.5家具设计……………………………………………….27

4.5.1家具的选择与设计……………………………………27

4.6茶室空间软装饰设计………………………………………28

4.7茶室空间色彩设计………………………………….…….28

4.8材料的选择与运用…………………………….………….28

4.8.1木材……………………………………………….29

4.8.2竹藤…………………………………….………...30

4.8.3石材……………………………………………….32

4.8.4金属……………………………………………….33

4.8.5陶瓷材质……………………………………………34

4.8.6玻璃材质……………………………………………34

4.8.7纺织品材质………………………………………….36

4.8.8纸………………….……………………………..36

4.8.9茅草……………………………………………….37

4.9茶室空间设计效果图………………………………………39

5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创新与发展………………………………….43

5.1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43

5.2中国传统茶文化理念在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43

5.3中国传统茶文化理念在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的价值体现……………44

参考文献……………………………………………………45

致谢………………………………………….……………46

在校期问科研成果…………………………………………….47

1绪论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然而物质文明的快速增长正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活在现代文明的快节

奏里,压力也随之增长。受现实生活的局限,人的欲望不断的滋生,有了欲望就

有了幻想,对美的幻想于是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精

神生活愉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趋势,人们在厌倦的都市空间中,总渴

望着寻求一片宁静的空间、寻找一份宁静的心态……

古人云“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由此可见“茶”是人

生活中的必需品,对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自古以来是茶产业大国,

茶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茶以物质形式的出现而结合其他人文科学逐渐形成了

茶文化。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自然得有场所,于是茶亭、茶馆、茶楼、茶室

的修建也逐步得到完善。然而中国现代的茶室设计大多以娱乐为主,设计风格上

显得平俗,缺少茶文化的趣味性和精神性。

在现代的茶室设计中大多以娱乐为主,在文化方面的反映颇为少见。因此,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茶文化以及从国内外众多大师的茶室设计中吸取一定的养分,

借鉴经典茶室设计的风格,从而在茶室的设计中能保留茶文化的精髓,有一定的

创新性,走在时代的前沿。

众所周知,茶、茶文化、茶道、禅宗、茶室与设计这几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联系,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设计,而设计又间接的反映着文化。

因此,在我们现代的茶室室内设计中,结合茶室的功能需求以及当代人的精神需

求,将茶文化与禅宗的精髓赋予茶室设计,在淡雅中领悟空灵,在清新中净化心

灵,为讲究高效率的现代生活打造另一个慢节奏的生活空间。

1.2研究范围

结合现代茶室的功能需求以及表现设计为功能服务的原则。将茶文化与禅的

精髓赋予茶室设计,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的精神生活开辟一片宁静的

空间,赋予现代生活的场所精神。对国内外资料的分析整合,设计出一套适合现

代人的茶室。

主要研究内容为茶室的功能设计,包括:茶室的空间布局、光、家具、配饰、

植物景观……的设计,从环境上打造谦和、淡雅、清新的风格。

四JIIiJili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从了解茶的起源、发展到茶文化的形成与兴盛,结合禅宗思想对艺术设

计的影响,抓住茶、茶文化、禅、设计中的微妙关系从而进行论述,了解设计发

展的历史以及国内外茶室设计发展的状况。继承优秀的设计原理,再结合时代的

元素,设计一座属于现代的、传统的、民族的茶室。

通过收集广泛的历史资料,以茶的发展历史为依据,了解与茶有关的自然环

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同时分析茶与人的生活、风俗之间的联系,再切入

到茶室的设计中。

1绪论

1.4文章脉络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研究目的和意义

茶、茶文化、茶道、禅宗、茶室、设计这几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化、

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设计,设计又间接的反映了文化。如今现代生活的忙碌

似乎让我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智慧。禅,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智慧的思考。当

禅思想与艺术设计碰撞出火花之后,便成为、了有灵性、有思考、有智慧的设计。

于是,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东方文化的精髓,设计便有了让人反思、觉悟的功能。

对中国茶文化和茶室设计的研究是目前人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一项可行性研究,茶

文化、茶道精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正符合现代设计

发展的需要。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也应有适当的空间与之发展。人们对于

空间的热情有一部分都是由对于功能、美、真实的欲望滋生出来的,设计也是对

于功能、美以及真实的表现。因此,设计对于这种欲望追求的可行性也就有了很

充分的根据。

2中国传统茶文化概述

2中国传统茶文化概述

2.1茶文化起源与发展

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氏”④。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说茶起源于西周时期、秦汉时期以及云南等等。在公

元前200年左右的史书《尔雅》中有关于野生大茶树的记载,可见茶的起源至少

是在春秋时期以前。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尔雅》

云:“荼”,苦菜也,其为“茶"的前身,是古今字。《邛州先茶记》中魏了翁道:

“茶’’之为始,其字为“荼”。晋常璩著《华阳国志》中也提到“烹荼尽具”和“武

阳买荼”,这里的“荼”经证实指的就是“茶”。陆羽《茶经》中记载:“其字,或

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日茶,二日梗,三日葭,四日茗,五日藓。”

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将野生茶进行大量移植、繁殖,而形成了今天大规模的

茶山、茶园,从种茶到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技术的不断地提高,茶已经成

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2004年国际茶叶委员统计,按各洲茶叶的产量计算,亚洲的茶叶产量列居

首位,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1%。而亚洲各国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

亚为主要产茶国家,其茶叶量占亚洲总产量的81%,由此可见中国茶叶产量相当

丰富。中国茶叶产地主要有四个产区,分别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

和西南茶区。(如图2.1所示)中国茶叶有悠久的出口历史,据史料记载,茶马古

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其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分7条主干

线,抵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各国。是世界上条件最艰苦、地理

形体最复杂的商品交换通道,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路径。

据陆羽《茶经》记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概括为“发乎于神农,

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于唐而兴盛于宋,

在明清时期得到全面普及发展。(如图2.2所示)同时茶文化的发展随着传统文化

的发展而发展,两者之间有着潜移默化的关联,同时对于饮食、药用、文学都起

华南茶区

两南茶医

:。

tf:南茶鹾

图2.1中国茶区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2陆羽煮茶图(图片来源:茶经)

①陆羽,钟强:

《茶经》,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第1页

四川I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东汉华佗在其著作《食经》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前,茶大多以药用效果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作为日

常饮品则很少常见。在三国时期茶作为高档饮品流行于皇室以及贵族、官吏等上

层社会,可见茶文化的逐渐启蒙。

2.2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分析

2.2.1禅宗精神

俗话说“吃茶是和尚家风”,在僧侣与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唐朝时

僧侣在寺庙周围种植茶树、开茶园、将野生茶树进行人工培植。僧侣在禅参悟道

时需保持平和的心态,无欲无妄。茶则具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且香味清新淡雅

的特征,在细细品尝的过程中,苦后回甘、回味持久,让人内心平和,趋于宁静。

这种心态与佛教禅宗所保持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佛教禅宗的悟道过程中,

茶也被赋予了“茶禅一味’’的高尚境界。同时还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从

事茶事活动,中国茶道也由此应运而牛。饮茶、作诗、赋词、会友不仅在宫廷茶

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间盛行,在民间也广为流行,茶文化也得到顺利的发展。

佛家中“空"实则不空,苏东坡在《送参寥师》中写道:“欲令诗语妙,无厌

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空是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设计也如此,好

的设计能给人无尽的遐想,能感受时间与空间的交融,以及周围的环境、空气的

流通、光线的处理等等。

2.2.2道教精神

就中国茶文化而言,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茶文化精神离不开几千年的中国

传统文化。老子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老子提及:事物在发展

成为至精至美的过程中形成“道",而“道"也存在于事物之中,这就是道家的哲

学。道教中的哲学思想“无”、“空"、“无常”为茶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思想

依据。

道教中以“道”为最高信仰,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周而复始地运转从而形

成一个循环。道教追求道法自然,追求宇宙万物的和谐,万物皆有“道”,相生相

克,人只有通过修炼,方能与道合一。人、生命、自然环境如何协调的发展,如

何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茶道也自然而然地受道教精神的影响,在茶道中通过泡

茶、品茗这一方式度化自己,提升个人的修养,将精神和肉体合二为一,同时与

外在的环境相融合。精神、肉体、环境甚至整个宇宙即使无形无相,但也可以在

饮茶中达到无中生有、融为一体的高度境界。

2中国传统茶文化概述

2.2.3茶道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人们在长期以来喝茶的习惯中总结

出来的生活礼仪,也是修生养性的一种方式。“茶”,从表义来讲,即人在草木之

间,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植物。正是因为茶道赋予了茶的象征意义以及文

化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所以才能在草木之间体会深远的意境。

茶道最初由中国人建立,饮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茶道体系自在、丰富、完

整。如今中国茶道精神“清净、恬淡”以及儒、释、道“内省修行”的哲学思想

仍然深远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在唐朝时期日本学者来唐学习时将茶传递到

日本以及韩国,从而使茶道精神发扬光大。然而茶道传到日本后,经村田珠光和

千利休对茶道规则制定的“茶法”,在形式上变得更加严谨与繁复。从下面几个小

结中我们将谈论中国茶道传入日本以及英国之后,茶道精神以及形式的变化。

中国茶道与儒家、释家、道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儒家入世的思想还

是道家出世的哲学,茶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儒家用茶礼敬天地、分君臣,道家

则在道观周围种茶树、清身骨,浑然与天地合一,佛家中“禅茶一味"更是促进

了中国茶道的建立,在百丈大师《百丈清规》中制定了“茶礼”。

“茶道”一词,最早被提出是在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文中,诗中

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

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可见陆羽被世人

认作中国茶道的开山祖师。

茶道是通过饮茶来达到的一种境界,中国茶道意在体会深远的意境,因此空

间是茶道中很重要的因素。“空”即:空灵、空间、空气、空白、空寂,这在中国

文人诗书绘画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设计中“空”的表达也是如此。因此我们

可以透过茶道的精神来理性地对茶室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尽显“空”的主题,这

不仅对生活、生命甚至于想象都留有无限的空间。

2.3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2.3.1茶文化传入其他国家

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其他国家茶文化的产生有着深远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包

括对日本茶道和英国茶道的影响。

日本产茶是在9世纪初由留学僧最澄从中国唐朝传入日本,日本茶道也于15

世纪末、16世纪初从中国明朝传入。茶道传入日本后,以中国贵族的“书院茶道”

和寺庙的“寺院茶道”为基础,在一定时期内斗茶之风盛行,贵族茶道颇为奢靡,

社会风气也逐渐腐败,完全忽略了茶道的本质在于清虚养性。因此梦窗国师在《吃

母陆羽,钟强:《茶经》,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第146页.

四川I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茶论》中谈论吃茶的得失,以及《实禅房论茶》论及吃茶的根本。在梦窗国师的

基础上,村田珠光根据茶道的本质,创立了“草庵式茶道”,被尊为日本茶道的开

山祖师。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茶文化对英国茶道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英

国本土并不产茶,但英国人酷爱红茶却享誉世界,英国最早的茶是在17世纪由荷

兰东印度公司将茶从中国输

入英国,在19世纪红茶在英

国人的生活习俗中已经占有

不可或缺的地位。于19世纪,

英国人开始在殖民地印度和

锡兰种植茶成功以后,印度

茶和锡兰茶则充斥着伦敦市

图2.3唐物(图片来源:网络)

场,同时也支配着国际红茶

市场,从此红茶在英国逐渐普及。

图2.4中国汉服与和服的对比(图片来源:网络)

2.3.2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茶文化以及禅宗精神传入日本之后,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方

式。自然应首先讨论佛教禅宗的影响,自秦汉时期,中日两国在文化交流上就有

一定的来往,日本经常派使者来汉唐学习中国文化、佛教禅宗,也就是日本留学

使者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体验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从而将之在日本发扬光大。

在日本茶道中,也是对唐物极其崇拜。(如图2.3所示)

在日本文化发展的脉络中,不难发现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异同,当然这主

要是源于日本人在过去对中国文化的崇拜,并根据自身的风土人情创造出属于自

己的文化。在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中,依稀能看见中国秦汉时期人民的牛活影

2中国传统茶文化概述

子,如服饰和榻榻米。通过图中汉服和和服的服饰对比,以及中国汉时期室内陈

设和日本榻榻米布局的对比,(如图2.4,2.5所示)就可以很清晰地明确中国传

统文化对日本文化和日本牛活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追溯日本文化发展的根源。

图2.5中国汉代室内陈设与日本室内陈设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传统茶文化对英国人生活方式的影响源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皇Queen

Anne酷爱饮茶,英国女爵安娜玛利亚于19世纪中期带动了喝下午茶的习惯,从此

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英国茶道。根据英国人饮茶方式和时间的规划,英

国茶道包括寝觉察、早餐茶、早休茶、午餐茶、午休茶、下午茶、高茶和餐后茶。

其中下午茶是英国茶道中的重要元素,也是英国人饮茶方式具有最独特的特点,

饮茶有红茶、清饮以及奶茶。

2.3.3茶室设计的影响

随着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以特殊的吸收方式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的精

髓,并结合自身的风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通过对日本茶道的了解,

不难发现日本的茶室设计实质是趋向

于自然的设计。相对于中国设计崇尚

的大而空,日本人追求的反而是小而

细的原则,不是寻求外观的完美,而

是强调渗透于事物本身内部的灵魂,

不是热衷于形式上的体面,而是注重

发自内心的感动。

日本茶道是通过饮茶这一日常牛

活行为与禅宗、哲学、美学和伦理结

合的一门综合性文化艺术,在日本人

图2.6日本茶室设计(图片来源:作者整理)

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茶室设计受中国传统茶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影响极

其大,追求禅宗无常、朴质、自然、悠远和静寂的境界。茶室设计有严格的原则:

一龛一画、一花一炉及简单的茶具和道具,设计讲究不对称和错位,色彩素雅,

10

。隈研吾:《十宅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5,第58贞.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空间内,经过设计者的精心推敲,运用自然材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然的古朴素寂”的茶文化,是至今仍为茶室主流的草庵茶室的创始人。其茶室特点是在有的所示)其中被公认为最早的茶室应属千利休的待庵,干利休创造了“和、静、清、与自然形成对抗的关系,而是强调建筑、空间、设计都应与自然相融合。环境的变化。日本的茶室设计在本质上与西方设计思想存在一定的区别,他不是反映了茶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也可以使茶人在茶室中能够更加敏锐地体会自然日本的茶室设计不管是在材料上还是在色彩上都具有浓厚的风土以及民族性,

日本古代著名茶室有:桂离宫、角屋、飞云阁、待庵、数寄屋等。(如图2.8茶室设计中基本都采用自然色调,运用土、木、竹、草等自然材料,这不仪自然。④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意识观念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茶室设计。(如图2.7所示)日本人独特的双重意义的住宅观:一方面会向都市靠拢,另一方面又会想要逃向这与日本人独特的存在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限研吾的《十宅论》中阐述到,风格简约,材料多采用泥土、砂、木、竹、麦秸等。(如图2.6所示)

图2.8日本桂离宫(图片来源:作者整理)(图片来源:作者整理)图2.7日本茶室设计

ttp:}}嗍.cnki.com.cn/hrticIe/CJFDTotal—FZZK200815011.htm

3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Jameson2中国传统茶文化概述

Jameson设计的日本创意茶室更是令当今人惊讶,设计师David师David当然,日本茶室设计的发展并不只局限于日本本土设计师的设计,由美国设计了人们平时生活所需的物质状态而进入了沉思的精神状态。超越了茶室本身,更多的是通过在茶室中饮茶启发人对自然的思考,这已经超越维度来感悟建筑与人、与自然紧密的关系。②从而可以看出,日本的茶室设计已经茶室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局限。“莨·茶室”的设计更多的旨在表明从时间的所示)中,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日本现代茶室设计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在另一个设计师隈研吾设计为服装设计师梁子设计的“莨·茶室”(如图2.10也从另一方面感悟建筑是有生命力的设计。(如图2.9所示)在客观上看来具有非常坚硬的特征,使人不禁联想到茶具很容易被碰碎的感觉,㈣。同时采用混凝土材料设计出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冰冷的抽象的茶室。混凝土材质究上采用了只凭借自然光而不配置照明器具,其设计用途是引发人对于光的渴望日本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在设计“双生观”茶室时,在对光线的研雅,使人能够通过细小入微的设计感受到自然无穷的变化。

图2.10莨·茶室(图片来源:网络)图2.9“双生观”茶室(图片来源:安藤忠雄论建筑)

四川I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根据中国人和日本人所信仰的风土(即风水)所设计。心(如图2.11所示)在

设计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是一所标准的日式茶室,日式榻榻米的运用、玻璃推拉

门的设计以及底部架空。设计方式采用钢架结构,建筑材料采用钢筋和木质材料

的结合,在茶室外部也设计了标准的日本枯山水庭园。

中国传统茶文化对英国茶室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英国的饮茶场所可以称为茶

室、茶所、茶店、茶休厅以及茶公园,以及家中的客厅或者起居室也是英国下午

茶的饮茶场所。其中著名的茶室有The

DorchesterHotel、PeacocksTearoom、

TheWillowTea

Parlour和“杨柳茶室”(TheRooms),(如图2.12所示)。“杨

柳茶室”由麦金托什在1904年全权参与茶室的内外部装璜设计,布置主要以简洁

的黑色高背椅为主,搭配格子窗。在麦金托什设计的杨柳茶室中,可以很清晰地

看出茶室中著名的高背椅是典型地受了明朝时期梳背椅的形象设计。(如图2.13

所示)当然在其他的家具设计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其他国家设计的

影响。同时英国茶室的设计还讲究与咖啡厅一样具有优雅的情调,精美的茶具、

桌上常有鲜花陪衬,茶室通常采用彩色玻璃和艺术品作为装饰。茶具的配置包括:

茶壶、茶杯和茶托、热汤壶、奶盅、糖罐、茶罩、茶匙、茶滤、小碟子、茶罐和

计时器。

图2.11日本创意茶室(图片来源:网络)

…httpnews.a963.comnewsdetail2011—1231730.shtml

12

|】国{t;-统茶文化概述图2.1

图2.13明朝家具与英国家具(图片来源:网络)2杨柳茶室(图片来源:网络)

四川I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3中国茶室设计分析研究

3.1中国传统茶室设计分析研究

3.1.1茶室环境与选址

中国传统茶室对于环境和选址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注重“人气”和“地气”,

在明朝时期饮茶环境提倡自然美和环境美,其中包括品茗的人数和周围的环境设

施。对饮茶人数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之说,

最佳的品茗环境追求则是溪畔泉边,与松涛、清风、鸟鸣为伴,或者在幽静的山

林等自然环境中,以天然为趣。饮茶时能感受自然的清新、内心的空灵,仿佛与

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环境寄托于山水,讲究“清”、“静”、“雅”,通过

茶使自身与宇宙万物的自然相和谐,以“天地万物为一”,对环境的追求则是对人

生精神境界的追求。此外在各种茶事活动中,笔研、庚歌、鼓琴、对弈对饮茶人

来说也充满了情趣,清新、淡雅尽在其中。

清朝时期人们的饮茶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兴起了各种各样的茶馆、茶肆、

茶档以及茶谱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饮茶、会友、吟诗作赋、

高谈阔论、听书赏戏,茶馆还兼有饮食、赌博场所或“吃讲茶”,同时根据风俗习

惯,各民族间的地方茶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3.1.2茶室空间布局

茶室空间布局一般要根据房屋结构而定,但在茶室中主要要设置茶艺表演、

品茗室、部分散座和厅座(也称卡座)和房座(也称包间)。

根据茶室的功能要求和服务性质不同,其布局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对不同的

空间布局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种。

图3.1并联式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第一种是:整个空间分类简单、排列整齐,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并联式布局,(如

14

3中国茶室设计分析研究

图3.1所示)

第二种是:空间结构之间通过走廊相连接,各有自己的出入13,室内空间布

局呈“L”形状或者其他的形状分布,灵活性较强。(如图3.2所示)

图3.2一定形状的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

●~、

≮≤:.二/

图3_3放射状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三种是:空间结构有一定的造型,布局方式根据功能的需要围绕主体结构,

有一定的序列性,布局安排灵活,同时呈现出一种放射状。(如图3.3,3.4,3.5

所示)

笋要薹;瓤

了一一:仃\~‘^{竹

图3.4放射状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q川师范大学硕:{:学位沦文

一L土』斗

一:薯篡鼙::·卜

.厂—一

r]习嗣~7.:

嚣懋蚕1篓国鋈

图3.5放射状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3茶室家具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上看,气势雄伟宏大、统领大局并且能够切中要害,同时又

能做到细致入微。茶室设计是在建筑的基础样式上产生的,从材料上看,中国古

代的茶室设计基本采用木结构,部分茶室也采用竹结构和茅草的搭配。由于古时

人们对诗书琴棋画的推崇,因此茶室室内设计的方式也丰富多彩,茶室中整体装

饰古朴,张挂名人书画以及鲜花的点缀。(如图3.6所示)

图3.6中国古代茶室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明清家具大力发展之前,茶室中的家具设计较为简洁,主要为茶几、踏、床

榻、高几、方桌、方凳、官帽椅、扶手椅、屏风、案等组成。到明清时期,家具

设计的成就达到了

高峰,在世界的家

具设计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明清时

期的家具讲究造型

优美,同时比例适

当,特别是对之前

的圈椅做了进一步

的改进,表现了浓厚

图3.7明清家具(图片来源:网络)

16

3中国茶室设计分析研究

的中国气派。在古代的茶室设计中家具的结构采

用榫卯结构,讲究科学、坚固、耐用,还可以传

给后世。在材料上,选用生态的木结构,重视木

质材料的自然纹理和色泽。(如图3.7所示)

3.1.4茶具

茶具是茶室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羽

《茶经》中介绍了“箴、灶、釜、甑、规、承、

檐、芘莉、綮、扑、焙、贯、棚、穿、育”等十

几种茶具。同时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茶具十咏》

中谈到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篙、

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w,可

见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如图3.8所示)

从石器时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拥有了制陶

图3.8茶具(图片来源:网络)

技术,陶瓷产品也大量用于烹饪用途。最早记

载陶瓷茶具的是晋代杜育的《薛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随着冶铁工业的

产生,金属也大量运用于茶具的制造,金属茶具主要用于点茶和斗茶。同时在唐

以前的茶具基本都以古朴为特点,但到了唐宋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导致社会

奢靡之风,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讲究典雅、古朴,反而追求奢华、绚丽,这也

正是唐朝大量产生唐三彩的原因。在此时期,日本也逐渐形成“斗茶”之风,追

求奢侈糜烂,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日本贵族对唐物视为珍宝,而其追求的唐

物也正是唐宋时期绚丽时尚的茶具。

明清时期茶具逐渐返璞归真,崇尚陶质和瓷质,对茶具色泽的要求颇为严格,

出现了青花、斗彩、粉彩的茶具,其中陶瓷茶具以江苏宜兴紫砂茶具最为盛名。

图3.9陶瓷茶具(图片来源:网络)

型陆羽,钟强:《茶经》,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第33页.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紫砂茶具与一般茶具有所不同,他由特有的当地紫泥、红泥、团山泥烧制而成,

其茶具在胎质细腻,经久使用,还能吸附茶汁,蕴涵茶味。且紫砂茶具造型简洁

大方,色调典雅淳朴,放置在茶室中别有一番风味。瓷器茶具种类繁多,主要有

青瓷茶具、彩瓷茶具、白瓷茶具和黑瓷茶具④,白瓷茶具在使用时,能很好地映衬

绿色茶汤的汤色,因此最受茶人喜爱,白瓷以纯白为最佳,要求“薄如纸,自如

玉,声如磬,明如镜”。(如图3.9所示)

茶具除了上诉的陶质茶具和瓷质茶具之外,还包

括玉石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金银茶具、锡

茶具、铜茶具和玻璃茶具等。茶具除了能使用与制

茶之外,还可以用于观赏、收藏,因此各种种类的

茶具都深受茶人们的喜爱,这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

征,也是中国人吉祥如意的思想体现。

在古代茶室中,茶具配件从备水到理茶、制茶、

品茗和洁净都要有专门的茶器。茶具主要有:茗炉、

暖水瓶、煮水壶、水方、茶夹、茶桨、茶针、茶刀、

图3.10盖碗茶(图片来源:网络)

水柱、品茗杯、茶漏、茶瓮、茶罐、茶匙、茶则、

茶荷、茶海、闻香杯、杯托、小茶壶、盖碗、茶盘、水盂、茶船、容则等。其中

盖碗由茶盖、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组成,在寓意上也象征着天、地、人的结合。(如

图3.10所示)

在当代社会中,流行的茶具应属陶质茶具

和瓷质茶具,同时茶道必备六君子:茶匙、茶

针、茶漏、茶夹、茶则和茶筒也是必不可少的

茶具,茶道六君子一般用竹材料制作。(如图

3.1l所示)

茶筒,顾名思义为放置茶艺品的器皿,一

般用竹筒制作,外型简洁,色调清新。

茶匙,又称汤匙,可用来挖取散茶叶,和

冲泡茶叶后吸附在茶壶上不方便清洗的茶叶。

图3·11茶道六君子(图片来源:网络)

茶针,又称茶通,主要用于拔匀放置在茶壶内的茶叶,以便于冲泡,同时还

可在冲泡后疏通堵塞在壶嘴的茶叶。

茶漏,主要用于小口茶壶中,放置于茶壶上,以方便导入茶叶,防止茶叶洒落

茶壶之外。

茶夹,可用于将泡过的茶叶从茶壶内夹出,也可用于夹住茶杯以冲洗,即防止

①张琦.品茗方式对我国传统陶瓷茶具形态设计的影响性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5

18

l{1国茶室设计分析研究

烫伤又讲究卫生。

茶则,一般用于分盛茶叶。

3.1.5茶室其他辅助要素

在日本茶室中茶室的组成部分包括壁龛、躏口、点前席、客席、炉及地炉、

茶道口、小窗、炉前窗、水屋,也自然少不了庭园。然而在中国传统茶室设计中,

则离不开园林。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在世界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上诉论

题中,我们曾经提到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区别,在此我们又一次通过日本庭园

和中国园林的设计来了解东西方设计的异同。从西方庭园的设计中,我们不难看

出西方人由于理性思维的引导,以及对数的规律的追求,从而反映在艺术设计上,

要求设计的整体趋于对称、均匀、秩序以及多样中的统一。而我们在东方庭园设

计中,很难找到对称的设计,由于东方人细腻的内心情感以及对自然的尊重,使

得东方艺术家在尊重宇宙合理的秩序下将荒芜缺乏秩序的自然进行梳理,对自然

进行再加工,而并非是完整的人造园林,在此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设计可谓算得

图3.12中国传统园林与日本庭园(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上是将自然高度理想化的庭园设计了,当然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庭园设计的思想根

源也要归功于受中国园林设计的影响。(如图3.12所示)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和日本枯山水设计都被称为庭园设计中的精华,都是将自然

与人类禅宗思想的高度统一,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变化无常。类似中国道家“道

可道,非常道……一牛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如图3.13,3.14,3.15

所示)时间在延续,季节在变化,宇宙万物处于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的状态,因此

中国传统园林和日本枯山水的哲学在于以不变应万变。枯山水周围的花草树木随

着时间的移动而产牛物理性质的周期循环,四季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季

风气候带来的湿热又使空气时而干燥,时而湿润,使大气与人的感官有着感情力

19

JI…j范大学硕。I:学位沦文

量上的统一,达到气韵牛动。

图3.13中国传统园林与日本庭园(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3.14中国传统园林与日本庭园(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3.15中国传统园林与日本庭园(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2中国现代茶室设计分析研究

3.2.1中国现代茶室现状分析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在建筑设计中,原有的旧建筑材料以及设计方

式和设计思想都无法满足新时代各种功能的需要。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在突飞猛进

30

3小国茶窀设计分析研究

图3.16中国现代茶室设计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的发展,中国人的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快速增长的节奏,工业发展给社会带

来了诸多的噪音、废气甚至较差的生存环境,因此通过设计改变我们的生存空间、

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代设计师的使命。

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设计方式受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与西方

现代主义思想发生碰撞,呈现了设计多元化的面貌,但针对是否延续传统文化这

个主题,大批学者都各抒己见,也导致了中国现代设计出现了局部的混乱,使中

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不能很好地找到一个切入点。一部

分人在坚持传统,一部分人在研究现代,都各自采用自己的方式阐释设计的理念,

因此中国现代茶室设计也呈现了多种多样的面貌。但也有设计师将传统与现代这

个主题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即尊重中国本土的风俗,又有前卫的设计理念。(如图

3.16所示)

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顺兴老茶馆可谓是当代茶室设计中的佼佼者。(如图3.17

图3.17顺心老茶馆(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1

图3.18中国现代茶室设计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继承可想而知。现代茶室设计在大多数的地方长久这样发展的话,那么在将来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奢华。显然这两种现状一方面呈现的是低俗,另一方面呈现的是奢靡。倘若中国茶文化精髓逆向而行的,同时有部分茶室设计以高档消费为目的,设计风格追求(如图3.18所示)但究其茶文化发展的根源,这样的茶室设计显然是与为广见,室设计大多数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娱乐精神,商业、经济甚至赌博在茶室中较而言,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如文化理念氛围的营造比较缺乏,加之中国现代茶从上文中,我们对中国现代茶室设计做了比较简单的分析,但是就某些方面3.2.2中国现代茶室设计不足设以达到仿古效果,可谓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结合的多元化设计。料制作屏风、踏、床榻、几、椅、戏台、雕塑、石刻、名家字画、传统家具的摆顺心老茶馆内沿袭了明清时期茶室设计的风格,结合现代技术、采用现代材一体的旅游产业。室内、家具、艺术和服饰等各个领域,集茶文化、餐饮、休闲娱乐和民俗文化于所示)顺心老茶馆坐落于成都沙湾会展中心和成都世纪城,茶馆的设计横跨建筑、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4.1茶室简介

通过上文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和中国传统茶室设计以及中国现代茶室设计现状

分析总结,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主要讨论如何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理念以及

现代设计的时代感融入茶室设计中。以下本人将通过一个虚拟的案例对现代茶室

空间设计实践研究进行分析。

本案例预想将茶室选址坐落在成都新会展中心世纪城,世纪城属于成都商业

豪华区,主要针对文化素质修养较高的消费人群。茶室名称为“清影茶坊”,取“起

舞弄清影”和阳光、月光下树影婆娑、影影绰绰之意:理念上以“静”、“和”为

原则,为忙碌的都市人打造一片宁静的空间。

4.2设计理念

此茶室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中国传统茶文化出发,以茶道精神贯穿

整个茶室设计理念,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思想和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材质,创造出功

能合理,同时能满足消费者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环境空间。设计理念定位在高

档的茶室设计之上,设计风格趋于简约、清新、淡雅、质朴……在空间中能流动

静穆、深邃的气韵,既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积淀,还要追求鲜明的时代特征。

4.3空间布局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在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设计

的依据应该具备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同时凭借设计师的直觉将哲学、风土等理

论武装运用到设计中。那么茶室的空间布局设计首先应该服从于喝茶的环境,且

根据喝茶人的风俗进行设计,同时茶室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人类历史、风土结构、

人的价值观的制约。

4.3.1空间设计

图4.1茶室空间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四川I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

此茶室空间分布主要有入口大厅、服务台、储物室、展示厅、茶室、茶庭、茶

亭、水池、艺术长廊、庭院。在茶室的空间设计中,避免茶室空间的重复性,对

每一间茶室的空间大小都具有严格的尺寸规定。在空间布局中,采用简单几何形

体的形式对空间功能进行划分,使之在平整的布局中具有不稳定的因素,同时整

体上达到一定的协调与制约。(如图4.1所示)

饮茶环境根据不同功能以及饮茶人的爱好不同,进行了不同的分区,功能区_丰

要有茶室、茶庭、茶廊、茶亭。(如图4.2,4.3所示)中国西南地区的人们对露

天饮茶有一定的爱好,特别是邀三五好友在回廊、庭院等处,面对一汪清水聚会

聊天最是喜爱,因此在此茶室中设计了茶亭。

图4.2茶室景观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3景观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4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4.3.2功能设计

茶室的设计根据饮茶的不同功能分区,主要分为煮茶区和品茗区。煮茶区主

要分布在大厅和长廊,大厅内上配有专业的茶艺表演或者古琴弹奏等小节目,同

时每~小桌也可以按需要要求专业茶艺人员表演茶艺、制茶、烹茶,也可以选择

自己沏茶。品茗区主要分布在室内茶室中,以追求茶道精神为主,茶室的室内设

计从精神上需满足制茶、烹茶、品茶的乐趣。

4.3.3茶室空间交通组织设计

茶室空间交通组织设计依据本茶室建筑户型图,共包含有:入口大厅、大厅、

茶室、庭院、展览室、服务台、经理室、储物室、职员室、水池、卫生间。室内

交通系统大致分为室内墙面设计与门洞的处理、室内墙面及室内地面与自动步道

旧乩

月l一

‘}

——..jI

图4.4茶室空间交通组织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的处理、室内墙面与扶梯的处理、室内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的处理。(如图4.4所示)

多种不同形态的空间结合是本茶室的特点,在于满足不同人群对环境的需求,

同时也尽量在空间的组合上避免重复,达到独特的效果。

在茶室大厅内采用结构空间,大厅顶部以及走廊通道采用竹栅格顶棚结构,体

现结构空间的现代感、力度感,同时又具有自然的气息。

开敞空间在茶室中运用较多,从大厅通向水池的侧面、茶廊和部分茶室的设计

中基本都采用了开敞空间。在开敞空间中通过开洞以及可以控制关闭和启动的自

动门窗来处理。尽量扩展开敝空间的外向性,在侧界面采用一定的围合以保证空

间的限定度和私密性。同时在空间中也渗透了周围环境的交流,达到了对景与借

景的效果。开敞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称作流动空间,具有室内外空间转换的过渡

网JIl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因此在开敞空间或流动空间中增加设计的趣味性,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

需要。

部分小茶室在墙体的围合下形成了封闭空间或者静态空间,具有很强的隔离性

和私密性。在这些封闭空间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独特的开窗采光以打破封闭的

沉闷感。在静态空间中对空间陈设的比例和尺度有一定的要求,整体要求装饰简

洁、色彩淡雅、光线柔和以达到和谐的装饰效果。

4.3。4茶室服务设计

本茶室主体建筑为大厅、茶室、茶水房,其附属设施即为茶室服务设计,主

要含有储物室、经理室、职员室、卫生间等。

4.4照明设计

茶室照明设计在整个茶室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因素,照明设计直接影响环境氛

围的营造。因此在此茶室照明设计中首要明确照明设施的目的和用途以及照明方

式和照明质量,根据照明质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照明器。

在此茶室照明设计中选用了自然光照明方式和人工照明方式,自然光照明方式

主要是通过在墙侧面开洞、门窗的自由开关来吸取天光,根据环境氛围的营造设

计了不同的采光口。同时对采光口设置了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透光材料,不仅增

加了茶室设计的趣味性,也对光环境的营造增加了艺术性。人工照明方式则是根

据环境氛围的需要对灯具的选择,对灯具的用途、尺寸、光源、颜色、适当的照

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4.4.1灯具设计

灯具设计对室内陈设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从造型上影响整体茶室设计的风

格,灯光的发光方式以及灯光的颜色是室内光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灯

具的选择应该从整体茶室的设计风格上来参考。灯具形式主要包含嵌入式筒灯、

吊灯、投光灯、壁灯、地灯、台灯以及指示灯等多种,照明手法运用整体照明、

直接照明、侧面投光照明和间接照明。

4.4.2灯具的选择与运用

灯光可以衬托出良好的空间环境气氛,也可以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诱导作用,

因此灯具的选择对茶室的设计与经营都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灯光

环境中产生不同的联想,对灯光的舒适性有一定的要求。根据照度标准,入口照

明、入口大厅照明、主厅照明、服务台照明、走廊照明、茶室内照明都有不同的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准则。

在茶室大厅内设计透明性白炽吊灯漫射照明,使光泽和阴影的表现效果达到极

佳,运用暖色光源,增加光环境气氛。考虑到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以及展示柜展

示产品的性质,在服务台顶部采用具有方向性的直接照明嵌入筒灯。沿着走廊设

计了大小直径80mm,间距为230ram的装饰竹竿,为使走廊部分光影效果更为强烈,

采用了投光灯直接照明灯具,将灯光投射在竹竿上方,使竹竿的投影在墙面更加

朦胧梦幻。室内外水池部分的光照系统采用投光灯半直接照明的微型卤钨灯,将

灯具嵌入水池内侧距离地面20ram的位置,在表面用透明玻璃塑封,夜问灯光半直

接投射在水面,光源色选择暖色调。室内选择吊灯漫射照明的白炽灯和壁灯半间

接照明的卤钨灯。地灯和投光灯用于中庭和室外庭院夜间照射,选择金属卤化物

灯具,具有透明性良好的性质,显色性高,寿命长,能非常容易地控制配光。指

示灯是公共场所中必不可少的安全指示,通常有三种类型,分为应急避难指示灯、

室内通路指示灯和走廊道路指示灯,指示灯的色彩及形式一般都为固定的形式。

4.5家具设计

4.5.1家具的选择与设计

目前市场上,茶室设计的风格现状主要有中式风格、日式风格、田园风格、

休闲式风格和现代主义风格。

在本茶室设计风格中主要是以中式风格为主,部分小茶室带有日式风格以及

田园式风格,在设计手法上趋向于简约现代,因此对家具的选择也趋于多样化。

茶室中的家具主要包括茶桌或茶几、茶椅、茶凳、茶沙发、茶水柜、茶盘、

茶具、博古架等,其中茶室家具还可以按照家具的高矮以及茶人喝茶的方式分为

高位型家具和低位型家具。高位型家具主要指可以使人垂足而坐的家具,而低位

型家具则适合人盘足而坐或者席地而坐甚至像日式中的跪坐姿势。

首先,在本茶室设计中按照设计的功能分配,选择了高位型家具和低位型家

具的搭配使用,以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在茶室大厅中主要选择了高位型家具,

而在小茶室中选择了低位型家具。不同家具的选择和环境设计的搭配,高低适宜,

功能分区,使人们在平日紧张的生活中放慢行进的脚步,在自然和谐的品茗环境

中放松。

其次,家具的材料选择同样也是构成整个环境的重点,不同的材质搭配可以

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视觉以及人在享受品茗过程中的情调。目前科学技术的发达

使我们有很多的选择,比如布艺家具、木质家具、钢木家具、竹藤家具、皮质家

具、金属家具、漆工艺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甚至有机材质的家具。那在本

茶室中家具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设计的风格来选择,前面我们所提过,整个茶室

27

四JIl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设计风格是以中式风格为主,搭配了少量的日式和田园式风格,在整体上,整

个环境强调的都是自然同时又不失现代的简约。因此根据我们的设计思路,很容

易确定家具的材料,选择以木质、竹材料或者布艺为主,当然我们在对家具的搭

配时,也可以少量搭配现代材质的运用,如金属脚椅或者少量皮质材质的装饰,

以达到突出个性的目的而且使设计不失现代感。

在整个茶室大厅,根据设计需求,选择了高位型家具,在家具的设计风格上

选择仿明清时期的桌椅,桌主要为四方桌和八方桌,椅主要是靠背椅和扶手椅,

材料为透明清漆木质。既要保留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还要通过特殊的处理使

纹理更加明显,色泽更加鲜明,木质感更强。由于中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

湿润潮湿,森林覆盖率较为广阔,因此在此茶室中主要使用的木质材料为花梨木、

紫檀木或者鸡翅木等名贵木材,以彰显出茶室名贵的特色。

对于小茶室的家具主要选择秦汉时期的几和榻,类似日式风格中的榻榻米,

不过在本茶室中仍然强调的是中式自然风格的流露。秦汉古风时期的榻在精神上

象征着我们对原始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宁静空间的欲望。通过

小榻使我们与大地连接,与自然更加亲密接触,特别是室外茶亭中小榻的运用则

更能使我们体会到自然的呼吸,与大地的灵气结合,在精神上更能感悟“空”的

概念。对小榻和几的材料仍然选择木质清漆材料,保留木质材料的纹理和色泽,

在设计手法上,达到与自然相融合的境界。

4.6茶室空间软装饰设计

茶室空间除了硬质装饰外,还需要一定的软装饰进行装饰整个环境。在此茶

室中,对软装的搭配也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首先是陶瓷装饰物件的摆设,陶瓷

具有朴质的特性,陶瓷本身也是泥土的化身,对回归自然能很好的诠释。同时织

物也是茶室选择的一个重要的装饰物。织物在室内空间陈设中,以多种形式类别

存在,如:地毯、窗帘、家具蒙面织物、陈设覆盖织物、靠垫、壁挂等。

4.7茶室空间色彩设计

、空间的色彩设计往往是营造整个环境的核心,因此在选用色调对空间进行渲

染气氛时,首先要明确空间的个性和风格。在此茶室中,为了营造恬淡静雅的品

茗环境,茶室墙壁的基本色调定位于灰色,结合木材和竹的自然色,用自然的色

彩来愉悦消费者的感觉。

4.8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达使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装饰材料,那么对于如何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就是我们当今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设计师在某方面也可

以称为艺术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设计的创造手法是“一切皆为我

用”的原则,通过调动各种手段,不管是艺术的还是技术的,对声、光、色、形

的研究与运用,创造出理想的同时又符合人生存需求的环境空间。

本茶室装饰中选择的材料主要有木材、竹藤、石材、金属、陶瓷、玻璃、纺

织品、纸、茅草等多种材料的运用。

4.8.1木材

木材不管用于建筑还是室内装饰设计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装饰材料。木材在我国的运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原始社会人们的居住方式

中“巢居”、“树居”、“穴居”中都可以证明木材有着非常广大的用途。木材除了

:柏∞7。∞gO

柏∞70∞船O捌髓曩曩

1E102lo_iq画羞离—l

100宅12窿0

Hk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图4.6材的选择(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4.5材种类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历史悠久的特征之外,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木材的性能:材质轻、强度高,有

很好的韧性和弹性,对冲击力和振动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且易于加工,对导电、

导热和声音有很强的绝缘性。除此之外,木材还有非常丰富的自然纹理以及鲜明

的色泽,在装饰设计中,木材的运用能达到柔和温暖的视觉。

木材的种类多种多样,通过人工加工可以将原木加工成板材和方材。(如图4.5

所示)。由于用途和加工材料的不同,板材也分为多种板材,如:胶合板、纤维板、

刨花板、细木工板、蜂巢板、饰面防火板、微薄木贴板。

在室内设计中,对木材的运用应该根据用途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木材,通常情

况下,可以按是否承重来区分。如作为房屋承重支架构造的木材可以选用针叶树

29

四川I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木材,针叶树通常生长在北方,其木材特点是通直高大,材质较软易于加工。而

室内设计家具的木材选择一般为硬质阔叶树木材,其特点是材质硬,强度大,纹

理美观。我国市场上还有少量的国外进口木材,如从东南亚和南亚进口的红檀木、

紫檀、花梨木、乌木等都是非常名贵的木材,其特点是:纹理美、质的坚硬、耐

磨损、不易加工。

在本茶室中,结合实木和板材的使用,对于房梁承重部分采用了实杉木,杉木

选择的是成都附近的原木经过干燥、加工而成,同时一小部分用于贴面的地方采

用了人工合成的胶合板。至于板材的运用还应该注意板材与板材之间侧面的连接

和板件与板件之间成角连接以及封边构造。对于装饰线脚,本茶室中选用的是中

低密度的纤维板压制成型,其特点是:易加工、不变形而且质轻。(如图4.6所示)

4.8.2竹藤

竹子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运用于家具制作和室内装饰中了,在我国南方,通常还

能看见许多由竹子搭建的竹屋以及竹家具等。竹子的种类繁多且生长周期快,仪

仅几年时间就可以循环利用了,因此竹材质的利用比木材的利用还要快得多。

竹材质的优点是有很高的力学强度,抗拉伸、抗压能力,且富有很高的弹性和

韧性,易加工。但竹子是有机物质,缺乏一定的刚性,倘若在室外风吹雨淋则不

能耐久保存,比如很可能会出现虫蛀、腐朽、吸水、开裂等现象,同时竹子在经

过上时间的风化之后也容易燃烧,因此想要提高竹子的耐久性就要对其内部进行

细部处理,如:防霉蛀处理、防裂处理和表面处理。

对竹子的处理首先要经过热处理,大约经过280度的热加工,杀死寄生在竹子

里的微生物,同时还要给竹子涂满油,以防止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竹子。竹子在

经过热处理之后,表面的绿色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变为黄褐色,也正是我们设计

中所需要的颜色。同时在设计中运用竹子,也正是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对生态的

追求,同时也满足环保的要求。

在本茶室的设计中,涉及了许多地方都要运用竹子,首先是竹桥,然后是室内

外排列着整齐的竹子,包括大厅顶部也排列了许多的装饰竹子。设计竹桥时,由

于人要通过这个行为,所以要考虑竹子的承重强度。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设计的

现代感,还特意制作了由玻璃钢翻模的竹子效果,在外型上看来是竹子的形状,

但实际材料却是玻璃钢模型,色彩也故意使用了和真实竹子不太雷同的色彩。这

个设计的意图其实是为了打破平衡这一规则,在众多的真实竹子中突出,同时也

运用了现代技术的结合,充分完善设计的意图。

对于整齐排列的竹子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保持平整的效果,竹子的大小基本要

求是直径大概为6cm宽,经过反复试验,间隔距离为23cm为最佳。(如图4.7所

30

图4.7竹的运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示)

竹桥的处理除了热加工和涂满油漆之外,还应进行防裂处理。在设计的同时,

由于竹桥承重这一特殊性和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性,采用了钢绳的结合。整个竹

桥底部穿插了3跟完整的钢绳以承重,在竹桥的两侧,分别加固了扶手。扶手是

由2跟透明的玻璃管材质组成,其

内部放置了感应的彩灯,在人经过

的同时,扶手内的感应灯要随着人

的经过而发生变化。在设计上,突

破了人的通常思维方式,同时灯光

色彩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变

化,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愉悦的享受

心情。倘若夜晚人经过竹桥时,还

可以为之提供照明的服务。(如图

图4.8竹桥的设计

4.8所示)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透明玻璃钢扶手上使用藤间隔缠绕,并将竹桥和玻璃管整体上连接,让竹桥

结构更加稳固。藤是椰子科蔓生植物,种类繁多,其优点是质量轻,具有非常强

的弹性,而且藤的茎蔓非常长,很适合用于缠绕物体,其结构非常稳固。自古以

来人们就常用于装饰或者对物体起稳定的作用,他自身也是生态原始形象的代表,

在此竹桥中利用藤和竹子以及玻璃管的结合,在思维上超越了传统与现代这一局

限性,设计手法上也较为新颖。

在此,对藤也需要经过加工处理,首先要经过日晒,然后用硫磺烟熏,以防虫

蛀。对藤蔓色泽的要求可以保留原色,也可以对色泽较差的进行漂白处理。

四川I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8.3石材

石材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颇多,一般都用于地面和墙面的贴面。石材的种类

有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岗岩、人造水磨石和人造大理石、人造花岗岩。石材用于

贴面,相对于木材贴面的自然柔和效果,石材则显得更加高档、时尚。

在对石材的选用时,应考虑石材的用途以及是否

承重,若石材用于贴不承重的内外墙面,则可选择质

的较轻的大理石和水磨石,反之若石材用于室外作为

承重物体的地面时,则可选择硬度大、耐腐蚀、耐磨、

耐压的花岗岩石材。

在此茶室中,我们选择的石材是属于大理石中的

图4.9洞石的运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10花岗岩的运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一种名为洞石的饰面石材。洞石因经过自然环境形成表面富有丰富的孔洞而得

名,其学名为凝灰石或者石灰华。(如图4.9所示)洞石的特点为纹理清晰丰富

同时给人的感觉温和,质感甚佳。在茶室设计中,入VI大厅的内外墙面选择洞石

的拼贴,使大厅的设计从视觉感官上显得大气高贵。考虑到室外大气环境的变化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以及年久易风化的特殊原因,室外水池上方部分桥

的饰面则选用了耐腐蚀、耐磨、硬度大的花岗岩。(如

图4.10示)

洞石的色调以米黄居多,也有少量的绿色、白色、

咖啡色、紫色和粉色。在商业用途上多以黄色调为

主,创造温馨的视觉环境。由于我国原产洞石较少,

大量天然东西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也导致了洞石

图4.11大理石的运用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的价格昂贵,同时洞石具有大量的孔洞,因此物理

性能不是很稳定,有时甚至在运输过程中都会造成

一定的损失。不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类已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通

过石粉或者石渣为主骨原材料,以树脂为胶结剂,通过搅拌,注入钢模再真空震

捣,就可以一次成型。后期处理再根据模型打磨抛光,或者处理一定的机理,切

割成材就可以得到预设好的大理石模型,在经济成本上也大大低于天然石材。(如

图4.11示)

前面我们所提到过竹子的运用,那么在本节中我们通过关联作用涉及到竹子下

面底部的装饰材料,在墙壁与间隔墙壁之内23cm左右将空间下层15cm,再在此处

下层空间内铺上小沙石。白色的细碎沙石和黄色的竹子以及灰色调的墙壁组合,

在色彩的搭配上强调互相映衬的视觉感官。

茶室之外的庭园设计,整体上趋于简约。庭园中的石材

选择了小沙石和花岗岩铺装结合。(如图4.12所示)小沙石

是日式庭园风格中常用的设计手法,以其简单的结构构造了

人无穷的想象力,结合灰色花岗岩,在色调上强调沉稳。灰

色不规则形状花岗岩的摆放,看似随意无心之作,实则是经

过大量思考之后的杰作,在排列上遵守无规律中有一定规律

的原则,使人在上面经过时能产生一定的联想,同时花岗岩

还可以作为引路的标志。

图4.12小沙石

(图片来源:网络)

4.8.4金属

人们对于金属材料的使用在铁器时代就已经学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千年

中,金属材质从最初的实用功能逐渐向装饰功能过渡。

在室内设计中,根据金属材质的实用性可以分为承重材和饰面材两大类。金

属材质作为承重材主要运用于房屋的支架,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逐渐运用钢筋

混凝土框架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风格。现代金属材质的种类主要有:普通钢材、

不锈钢材、铝材、铜材。在此茶室中,主要用钢材质中的槽钢作为室外茶廊的建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筑支架,起承重作用,同时钢材的运用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感和突出的色泽。槽

钢选择的型号是断面号为16b,高度为160ram,腿宽为65ram,腰厚为8.5mm,长度

为5-10m。

在茶室室内中使用了少量的饰面钢材,其表现为镜面不锈钢在入VI大厅与洞

石材质相结合的使用。

4.8.5陶瓷材质

陶瓷在此茶室中主要作为间建筑装饰材料,陶瓷可以分为陶器与瓷器两大类,

陶器通常是表面粗糙无光,具有一定的吸水率,不透明,敲击时声音沙哑不清晰。

瓷器烧制的时间比陶器烧制的时间略长,胚体细腻,有釉层,不吸水,有一定的

透明度及光感。

陶瓷在建筑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瓷砖的运用,瓷砖有内墙瓷砖、陶板铺地砖、

陶瓷马赛克和陶瓷壁画、陶瓷壁雕。由于瓷砖的釉料颜色多种多样,因此对瓷砖

的选择没有局限性,可以根据设计意图及设计师的爱好自由选择瓷砖的颜色和印

花图案。

内墙瓷砖的种类除了颜色和图案的区别之外,形式和种类也不尽相同,有四

面光砖、一面圆、两面圆、四面圆、阴三转角、阳三转角、阴角座砖和阳角座砖,

因此在选择瓷砖时应根据整体设计的风格而定。

4.8.6玻璃材质

玻璃材质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较多,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下,玻璃材质不仅能很好

地提高采光效果,而且还能控制光线的吸收和折射,可自身调节热量、节约能源、

控制噪音以及减轻建筑物自身的重量。

在本茶室中较多地方都运用的都是浮法玻璃,浮法玻璃采用的是优质矿石石英

砂,性能优于普通平板玻璃,透明度高、平度好、不变脸、不走形,没有水波纹。

同时结构紧密,比重量大于普通玻璃,手感光滑。(如图4.13所示)

茶室大厅内为了增强空间感和扩散室内的视野,大厅与室外的连接采用浮法玻

璃。设计时考虑人的行为因素,使消费者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在享受室内的舒适

同时感受室外阳光的温度,因此在设计上尽量削弱立面的因素。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与此同时,小茶室中也同样运用了此种设计手法,如:茶室中选用的是整块无

间隔弧形的浮法玻璃,在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处弧形的设计打破了整个茶

室方正的布局,但也并没有给人带来单调的感觉。弧形的玻璃使我们可以处于不

图4.13浮法玻璃的运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14浮法玻璃的运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同的位置观察到不同的室外风景,于感觉上来说,是多变的。对于与茶室室外相

对应的茶廊,选择了金属材质,通过对光线的试验总结,茶廊的对应的茶廊,选

择了金属材质,通过对光线的试验总结,茶廊的受光较多,与茶廊相邻的是水池。

因此,考虑到对光的粉碎最好的选择就是金属,金属可以将光线折射、反射到相

邻的水池和玻璃,使平静的水面多了闪耀的波光粼粼的视觉感受,同时与之相邻

的玻璃也折射了部分光线,影影绰绰,随着阳光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如图4.14

所示)

在设计中,考虑到茶室空间的设计以及人的参与这一重要性,茶室大厅根据平

面图的布置采用了部分浮法玻璃作为地板,因其透明性,用玻璃将室内和室外作

为连接,将水池和池中小鱼引入大厅内,在室内饮茶的顾客还可以通过玻璃与水

和鱼进行互动,将人与环境设计高度融合。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此茶室中除了对浮法玻璃的运用之外,另一

个重要的玻璃就是热熔玻璃,热熔玻璃也称电热玻

璃,是在两块浇筑玻璃之间铺设极细的电热丝。采

用此种玻璃主要是因为在这种玻璃上水分不会凝结

以及不会蒙上汽水和冰花之类的现象。在茶室展厅

顶部及四周采用的都是热熔玻璃,茶室顶部采用采

光井的设计,项部正中设计了1m2的采光井。(如图

4.15所示)采光井四周都由热熔玻璃构造。此处的

热熔玻璃在设计时,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即表面

层的玻璃要求有大小不一的凹凸形状,这是根据设

图4.15采光井(图片来源:作者

计的要求而特殊制定的。其目的是创造不同的声响

自绘)

效果,当下雨天来临时,雨水滴在玻璃上会根据不

同的凹凸程度产生不同的声音,再根据空气的折射传播,就会产生不同的回声。

因此在下雨天,茶室内还可听见不同节奏、不同曲调的交响曲,也正是此茶室的

独特之处,同时中庭和茶廊的设计都采用了此种方式。

4.8.7纺织品材质

在当今室内装饰陈设艺术中,装饰织物的运用较为广泛,织物非常柔软,具有

非常特殊的触觉,同时对环境氛围的营造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装饰织

物除了对室内环境点缀,还可以给室内环境创造一个很好的弹性空间,即开放空

间和私密空间的转换。

在此茶室中,织物主要运用于茶室大厅和个各个小茶室中的窗帘帷幔,部分小

茶室的家具有织物蒙面,其中茶室一房间在考究茶室房间的光线后,将墙壁整体

都使用了白色略带浅黄的粗亚麻织纺织墙纸,其目的是通过织物对光线的吸收与

反射,营造高雅、柔和而舒适的感觉。在茶室一中,房间内没有配置座椅,而是

将地板提高30cm,房间中央空出的地方用于放置实木木质茶桌,提高地面采用的

是褐色亚麻织布蒙面,中间配有海绵,以降低地板的硬度,保持人坐在上面的舒

适性。同时还陪有610cmX610cm的坐垫。

在其他小茶室房间内窗帘帷幔的使用和坐垫的使用较多,窗帘主要采用的是素

色呢帘垂幔式,以强调茶室整体朴素的设计风格,能很好的协调环境氛围的营造。

4.8.8纸

之前我们提到过,此茶室设计的风格为中式田园风格,略带有日式风格的朴质,

因此在对材料的考究上,尽量避免过多现代化机械产品的运用,而是选用带有浓

36

4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厚乡土气息的原材料。在整个设计方案中,对光的思考尤为重要,大多数的茶室

窗户都采用了玻璃材质,目的在于吸收和折射光线,但倘若整体窗户全都采用玻

璃材质,视觉上就会感觉过于单调,且如果在阴天或者光线不充足的条件下,茶

室的环境氛围就会显得呆板、冷清。同时过多玻璃材质和金属材质,会让整个茶

室的感觉过于刚硬而缺乏生气和和谐。因此,在此考虑到了运用和纸作为部分窗

户、屏风、灯罩和推拉门的材质。

和纸产于日本,是日本优秀传统工艺的代表,它具有独特的柔软性和强韧性,

在建筑设计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在此茶室中选用和纸作为建筑材料,可以将环境

空间分离但同时又能让空气、声音和气味等通过,而且还有一定的吸湿作用。在

此,和纸还用于对光线的调节,在阴天灰暗的光线下,玻璃和金属材质反射大大

降低,因此给人的感觉是阴冷的气氛,所以用淡黄的和纸点缀搭配,和纸吸收光

线并将之反射到整个视觉环境中,给人温暖的感觉从而调节阴冷的氛围。,

在此茶室中,和纸还用于灯罩的制作。和纸的传热度较低,但通过和纸传递的

光线具有非常柔和不刺眼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运用和纸做灯罩能创造舒适平和的

视觉效果。

4.8。9茅草

茅草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在此考虑用茅草做茶室屋顶的铺装,茅草自身朴质的

气息能够很好地营造自然田园风格,对茅草的选择也是众多热爱自然情趣的人们

的选择。

传统的茅草屋是将茅草分成一小捆,再将成捆的茅草铺在木质屋顶上,但由于

自然环境的影响,茅草在经历过风吹雨打之后会不断的老化,经常出现漏雨的情

况,因此隔几年就要对屋顶进行翻新。在此,为了尽量降低茅草屋顶对茶室造成

的影响,采用的是混凝土屋顶上铺茅草的形式,这也是当今设计界在装饰上所采

用的表皮装饰的效果。(如图4.16,4.17所示)

图4.16茅草的运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q川I|』|fj范大学硕-t:学位论文

图4.17茅草的运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茅草屋代表着乡村田园的气息,他自身散发着古朴的宁静美,因此,在此茶室

中选择茅草作为茶室的屋顶,截取文化的片段融入到设计的理念中,给现代人提

供一个可以宁静思考享受生活的空间,同时也可以逃避烦躁的日常生活和释放工

作压力。这也正是设计此茶室最初的目的,通过分析茶文化对人的生活和精神的

影响,从而设计出具有茶文化特征的茶室建筑,经过茶文化和茶室设计的穿插,

将两者结合到人的生活方式中,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一定的作用。在设计中除

了寻找我们隐去的古老的文化,还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让人穿梭

在历史的岁月中回味人生的真谛。

图4.20茶室空间设计草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4.19茶室空间设计草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4.18茶室空间设计草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9茶室空间设计效果图

图4.21茶室空间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22茶室空间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23茶室空间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24茶室空间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26茶室空间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4.25茶室空间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创新与发展

5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创新与发展

5.1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今在我们

的生活中,设计思想己趋于多元化,那么面对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他的发展方向

又是如何的呢?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曾经提到过这样的主张:“拉斯维加斯的街

道上四处可见的广告牌、标语、建筑,那样丰富的象征作用才是建筑师所应该学

习的①。”罗伯特明确地提出了建筑应该拥有象征作用,其实象征也一直存在于我

们的设计中。比如在希腊古典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基本柱式有五种,分别为多利

亚式、爱奥尼亚式、科斯林式、复合式和托斯卡纳式,其中爱奥尼亚式象征着学

问,多利亚式象征着男性力量……与此同时,在东方日本茶道中,壁龛上插花也

具有象征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设计的手法多种多样,不论从什么角度去考虑,文化、经济、

传统、现代等,但面对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的发展都应该赋予它独特的象征意义,

从空间布局到软装饰的搭配,从文化理念到精神的渗透,都应该赋予其相应的场

所空间的精神价值。

5.2中国传统茶文化理念在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在此茶室中,设计的初衷是研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从而运用到茶室的空间

设计中,也就是说在现代的茶室空间中如何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时还

要具有创新性。

通常在日本茶室设计中,日式以场所为中心的象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比喻

成“借来之物”的象征意义。日式的象征作用对于事物本身所处于的“场所”有

独特的概念。日本人对“唐物”的崇拜,比如截取中国文化的一个“断片”,其中

中国茶具的运用就是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崇拜,那么在日本茶道的领域内,这是约

定俗成的有着通用的象征意义的场所精神表达,也是当今日本茶道和茶室设计很

成功的例子。

目前国内的茶馆大多商业化严重,及休闲消费一体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杂乱

的现象很普片,而在茶文化理念方面做的很好的茶室很少。因此,从茶文化和茶

室设计分析,从传统中吸取养分,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中去。关键问题在于怎样处

理好设计与现代生活需求中的关系,使之能在实际运用有很好的切入点,来实现

茶室设计与现代发展的有机结合。

。辛鹏飞.基于建筑现象学观点的城市空间观察[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43

四JIl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3中国传统茶文化理念在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茶是禅宗文化最好的体现,在淡雅中领悟空灵、在清新中净化心灵,将茶、

禅宗、设计这几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正是为讲究高效率的现代生活打造了另一个

慢节奏的空间。放慢人生的脚步,体会设计中的禅意,这不仅是对个人文明的启

示,也是拯救民族文明的智慧,同时还可以将研究的结果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工程

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代的先进技术在设计中的平衡点,捕捉到这个平衡

点再将之运用到茶室设计中去,合理设计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茶室,既符合现代人

的生活水平,又能满足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在此,如何在中国现代茶室设计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则成为我们设计这个

茶室中的一大难点。在当代中国的茶室设计领域内,我们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的

概念又是什么呢?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当代中国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在心理、生

理上所需要的精神倾向时,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当代人所需要的、所追求

的理想的茶饮空间。倘若人们长期生活在烦躁、追求功名利禄的都市环境中,就

会更向往自然的宁静与恬淡,因此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与人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两者

之间是矛盾共存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并强调自然生态的空

间氛围的营造,合理运用植物将人们引入到如世外桃源般的庭院深处,使来者在

吃茶、品茶、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忘却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在茶室设计中,还应该运用硬质的建筑材料与软质生态建材的对比协调,来塑

造空间环境,使空间的审美层次更丰富,节奏更鲜明。

在审美意识上,不仅追求空间氛围“恬淡、闲寂”,同时对茶具和装饰物也有

一定的要求,布置上尽量简洁但不简单,以避免“寒酸"的茶室空间。那么在中

国,根据中国的风土文化,人们对于泉石、松竹、皓月清风、明窗静牖的要求则

更为强烈。因此在茶室中,用竹、石、植物等景观将人的身体与自然之间相连接。

人作为感受主题在茶室以及庭园中徘徊感受,脚步踩踏在小石上,脚与石头之间

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同时人这一个体和石头、竹、茅草等等这些物体之间相

互作用,都作为构建整体环境的粒子,在某种程度上发生综合作用,都拥有一定

的振动频率,归属于时间轴这一概念,因此在人的参与过程中,人在设计方式的

引导下与环境发生了关系,描摹出了声音、时间、空间以及色彩,体验了这一自

由能动的行为,这就是营造茶室氛围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E13陆羽.钟强主编.茶经[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

[2]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张琦.品茗方式对我国传统陶瓷茶具形态设计的影响性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5

[4]隈研吾.十宅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和过哲郎.风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http://www.cnki.com.cn/Artiele/CJFDTotal一FZZK200815011.htm

[8]httpnews.a963.comnewsdetail2011—1231730.shtml

[9]辛鹏飞.基于建筑现象学观点的城市空间观察[D].天津大学,2011.12.

[10]张绮曼,郑曙砀.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

[11]张绮曼,潘吾华。室内设计资料集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2.

[13]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M].天津:中国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1.

[14]欧朋文化,黄滢,马勇.禅意东方一居住空间Ⅳ[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7.

[153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6.

[16]陈赋.吃茶去[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5.

[17]于丹.于丹趣品人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9.

[18]林瑞萱.中日韩英四国茶道[M].北京:中华书局,2008.11.

[19]隈研吾。反造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203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6[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5.

[2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

[2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5

四川I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步入尾声,回望过去三年的学习生活,有说不清

的艰辛,但也有说不清的快乐。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徐伯初教授和蔡光

洁教授的辛勤指导。在前两年的学习时期和毕业论文选题时期,徐伯初老师的精

心指导和关怀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用富含哲学的思维教会我读书,教会我

生活,教会我艺术,甚至引导我的心灵从低谷走向光明,这是我一生难以忘记的

恩情,这三年的教诲也将使我受用终生。

由于我大学时期学习的是油画专业,而在研究生生涯里学习的是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这中间巨大的鸿沟使我在学习上又是显得很吃力。但徐老师总是细心教导,

严谨务实,一次又一次地帮我解决困难,帮我理清思路。在人生道路上,徐老师

对我们的生活也很关心,犹如一个父亲总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为自己孩子的明天

引导道路。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刻,心里总觉得有点感伤,只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

心里能带着这份沉重的感激去回报徐老师对我的教导,去感恩这份厚厚的恩

情……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蔡光洁老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对我无私的关爱和

帮助,以及对我毕业论文后期的指导,蔡老师广博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

毕业论文修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很宝贵的修改意见。同时,蔡老师严谨

的工作作风给了我许多启迪。

其次感谢我的研究生同学徐凤杰、靳怡男、孙艳娥、谢雨珂、许俊捷、王腾等

各位同学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感谢他们给我的鼓舞,感谢他们给我带

来的快乐。

在此衷心感谢我的朋友罗万明先生,没有他的鼓励,也许我坚持不到现在;没

有他的帮助,也许我的人生还在风雨中漂泊;没有他的安慰,也许我找不到坚强

的理由……

同时感谢我的大学老师在我读研期间给予我的不断的帮助,感谢我的家人,父

亲、母亲、亲爱的弟弟,为了我他们在风里雨里辛苦地超劳,在这里,我无法表

达我内心最真挚的谢意,只能道一声“谢谢、谢谢”!谢谢你们几十年对我的关心,

对我爱护。

最后,衷心感谢评阅论文的各位专家、领导、教师,谢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对我

的毕业论文进行评价,我相信着也是我的一次学习。在感谢之余,同时呈上我最

美好的祝愿!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1]段丽.现代茶饮空间设计研究一成都顺兴老茶馆设计浅析.美术大观.2012年第07期

47

自己动手旧房墙面翻新-200平米饭店简装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更多推荐

现代简约茶室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