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风水罗盘-最快的股票消息软件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含解
2023年9月19日发(作者:方观准)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2分)下列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B.点燃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

C.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观察水花

D.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听声音

22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河岸 B.山 C.船 D.岸边的树木

32分)1228日我校管乐团在新年音乐会上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钢琴上的黑白键弹奏是音调不同

B.高低音部指的是响度不同的音部

C.鼓手时重时轻敲击鼓面改变了鼓声的音色

D.我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的乐器

42分)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

21,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A32 B23 C83 D38

52分)如图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固态酒精熔化图象乙、酒精沸腾图象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62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物理课上“给三根大头针排排队”活动

中,下列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方案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

72分)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深夜你房间的声音约为20dB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2m/s

C.适宜的室内温度约是28

D.人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

82分)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 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92分)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纸张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出1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出5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

D.用刻度尺测出0.50cm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

102分)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利用凹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

C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

112分)汽车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

异,最不适合放在前挡风玻璃下的是哪种瓶盖造型(

A B C D

122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

B.通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C.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可乐中的冰块会在常温下液化成水

132分)如图是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

的选项是(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

142分)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1分)手机屏幕的色彩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当用手机微信扫描商户

的纸质黑白两色二维码时,纸质二维码黑色部分 (填“反射”或“吸收”)所有色

光。

162分)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乱象,无锡市交管局亮出新招:将声呐监控设备

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发出 (填“超声波”“次声波”

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违法信息。声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 (填“>”“<”或“=”)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172分)有一种“喷雾降温扇”在转动时可以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

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 (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182分)深秋早晨,小李同学发现在老房子的窗户 (填“内”或“外”)侧出现了

一层水珠,这种现象与 (填“雾”“霜”或“雪”)的形成相似。

191分)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实验成功,如图所示,发

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

发现火源,可用 精确测量火源距离。(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

201分)如图是小明和小刚沿直线运动的s﹣图,由图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08s时间内,小刚运动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小明的平

均速度。

212分)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

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检查时,为使观察更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应

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 (填“变大”

或“变小”

222分)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里面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

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

(填“高”或“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应与 (填“体

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

232分)201471日,无锡地铁通车运营。列车车轮上新增了车轮降噪环,有效地

降低了列车过弯道是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的;人们在乘坐地铁

时,为了不打扰到别人,经常会戴着耳机听歌,但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

膜受损,这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242分)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

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

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 m/s

252分)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400m路程所用时间为1min20s,跑后400m

程用的时间为2min。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m/s。若在1500m长跑中,裁判

手中的秒表如图所示,该秒表读数为 s

262分)在研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多次增加钢尺伸出长度并拨动钢尺后,发现音调越来越 (填“高”或“低”,这说

明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 (填“频率”或“振幅”)决定。

272分)小丽学习完光现象后,将一张试卷平铺在桌面上,在试卷的某只页角用笔尖戳

出一个三角形小孔,然后掀起这个页角离桌面大约1cm后仔细观察,发现桌面上出现了

(填“圆形”“三角形”或“长条形”)的白色光斑。她经过思考后,认为这是日光灯所

形成的像,如果将试卷微微上抬,光斑会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81分)如图,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则入射角是 ,如果将平面镜

逆时针转过5°,则反射角为

292分)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气体,这

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并在玻璃片上撒上一些冷水

后,发现在干净的玻璃片下表面析出的碘晶体比在容器壁上的碘晶体 (填“多”或

“少”

302分)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

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

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 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

c

射角是α,则α α

BBc

三、解答题(共40分)

312分)按要求作图:

在图中画出光线AO从水中射向空气时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22分)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33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40cm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4s6s8s所通过的距离。

你认为方案 更合适;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

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 (填“快”或“慢”。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

(填“甲”或“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 运动的;

4)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o点到开始的距离s/m

o点到开始的距离t/s

0 10 20 30 40

0 1.24 2.51 3.75 5.20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填

“正”或“反”,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 (填“改变”或“不变”)的。

348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填“A”或“B

2)安装好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

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若温度计测量无误,说明此

时大气压值 (填“>”“<”或“=”)一个标准大气压;

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图 (填“C”或“D;气泡上

升到水面后破裂释放出来的气体主要为;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温

度并记录数据,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发现小

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侧,则原因在于小红的读数比小华 (填“早”或“迟”

358分)小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所用的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

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1 2 3

3.39 5.11 6.39

5.22 6.51

1)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因为

这层镀膜能够增强光的 (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因此小李子白纸上

画出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填“有膜”或“无膜”

2)在图甲中,小李发现放置跳棋A在玻璃板前任何位置,移动跳棋B最终都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若在甲图中将玻璃板向左平移,此时像将 (填“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或“不动”

3)在白纸上沿跳棋A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上表:

如图乙所示,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侧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

1

cm

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每次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填“玻璃板垂

直摆放”“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或“刻度尺读数误差”

4)同组小妍在B处放一张白纸,A侧透过玻璃板看白纸时,在白纸上看到A的像,

该操作 (填“能”或“不能”)得到平面镜成虚像的结论。

3610分)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焰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

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往 移;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

现清晰的 像;

3)实验中将凸透镜从图甲处逐渐远离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丁所示,

则像距vt的大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4)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填

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填“123”或

4

5)小莉把别组的凸透镜置于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

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透镜

(填“靠近”或“远离”,这是在模拟 (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374分)下表为D3018动车从上海到武昌的运行时刻表。求: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始发站

南京 1202 1211

合肥 1311 1321

武昌 1611 终点站

0950 0

301

445

841

1)该动车组南京到合肥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3min完全通过长度为

3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实验学校八年级

(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解答】解:

A、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说

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符合题意;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看到烛焰摇曳的更明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

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观察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

意;

D、拨动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粗,音调越低,说明发声体的音调与频

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答】解:

A、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A不符合题

意;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

B不符合题意;

C、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

“后退”,故C符合题意;

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解:

A、钢琴上的黑白键在弹奏时,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正确;

B、高音和低音指的是音调的高低,不是响度,故B错误;

C、鼓手时重时轻敲击鼓面改变了鼓声的振幅,即改变了响度,故C错误;

D、我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乐器,故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34,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

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为:××83

故选:C

5【解答】解:A、读图甲可知,在﹣117℃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

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固体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

B、在﹣117℃时,酒精处于熔点温度,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体,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

B错误;

C、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

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

人眼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线进入眼睛,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眼睛只能看到第一根大

头针,而其它大头针的光线被前面大头针挡住无法进入人眼。故图甲符合题意;

用光在一端照射,使它们的影子完全重合,则这三根大头针就在一条直线上,影子的形

成就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图乙符合题意;

同种均匀介质中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三根大头针在其传播的路径上。故图

丙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深夜房间很静,声音约为20dB,故A符合实际;

B、人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m/s,故B不符合实际;

C、最适宜的室内温度是23℃左右,28℃温度偏高,故C不符合实际;

D、平静状态下,人min呼吸25次左右,平均一次的时间在23s左右,故D不符合实

际。

故选:A

8【解答】解:A“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正确;

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

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所以用刻度尺测出0.50cm

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得到一张纸的厚度,故ABC三个

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解答】解: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哈哈镜是凸面镜或者凹面镜,所以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故B正确;

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

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C正确。

D、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

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D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CD瓶盖相当于凹透镜,A

瓶盖相当于玻璃砖,只有B瓶的瓶盖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

引发火灾,所以最不适合放在前挡风玻璃下。

故选:B

12【解答】解:A、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冰晶。故A错误;

B、通常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故B正确;

C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

化而成的。故C错误;

D、可乐中的冰块会在常温下熔化成水。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t

0时,一条图线在100m处,另一条图线在0m处,说明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

A错误;

B、两条图线中,一条随时间的增加路程增大,另一条随时间增加路程减小,说明两个物

体往相反方向运动,故B错误;

C、图线的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且位置相同,则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故C正确;

D由图象知,上面图线10s的时间运动了100m50m50m其速度为v

1

10m/s

下面图线在10s2s8s时间内运动了50m其速度为v6.25m/s速度

2

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

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

C、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

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

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

D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

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解答】解:1)红、绿、蓝三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故手机屏幕的色彩由红、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部分吸收所有,故黑色部分不反射色光,而白色部

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

故答案为:蓝;吸收。

16【解答】解:根据课本“声的利用”知识可知: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对目标进行探测、

定位和通信的一种电子设备;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

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超声波;>。

17【解答】解:1)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

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2)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

故答案为:蒸发(汽化);吸收。

18【解答】解:深秋早晨,老房子的窗户上出现的小水珠是由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

液化而成的,故在窗户的内侧;与雾的形成是相似的;霜和雪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内;雾。

19【解答】解:1)在消防火险发生的初期,灾害往往是由于不明显的隐火引起的,应用

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的发现这些隐火,找到火源,及早灭火。

2)激光传播的方向性强,利用激光可以精确测量火源的距离。

故答案为:红外线;激光。

20【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

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

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2)由图象可知,在前8s内,小明和小刚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所用的时间都是8s

根据v可知,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小明;等于。

21【解答】解: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要使观察更加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应使实像变大,

像距增大,需要减小物距,因此要使内窥镜细管顶端接近患处。

故答案为:接近;变大。

22【解答】解: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低的

液体作为测温物质;

为了记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值,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液柱要停留在最高温度值,所

以它和体温计的结构是相似的,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故答案为:低;体温计。

23【解答】解:

列车车轮上新增了降噪环,有效降低过弯道时轮轨摩擦发出的声响,这是在声源处减弱

噪声;

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声源;能量。

24【解答】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她向平面镜移动时,她在镜

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若人以1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

则像对于她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2m/s

故答案为:不变;2

25【解答】解:1)前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1min20s80s

1

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2min120s

2

总路程:ss+s400m+400m800m

12

总时间:tt+t80s+120s200s

12

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v4m/s

2)在秒表的小表盘上,分度值是0.5min,指针指在67之间,略偏过6min;在大

表盘上,分度值是0.1s,指针所指时间为5.1s;故秒表的读数为6min5.1s365.1 s

故答案为:4365.1

26【解答】解: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

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多次增加钢尺伸出长度并拨动钢尺,钢尺振动越慢,

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低;频率。

27【解答】解:由题知,小孔离桌面很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此时不能形成小孔成像,

所以桌上的光斑是跟小孔的形状相同,所以桌面上会出现三角形的白色光斑;

如果将试卷微微上抬,此时像距变大,光斑的大小将变大。

故答案为:三角形;变大。

28解答】解:一束与平面镜成35°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5°=55°,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5°,

当镜面绕入射点逆时针转过5°时,入射角减小5°,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

也减小5°,为55°﹣5°=50°。

故答案为:55°;50°。

29【解答】解: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停止加热,并在玻璃片上撒上一些冷水后,碘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在玻璃片下表面

凝华为碘颗粒,可以发现,在干净的玻璃片下表面析出的碘晶体比在容器壁上的碘晶体

多。

故答案为:升华;多。

30【解答】解:1)当沿杯子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

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

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α

Bc

故答案为:1)浅;2)=。

三、解答题(共40分)

31【解答】解:

图中已经画出法线,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OB

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解,由此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

OC.如图所示:

32【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

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33【解答】解:1)由实验过程可知,在运动过程中,用秒表记录时间比用刻度尺测量距

离更容易操作。因此,最好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40cm

处所用的时间,即方案一更合适;

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实验中,气泡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因

此,要等它运动起来之后再开始记录时间和距离,故在玻璃管上应选择线乙作为起点O

更合理;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上端玻璃管口的塞子位置改变,而离气泡越

来越近,因此是向下运动的;

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路

程与时间的比值接近,因此,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

成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1)一;2)慢;乙;3)下;4)正;不变。

34【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目

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为68℃;

3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温

度也是99℃;

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D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

泡变大,图C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温

度并记录数据,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发现小

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侧,小红所绘的温度比小华所绘的温度高,则原因在于小红的读数

比小华要迟一些。

故答案为:1B;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68399C见上图;4

迟。

35【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

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实验时平面

镜竖直放置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膜的一面成

像更清晰,故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发现放置跳棋A在玻璃板前任何位置,移动跳棋B最终都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说明像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若在甲图中将玻璃板向左平移,此时像将不动;

3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侧到直线的距离,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

像距应为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一个大格间由十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

像距为3.50cm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测量时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

4)平面镜成像时,眼睛透过玻璃板会看到像,我们是否能在光屏上看到像是判断实像

和虚像的方法,我们不是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有无像。

故答案为:1)反射;有膜;2)不动;33.50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4)不

能。

36【解答】解:1)根据实验的要求,烛焰、光屏,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蜡烛由于燃

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动。

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

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

实像;

3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

物距变大,像距则变小,故图象为C图;

4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

放大的虚像,故4图符合像的性质;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5)将一副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像提前会聚,故应将

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上;2)放大;40;倒立缩小的实;3C 4B45

靠近;远视。

37【解答】解:1)根据列车表可知,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时间t131112111h

1

则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平均速度:v144km/h

1

2)由v可得,svt72km/h×h3.6km3600m

隧道

22

sss3600m3000m600m

答:1)该动车组南京到合肥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44km/h

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600m

宿州房产-摘帽的股票会涨吗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含解

更多推荐

无锡省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