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风水罗盘-最快的股票消息软件

2023年9月19日发(作者:方观准)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2分)下列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B.点燃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
C.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观察水花
D.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听声音
2.(2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山 C.船 D.岸边的树木
3.(2分)12月28日我校管乐团在新年音乐会上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钢琴上的黑白键弹奏是音调不同
B.高低音部指的是响度不同的音部
C.鼓手时重时轻敲击鼓面改变了鼓声的音色
D.我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的乐器
4.(2分)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
是2:1,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A.3:2 B.2:3 C.8:3 D.3:8
5.(2分)如图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固态酒精熔化图象乙、酒精沸腾图象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6.(2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物理课上“给三根大头针排排队”活动
中,下列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方案是( )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
7.(2分)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深夜你房间的声音约为20dB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2m/s
C.适宜的室内温度约是28℃
D.人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
8.(2分)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 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9.(2分)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纸张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出1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出5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
D.用刻度尺测出0.50cm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
10.(2分)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利用凹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
C.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
11.(2分)汽车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
异,最不适合放在前挡风玻璃下的是哪种瓶盖造型( )
A. B. C. D.
12.(2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
B.通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C.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可乐中的冰块会在常温下液化成水
13.(2分)如图是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
的选项是(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
14.(2分)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1分)手机屏幕的色彩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当用手机微信扫描商户
的纸质黑白两色二维码时,纸质二维码黑色部分 (填“反射”或“吸收”)所有色
光。
16.(2分)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乱象,无锡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
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发出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违法信息。声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 (填“>”、“<”或“=”)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17.(2分)有一种“喷雾降温扇”在转动时可以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
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 (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18.(2分)深秋早晨,小李同学发现在老房子的窗户 (填“内”或“外”)侧出现了
一层水珠,这种现象与 (填“雾”、“霜”或“雪”)的形成相似。
19.(1分)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实验成功,如图所示,发
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
发现火源,可用 精确测量火源距离。(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
20.(1分)如图是小明和小刚沿直线运动的s﹣图,由图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在0﹣8s时间内,小刚运动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小明的平
均速度。
21.(2分)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
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检查时,为使观察更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应
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 (填“变大”
或“变小”)。
22.(2分)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里面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
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
(填“高”或“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应与 (填“体
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
23.(2分)2014年7月1日,无锡地铁通车运营。列车车轮上新增了车轮降噪环,有效地
降低了列车过弯道是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的;人们在乘坐地铁
时,为了不打扰到别人,经常会戴着耳机听歌,但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
膜受损,这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
24.(2分)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
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
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 m/s。
25.(2分)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400m路程所用时间为1min20s,跑后400m路
程用的时间为2min。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m/s。若在1500m长跑中,裁判
手中的秒表如图所示,该秒表读数为 s。
26.(2分)在研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多次增加钢尺伸出长度并拨动钢尺后,发现音调越来越 (填“高”或“低”),这说
明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 (填“频率”或“振幅”)决定。
27.(2分)小丽学习完光现象后,将一张试卷平铺在桌面上,在试卷的某只页角用笔尖戳
出一个三角形小孔,然后掀起这个页角离桌面大约1cm后仔细观察,发现桌面上出现了
(填“圆形”、“三角形”或“长条形”)的白色光斑。她经过思考后,认为这是日光灯所
形成的像,如果将试卷微微上抬,光斑会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8.(1分)如图,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则入射角是 ,如果将平面镜
逆时针转过5°,则反射角为 。
29.(2分)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气体,这
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并在玻璃片上撒上一些冷水
后,发现在干净的玻璃片下表面析出的碘晶体比在容器壁上的碘晶体 (填“多”或
“少”)。
30.(2分)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
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
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 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
c
射角是α,则α α。
BBc
三、解答题(共40分)
31.(2分)按要求作图:
在图中画出光线AO从水中射向空气时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2.(2分)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33.(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4s、6s和8s所通过的距离。
你认为方案 更合适;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
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 (填“快”或“慢”)。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
(填“甲”或“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 运动的;
(4)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o点到开始的距离s/m
从o点到开始的距离t/s
0 10 20 30 40
0 1.24 2.51 3.75 5.20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比 (填
“正”或“反”),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填“改变”或“不变”)的。
34.(8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填“A”或“B”);
(2)安装好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
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若温度计测量无误,说明此
时大气压值 (填“>”、“<”或“=”)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图 (填“C”或“D”);气泡上
升到水面后破裂释放出来的气体主要为;
③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温
度并记录数据,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发现小
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侧,则原因在于小红的读数比小华 (填“早”或“迟”)。
35.(8分)小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所用的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
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1 2 3
3.39 5.11 6.39
5.22 6.51
(1)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因为
这层镀膜能够增强光的 (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因此小李子白纸上
画出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填“有膜”或“无膜”);
(2)在图甲中,小李发现放置跳棋A在玻璃板前任何位置,移动跳棋B最终都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若在甲图中将玻璃板向左平移,此时像将 (填“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或“不动”);
(3)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上表: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侧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
1
= 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每次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填“玻璃板垂
直摆放”、“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或“刻度尺读数误差”)
(4)同组小妍在B处放一张白纸,从A侧透过玻璃板看白纸时,在白纸上看到A的像,
该操作 (填“能”或“不能”)得到平面镜成虚像的结论。
36.(10分)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焰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
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往 移;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
现清晰的 像;
(3)实验中将凸透镜从图甲处逐渐远离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丁所示,
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4)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填
“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填“1”、“2”、“3”或
“4”);
(5)小莉把别组的凸透镜置于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
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透镜
(填“靠近”或“远离”),这是在模拟 (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37.(4分)下表为D3018动车从上海到武昌的运行时刻表。求: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始发站
南京 12:02 12:11
合肥 13:11 13:21
武昌 16:11 终点站
0950 0
301
445
841
(1)该动车组南京到合肥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3min完全通过长度为
3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实验学校八年级
(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解答】解:
A、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说
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符合题意;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看到烛焰摇曳的更明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
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观察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
意;
D、拨动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粗,音调越低,说明发声体的音调与频
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答】解:
A、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A不符合题
意;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
B不符合题意;
C、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
“后退”,故C符合题意;
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解:
A、钢琴上的黑白键在弹奏时,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正确;
B、高音和低音指的是音调的高低,不是响度,故B错误;
C、鼓手时重时轻敲击鼓面改变了鼓声的振幅,即改变了响度,故C错误;
D、我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乐器,故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
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为:==×=×=8:3。
故选:C。
5.【解答】解:A、读图甲可知,在﹣117℃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
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固体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
B、在﹣117℃时,酒精处于熔点温度,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体,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
故B错误;
C、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
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
人眼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线进入眼睛,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眼睛只能看到第一根大
头针,而其它大头针的光线被前面大头针挡住无法进入人眼。故图甲符合题意;
用光在一端照射,使它们的影子完全重合,则这三根大头针就在一条直线上,影子的形
成就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图乙符合题意;
同种均匀介质中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三根大头针在其传播的路径上。故图
丙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深夜房间很静,声音约为20dB,故A符合实际;
B、人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m/s,故B不符合实际;
C、最适宜的室内温度是23℃左右,28℃温度偏高,故C不符合实际;
D、平静状态下,人min呼吸25次左右,平均一次的时间在2、3s左右,故D不符合实
际。
故选:A。
8.【解答】解:A、“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正确;
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
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所以用刻度尺测出0.50cm
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得到一张纸的厚度,故A、B、C三个
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解答】解: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哈哈镜是凸面镜或者凹面镜,所以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故B正确;
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
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C正确。
D、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
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D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CD瓶盖相当于凹透镜,A
瓶盖相当于玻璃砖,只有B瓶的瓶盖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
引发火灾,所以最不适合放在前挡风玻璃下。
故选:B。
12.【解答】解:A、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冰晶。故A错误;
B、通常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故B正确;
C、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
化而成的。故C错误;
D、可乐中的冰块会在常温下熔化成水。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t
=0时,一条图线在100m处,另一条图线在0m处,说明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
故A错误;
B、两条图线中,一条随时间的增加路程增大,另一条随时间增加路程减小,说明两个物
体往相反方向运动,故B错误;
C、图线的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且位置相同,则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故C正确;
D、由图象知,上面图线10s的时间运动了100m﹣50m=50m,其速度为v==
1
=10m/s;
下面图线在10s﹣2s=8s时间内运动了50m,其速度为v===6.25m/s,速度
2
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
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
C、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
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
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
D、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
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解答】解:(1)红、绿、蓝三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故手机屏幕的色彩由红、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部分吸收所有,故黑色部分不反射色光,而白色部
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
故答案为:蓝;吸收。
16.【解答】解:根据课本“声的利用”知识可知: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对目标进行探测、
定位和通信的一种电子设备;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
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超声波;>。
17.【解答】解:(1)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
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2)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
故答案为:蒸发(汽化);吸收。
18.【解答】解:深秋早晨,老房子的窗户上出现的小水珠是由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
液化而成的,故在窗户的内侧;与雾的形成是相似的;霜和雪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内;雾。
19.【解答】解:(1)在消防火险发生的初期,灾害往往是由于不明显的隐火引起的,应用
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的发现这些隐火,找到火源,及早灭火。
(2)激光传播的方向性强,利用激光可以精确测量火源的距离。
故答案为:红外线;激光。
20.【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
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
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2)由图象可知,在前8s内,小明和小刚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所用的时间都是8s,
根据v=可知,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小明;等于。
21.【解答】解: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应使实像变大,
像距增大,需要减小物距,因此要使内窥镜细管顶端接近患处。
故答案为:接近;变大。
22.【解答】解: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低的
液体作为测温物质;
为了记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值,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液柱要停留在最高温度值,所
以它和体温计的结构是相似的,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故答案为:低;体温计。
23.【解答】解:
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声源处减弱
噪声;
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声源;能量。
24.【解答】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她向平面镜移动时,她在镜
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若人以1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
则像对于她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2m/s。
故答案为:不变;2。
25.【解答】解:(1)前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1min20s=80s,
1
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2min=120s,
2
总路程:s=s+s=400m+400m=800m,
12
总时间:t=t+t=80s+120s=200s,
12
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v===4m/s。
(2)在秒表的小表盘上,分度值是0.5min,指针指在6和7之间,略偏过6min;在大
表盘上,分度值是0.1s,指针所指时间为5.1s;故秒表的读数为6min5.1s=365.1 s。
故答案为:4;365.1。
26.【解答】解: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
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多次增加钢尺伸出长度并拨动钢尺,钢尺振动越慢,
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低;频率。
27.【解答】解:由题知,小孔离桌面很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此时不能形成小孔成像,
所以桌上的光斑是跟小孔的形状相同,所以桌面上会出现三角形的白色光斑;
如果将试卷微微上抬,此时像距变大,光斑的大小将变大。
故答案为:三角形;变大。
28.【解答】解:一束与平面镜成35°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5°=55°,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5°,
当镜面绕入射点逆时针转过5°时,入射角减小5°,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
也减小5°,为55°﹣5°=50°。
故答案为:55°;50°。
29.【解答】解:(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停止加热,并在玻璃片上撒上一些冷水后,碘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在玻璃片下表面
凝华为碘颗粒,可以发现,在干净的玻璃片下表面析出的碘晶体比在容器壁上的碘晶体
多。
故答案为:升华;多。
30.【解答】解:(1)当沿杯子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
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
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α。
Bc
故答案为:(1)浅;(2)=。
三、解答题(共40分)
31.【解答】解:
图中已经画出法线,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OB;
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解,由此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
OC.如图所示:
32.【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
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33.【解答】解:(1)由实验过程可知,在运动过程中,用秒表记录时间比用刻度尺测量距
离更容易操作。因此,最好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
处所用的时间,即方案一更合适;
(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实验中,气泡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因
此,要等它运动起来之后再开始记录时间和距离,故在玻璃管上应选择线乙作为起点O
更合理;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上端玻璃管口的塞子位置改变,而离气泡越
来越近,因此是向下运动的;
(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路
程与时间的比值接近,因此,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
成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1)一;(2)慢;乙;(3)下;(4)正;不变。
34.【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目
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为68℃;
(3)①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温
度也是99℃;
②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D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
泡变大,图C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③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温
度并记录数据,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发现小
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侧,小红所绘的温度比小华所绘的温度高,则原因在于小红的读数
比小华要迟一些。
故答案为:(1)B;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68;(3)①99;②C;③见上图;(4)
迟。
35.【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
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实验时平面
镜竖直放置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膜的一面成
像更清晰,故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发现放置跳棋A在玻璃板前任何位置,移动跳棋B最终都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说明像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若在甲图中将玻璃板向左平移,此时像将不动;
(3)①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侧到直线的距离,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
像距应为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一个大格间由十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
像距为3.50cm,
②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测量时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
(4)平面镜成像时,眼睛透过玻璃板会看到像,我们是否能在光屏上看到像是判断实像
和虚像的方法,我们不是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有无像。
故答案为:(1)反射;有膜;(2)不动;(3)①3.50;②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4)不
能。
36.【解答】解:(1)根据实验的要求,烛焰、光屏,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蜡烛由于燃
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动。
(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
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
实像;
(3)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
物距变大,像距则变小,故图象为C图;
(4)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
放大的虚像,故4图符合像的性质;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5)将一副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像提前会聚,故应将
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上;(2)放大;40;倒立缩小的实;(3)C; (4)B;4;(5)
靠近;远视。
37.【解答】解:(1)根据列车表可知,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时间t=13:11﹣12:11=1h,
1
则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平均速度:v===144km/h;
1
(2)由v=可得,s=vt=72km/h×h=3.6km=3600m,
隧道
22
s=s﹣s=3600m﹣3000m=600m。
车隧
答:(1)该动车组南京到合肥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44km/h。
(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600m。
宿州房产-摘帽的股票会涨吗

更多推荐
无锡省锡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