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面料的特点-利欧股份股票

2023年9月9日发(作者:易慧)
格物基于遗址保护的路径体验与场景活化——以庞贝古城为例
在全球建筑遗址动态保护与活化利⽤的背景下,本⽂以庞贝古城为例,研究古城遗址的保护和活化⽅式,通过⽂献分析
论述了庞贝古城的起源、发展、毁灭和发掘,并实地调研了遗址的现存状况。本⽂基于游客体验和资源保护框架,采⽤
点线⾯的研究⽅式,⾸先,对古城遗址进⾏信息采集;其次,提出了体验式路径的活化⽅式和沉浸式的场景修复理念;
最后,提炼出具体活化做法。为建筑遗产的保护、利⽤、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最⼤限度地发挥建筑遗产的价值。
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是亚平宁半岛西南地区的⼀座古罗马城市, 它北距罗马300km,西接西西⾥岛,南通希腊与北⾮,位于意⼤利
城市那不勒斯南部30km 处。遗址北靠维苏威⽕⼭,西临那不勒斯湾,位于⼀⽚由维苏威⽕⼭熔岩形成的海拔30m 的台
地上,这⼀台地处在萨尔诺河下游,在河流⼊海⼝处有⼀座港⼝。庞贝古城背⼭⾯海,景象宜⼈,物产丰饶,交通便
捷,商业发达,⼈⼝密集,在当时就已成为古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化、宗教的中⼼之⼀。
庞贝古城历史沿⾰与空间布局
庞贝古城历史沿⾰
庞贝古城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庞贝古城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最古⽼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 世纪,当时意⼤利中部的奥斯坎⼈在该地区建
⽴了5 座村庄。公元前740 年左右,庞贝古城纳⼊希腊⼈的统治范围。公元前524 年,伊特鲁⾥亚⼈在庞贝古城出现并
定居,伊特鲁⾥亚⼈和希腊⼈并没有在军事上征服这座城市,仍享有⾃治权。这⼀时期,庞贝古城建造了第⼀座被称
为“帕帕蒙特”的凝灰岩城墙,这种按照希腊体系建造的城墙作为⼀种融合了本⼟元素、希腊元素和伊特鲁⾥亚元素的混
合⽂明,极⼤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公元前343 年,罗马军队踏进坎帕尼亚平原。公元前290 年后,庞贝古城被迫接受
罗马的统治,⾏政上仍维持⾃治。在罗马⼈的统治下,庞贝古城经历了剧烈的城市扩张过程。
庞贝古城的城市扩张
庞贝古城的毁灭与发掘
公元62 年2 ⽉5 ⽇,⼀场剧烈的地震席卷了维苏威⽕⼭地区。海湾周围的寺庙、房屋、桥梁和道路统统被摧毁。地震之
后庞贝古城迅速开始重建,由于地震和连年余震造成的损失过于惨重,重建⼯作耗时很久。17 年后,即公元79 年8 ⽉
24 ⽇,维苏威⽕⼭突然喷发,⼤量⽯块混合⽕⼭灰覆盖了⽕⼭附近的⼀切,还是⼀个露天⼯地的庞贝古城被完整地覆
盖在⼤约6m 深的⽕⼭灰下。祸兮福所倚,这座被视为罗马⽂明⿍盛时期建筑与⽣活缩影的城市也因此得到了极好的保
护。
庞贝古城遗址是从1748 年开始进⾏科学发掘的,直到1763 年,⼀位农民意外发现⼀块刻有“庞贝”字样的标牌后,遗址
才被确认是庞贝古城。⽬前,66hm2 的总⾯积中有45 已被考古发掘,占整个古城的三分之⼆。为了辨别⽅位,庞贝古
城遗址在发掘之初将全城划分为9 个区块,不同区块之间多以路⽹划分,每个区块中主⼲道与狭长的次级道路直⾓相
接,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也不尽相同。街巷、⼴场和宅邸等依然保持着⽕⼭爆发前的样⼦。今天的庞贝古城遗址,被联
合国教科⽂组织定为世界⽂化和⾃然遗产,是世界上著名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发掘⼯地,被称为“天然的历史博物
馆”。
庞贝古城分区
庞贝古城街巷
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庞贝古城的空间布局
“条条⼤路通罗马”这⼀说法在庞贝古城得到了良好的诠释。建城之初,庞贝古城呈四⽅形,中⼼⼴场坐落于东西⽅向与
南北⽅向延展的主⼲道⼗字交叉的核⼼位置。
经过不断的发展,庞贝古城形成了东西长1 200m,南北宽700m 的矩形规制。城内⾯积1.8km2,有⽯砌城墙环绕,周
围设置城门,分别为海洋门、诺切拉城门、诺拉城门、维苏威城门、埃尔科拉诺城门等,城门依据对应⽅位的城市或景
观命名,城门外分布有规模不⼀的公墓。城门之间共有13 座塔楼环绕城墙,城墙呈现出不规则形状,反映出疆界的位
置和范围,但与城中的肌理毫不相⼲。
庞贝古城现存城门、塔楼与路⽹
城中平⾯是完美的棋盘肌理,⼤街⼩巷纵横交错,城市地块规划⽅正且⼏乎相等。庞贝古城在⽹格城市基础上建设了贯
穿城市中央且互相垂直的4 条⼤道,⼤道呈“井”字形延伸,从⽽形成了城市的轴式布局。这种重复的布局形式不仅与城
墙形状毫不相⼲,也⽆视地形的变化。主⼲道铺的是10m 宽的⽯板,两旁是⼈⾏道,沿街设有排⽔沟和公共供⽔管道,
供⽔管道连接着散落在城市各处的饮⽔点,次级道路也是⽤⽯块铺成。这种具有防卫性的、有秩序的、快速的、公平的
⽤地划分⽅式,是格状肌理的主要⽤意。
作为欧洲现存的保留古罗马时期城市形态最为完整的古城,庞贝古城的建筑、庭院、街道,以及以主⼲道⼗字交叉的⾃
由空间作为城市中⼼的⽹格式城市布局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基于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的庞贝古城研究
作为平衡遗址公园⽂物保护与游客体验的主要⼯具,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简称VERP)技术框架得到了世界的⼴泛认同,它不仅保护遗址⽂化资源,同时使参观者获得更好的游客
体验。VERP 由两部分指标组成,第⼀部分是资源指标,它以⾃然资源、⽂物资源、建筑资源等遗址资源为对象,主要
担负着对遗址的保护作⽤;第⼆部分是社会指标,它以参观者的游憩体验、游憩质量、游憩路径等游憩活动为对象,主
要担负着对遗址的活化作⽤。遗址活化需要严格符合世界⽂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要求,因此,保护和利⽤的总体思路
为:保护遗址、尊重历史、传承⽂化、体验⽣活。在VERP 框架和总体思路下,本⽂采⽤了点线⾯的⽅式,由⼩及⼤地
分析了庞贝古城的保护、活化与利⽤的⽅式。⾸先,对古城内重要功能性建筑分类进⾏历史信息采集,所得结果作为遗
址保护的原真性材料。其次,基于历史遗迹的分布,针对不同⼈群、不同体验、不同时期提供不同的路径体验。最后,
以市政⼴场为节点,进⾏浸⼊式的场景活化分析。
双庭住宅
花园由墙或廊柱围合⽽成,是整体院落式住宅密不可分的⼀部分。露天花园⼀侧的宴会厅⾯积较⼤,门窗朝向园内开
启,从⽽将远处的维苏威⽕⼭和花园内的近景引⼊室内。
庞贝古城神殿信息采集
神殿建筑是庞贝古城级别最⾼的建筑类型。它们尺度⾼⼤,装饰繁复,布局集中。其中,规格较⾼、形制完整的有宙斯
神殿、阿波罗神殿、万神殿和靠近海洋门的维纳斯神殿。维纳斯神殿位于⼀个风景优美的平台上,从平台可以俯瞰那不
勒斯港⼝,现在看到的神殿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早期,空间布局为神殿居中,周围有⼀圈柱廊围绕。
与之最靠近的是阿波罗神殿,它是庞贝古城最古⽼的神殿之⼀。阿波罗神殿位于市政⼴场西侧的⼀个台地,它有⼀个柱
廊围绕的庭院,庭院中间是祭台。宙斯神殿居于市政⼴场中轴线北侧,两侧各有⼀座荣誉门。
宙斯神殿与荣誉门遗址
公元前80 年,神殿被改造成古罗马三神殿,神殿⾥供奉着宙斯、朱诺和⽶涅尔⽡的神像,居于市政⼴场东侧,朝着⼴
场的万神殿,建造于公元62 年后。它拥有⼀个中央祭台,祭台的后殿两侧有两个⼤型半圆回廊,⽤来供奉皇家雕像。
庞贝古城剧场信息采集
庞贝古城共有3 座剧场,最⼤的剧场始建于公元70年,是古罗马时代最古⽼的剧场,也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起源。它可
露天剧院⼤约建于公元前2 世纪,它是最早从⽕⼭沉积物中发掘出来的⼤型建筑。剧院利⽤倾斜的地形建造观众席,通
道将观众席分为3 个区域,每个区域分为5 个部分。观众席下⽅有⼀个半拱形的通道,通道⼊⼝雕刻着建筑师的名字。
室内⾳乐厅⼤约建于公元前79 年,⾳乐厅由凝灰岩男性塑像⽀撑阶梯,内部⽤彩⾊⼤理⽯进⾏丰富的装饰。
露天剧院观众席
庞贝古城浴场信息采集
庞贝古城的温泉浴场因公共洗浴这⼀社交活动⽽兴起。温泉建筑在庞贝古城共有4 处分布,城郊温泉位于海洋门附近,
横跨城墙内外,其余3 处都位于内城,呈三⾓形分布,以便服务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市民。市政中⼼温泉兴建于公元前80
年,浴室依次布置温⽔泉、冷⽔泉和热⽔泉,男⼥⼊⼝分开设⽴。与之不同,斯塔⽐亚温泉是从主⼊⼝进⼊⼀个院⼦,
通过院⼦不同的柱廊进⼊男⼥不同的更⾐室。相⽐男性沐浴区,⼥性的规模较⼩且少了复杂的装饰。
城郊温泉、市政中⼼温泉和斯塔⽐亚温泉均位于七区,⽽最⼤的中央温泉位于九区,占据了整个九区的建筑群,沐浴⼤
厅也更加宽⼴明亮,双层设计结构的地板,使下⽅冒出的蒸汽持续保持浴场的温度,但是中央温泉并没有男⼥分区。据
此推测,男⼥的开放时间可能不同。
庞贝古城⾓⼒场信息采集
庞贝古城⾓⼒场是⽤来训练青年⼈智⼒和⾝体的场所,共有4 处分布,最⼤的⼀处与⼤型剧院相邻。它是⼀个边长
140m 的露天⼴场,周围环绕柱廊,中央有⼀个长35m、宽23m 的泳池,外围环绕有带城堞的围墙,围墙有10 座门对其
开放。
⼤型⾓⼒场
⾓⽃⼠营房在⼤型剧院的舞台之后,原本只是⼤型剧院的门厅,公元62 年地震后,门厅被改造成营房。另外2 处规模较
⼩,多⽤于⾓⽃⼠的⽇常训练。
⾓⽃⼠营房
庞贝古城遗址的路径体验研究
原始⽂化路径体验
伊特鲁⾥亚统治下的建筑⽂化路径体验
考古⽂化路径体验
庞贝古城遗址的场景活化研究
我们现在所见的庞贝古城遗址沿袭了罗马⿍盛时期的基本格局。全城以最初的正交⼗字街道为中⼼,不断向外扩张发
展。随着需求的增长,在南部建造了剧场等娱乐休闲活动区,在东南⾓建造了圆形竞技场。
市政⼴场界⾯重要建筑
万神庙两侧的荣誉门,达到了空间收合的效果,同时荣誉门将北侧的街景和远处的维苏威⽕⼭收⼊门内,起到了框景的
作⽤。市政⼴场西侧从北到南分布着粮仓、衡量台、阿波罗神殿,⼴场东侧依次是贩卖⽣鲜的鲜活市场、众神殿、维斯
帕夏诺神殿和欧玛琪娅楼。⼴场公共空间界⾯连续,⾼低错落,开合有度,既保持着古罗马⼴场的庄严感,⼜不失丰富
的空间节奏。
活化⽅法
VERP 框架是融合了资源、游客、管理者等不同利益诉求的⼀套指标体系。在不同区域,由于对资源利⽤的⽅式、强
度、时空特征不同,因此,⼯作的重点应是提出可⾏的⽅法,从⽽实现对遗址⾼效⽽⽆害的利⽤⽅式。
以主题线路拓展周边资源
在维苏威⽕⼭地区,除了庞贝古城,还有赫库兰尼姆遗址、奥普隆蒂斯、斯塔⽐亚、博斯克雷亚莱等⼩镇和景点,它们
均位于维苏威⽕⼭西南⽚区,这些景点将⼤⼤丰富庞贝古城的历史资源,给参观者提供深度的⽂化旅游体验,多⾓度地
了解作为世界遗产的庞贝古城。同时,还能够向游客展⽰庞贝古城的建筑⽂化价值,传递地⽅精神。
以⽂化教育注⼊历史活⼒
本⽂选⾃《城市建筑》2019年8⽉第327期, 本⽂作者:
张⽂强:华南理⼯⼤学建筑学院 硕⼠研究⽣
郭 谦:华南理⼯⼤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师
本⽂编辑:余俊颖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华南理⼯⼤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宜宾房产新楼盘信息-罗牛山股票

更多推荐
东裕华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