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三要素-加湿器用烧开的水行吗

上海实景家博会
2023年4月7日发(作者:地上无轨道推拉门)

【博物馆学】

Museology

1 鸿山遗址内涵

1.1 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范围为鸿山墓

群及周围地带,“鸿山墓群共发掘了老虎墩、老坟墩、曹

家坟、邹家墩、杜家坟、万家坟、邱承墩等战国时期的越

国贵族墓葬7座”①,总面积约7.5平方千米,春秋战国时

期土墩51座。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要包括遗

址博物馆展示区、遗址现场展示区、模拟考古展示区、农

业生态展示区、生态湿地展示区”②等功能分区,2010年

10月,正式命名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正式命名单位

江苏省仅此一家。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梁鸿国家

湿地公园有紧密的联系。湿地公园“以鸿山墓葬遗址为内

涵,以自然生态湿地为核心,以吴地文化为依托,融自然

野趣的生态湿地、富有魅力的水文化和质朴的田园风光为

一体,具有湿地生态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展示、科

普教育、农业生产、艺术创意和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以

展现本土文化、农居文化、水利文化、农耕文化、吴地文

化,以人与湿地和谐相处为特征的具备江南特质的遗址公

园”③。鸿山遗址与湿地公园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2 鸿山遗址博物馆

鸿山遗址博物馆是以鸿山墓群为依托,主要展示鸿山

墓群出土文物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73

件,其中以玉飞凤为原型的精美玉雕,作为无锡市市徽的

主要运用元素,被人们广为称赞。成套的青瓷编钟更是展

示了吴越地区的礼乐制度,大量青瓷器的首次发现弥补了

吴越历史研究的空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鸿山遗址博物馆在邱承墩原址上建设,房屋建筑面积

8697平方米,展览用房面积4624平方米。常设展览由三部

分组成:鸿山墓群文物展示,邱承墩原址复原展示,吴越

文化展示。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鸿山

遗址博物馆至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鸿山墓群还发现了

诸多史前遗址,分别有房屋基址2座、墓葬22座、祭祀祭台

2处、高土台墓葬2处,时期横跨崧泽、马家浜、良渚,出

土了大量的玉环、玉璜、玉琮、玉璧、玉镯、玉坠等精美

器物。④这些遗存的存在,实证了鸿山遗址地区从古至今都

是很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鸿山遗址博物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馆址较为偏远

鸿山遗址博物馆建在邱承墩遗址上,由于邱承墩的不

可移动性,导致博物馆地处相对偏远的鸿山地区,地理位

置较为偏远,位于无锡市东南部,毗邻苏州。目前仅有两

路公交车可以到达鸿山遗址博物馆,地铁尚未规划站点。

交通偏远对鸿山遗址博物馆的发展极为不利。

2.2 藏品较为单一

鸿山遗址博物馆1173件藏品绝大多数是从邱承墩遗址

出土的,藏品专题性较强,藏品种类较为集中,决定了鸿

山遗址博物馆展品的单一性。遗址类博物馆“它的展品是

断代的、专题的、相对单一的。展出品中绝大多数是遗址

出土的,具有强烈的排他性”⑤。因此,鸿山遗址博物馆自

鸿山遗址博物馆的空间建设

—从一方遗址走向大千世界

摘 要:

文章从鸿山遗址博物馆的特性入手,从遗址类博物馆的共性和鸿山遗址的特性出发,探寻博物馆城市文化空

间建设,从博物馆定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博物馆创意营销、博物馆考古联动等方面阐述博物馆城市空间的内涵。

关键词:

博物馆;大遗址;考古;文物;文创

【作者简介】

逯俊宁,硕士,无锡市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鸿山遗址博物馆馆长,研究方向:文物博物馆研究、博物

馆宣传教育。

①张勄.鸿山越墓发掘报告[R].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②孙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展示体系构建举隅[D].西安:长安大学,2014.

③胡玲.浅谈无锡梁鸿湿地公园详细规划[J].中华建设,2010(6):64-65.

④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邱承墩:太湖西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⑤郝黎.遗址博物馆的广义与狭义辨析[J].中国博物馆,2014,31(4):72-76.

逯俊宁

[无锡市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中心,江苏…无锡…214145;鸿山遗址博物馆,江苏…无锡…214145]

124

Vol.201

IDENTIFICATIONANDAPPRECIATION

TOCULTURAL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

身特性突出。

2.3 活动综合性较弱

鸿山遗址博物馆的位置偏远,藏品种类集中单一,导

致鸿山遗址博物馆与综合类博物馆的管理模式不同,管理

模式更倾向于专题馆,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综合性不强。

目前管理模式无论从活动支撑还是展览手段都较为缺乏,

举办综合性临时展览较少。

3 鸿山遗址文化空间建设

我们试图在大千世界中创建博物馆的城市文化空间,

将生产、生态、生活有机结合,推动吴文化五位一体文化

空间建设。

3.1 以博物馆定级为契机,强化制度空间建设

一是通过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对照定级评估标准,

理清工作思路,以评估标准抓建设,以评估要求抓管理,

以评估方式抓改革,全面提升博物馆工作,成立博物馆理

事会、监事会、专家学术委员会。这一点很值得骄傲,因

为直到2020年9月,上海博物馆才刚刚成立理事会,我们

的脚步在业内并不慢。

二是探索推行区级总馆街道分馆,逐步在全区建成区

级总馆统一管理、街道分馆有序推进的博物馆管理体系,

以库房管理为基础,以陈列展览为抓手,推动社教活动和

文创产品提档升级,带动新吴区文物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新吴区实施文化馆、图

书馆总分馆模式,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二是我区新建成

的梅里遗址博物馆和江抗博物馆没有建设藏品库房,实施

总分馆总库房制度,可有效解决文物保管问题;三是可以

充分发挥博物馆藏品的社会效应,打通馆际之间文物交

流,实现博物馆资源大融合。

3.2 以博物馆免费开放为契机,强化宣传空间建设

一是借助电视媒体平台,拍摄央视四套《国宝·发

现》纪录片。该纪录片以鸿山遗址为题材,展示了鸿山墓

群考古纪实、鸿山遗址博物馆文物展览、鸿山墓群保护展

示工程建设以及吴越文化内涵。本纪录片共5集,每集30分

钟,分别从墓属疑云、墓主之谜、青瓷之源等角度进行阐

释,以专家研究论证、历史故事讲述、考古发掘分析、国

宝展示解说等多种形式展现鸿山遗址历史文化魅力。通过

《国宝·发现》纪录片,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鸿山遗址,有

不少观众正是在观看央视纪录片后来到现场参观学习。

二是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中国政府网、中新网直

播、新华社现场云等平台强化宣传空间建设。中国新闻网

对鸿山遗址进行视频直播报道,详细报道了鸿山遗址博物

馆和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本体保护展示工程。直播历时

1小时,主要从邱承墩墓葬原址、馆藏珍贵文物、文物保护

工程等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鸿山

遗址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是江苏省首次文物保护工程的视

频直播,进一步向公众展示了考古工作的文化内涵和博物

馆的文化价值。

3.3 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拓展外延空间建设

一是开展鸿山墓群保护展示工程。2019年9月,鸿山

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及相关工程开工。工程总面积42万平方

米,保护展示土墩46个,工程完工后通过游线步道、阐释

系统等设施将与鸿山遗址博物馆形成良性互动,拓展博物

馆城市文化空间外延。重点从历史文化和考古保护的角度

进行阐释,如礼乐制度、图腾崇拜、青瓷制造技艺、吴越

春秋等。通过墓墩与博物馆展示文物的关系阐释,打破博

物馆封闭空间,拓展城市文化空间外延。

二是建设集装箱式非永久性装配式建筑。利用博物

馆周边土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增加博物馆休闲体验功

能,带动博物馆休闲游与文化研学游一体化发展,涉及考

古工作的可以在博物馆开展模拟考古项目,可利用博物馆

周边土地建立模拟考古工作站,使观众了解考古发掘的程

序以提高展示的趣味与教育效果。

吸引公众的不一定是古代历史文化,可能是在博物馆

的文化氛围中谈天说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最初吸引大众

前往的是一杯可以打印游客头像的咖啡。

吸引公众的不一定是常规的藏品,可能是欣赏遗址博

物馆周边的风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绵延成片的稻穗、随

风起伏的狼尾草吸引着广大游客拍照留念。

吸引公众的不一定是自然风光,可能是创意文化产

品。鸿山丰收节的稻草人雕塑成为锡城人民打卡的网红

点。

3.4 强化创意营销,深挖内涵空间建设

一是进行临展厅改造,策划专题性临展。如果说常设

陈展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那临展则是彰显博物馆特色的

重要手段,是博物馆活起来的保障。如上海博物馆的“春

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临展,就是以江南文化为主

题,服务上海策略,彰显上海城市空间,提炼江南文化

深层特征的专题展览,共向全国15个博物馆借展文物197

件,充分提炼了以上海为龙头的江南文化。

鸿山遗址博物馆要进一步提升博物馆陈展空间,计

划将博物馆多功能厅改造成临展厅,改造后将建成200平

方米的临展厅。通过购置独立展柜,策划专题性临展,一

方面盘活库存文物,一方面可通过借展等方式举办专题文

物临展,深挖博物馆城市文化空间内涵,提升区域城市品

位。通过添置专业独立展柜,盘活馆藏文物,同时通过与

各大博物馆开展馆际文物交流,丰富文物展览,吸引观众

1252021.3(下)

【博物馆学】

Museology

参观学习。

二是建设实景墙绘和景观小品。近年来博物馆展示手

段日趋丰富:有以数字化发展的展示手段,如鸿山遗址博

物馆之前开展的数字化展示项目;有以复原历史现场实景

为主的沉浸式体验,如有的博物馆将整条历史街区复原在

馆内。鸿山遗址博物馆的特性导致对公众吸引力不足,鸿

山遗址博物馆计划根据吴文化特点,在现有基础上,在博

物馆大厅及入口院内进行实景展示改造。鸿山遗址博物馆

可以通过专家论证在展厅适当以实景的模式与鸿山遗址吴

文化展现形成良好互动,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风格。

三是开展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展示项目、馆藏文物

保护数字化项目的对上申报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展示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博

物馆馆藏文物保存条件,确保文物藏品安全。为馆藏文物

添置环境保护与监测系统,对展柜进行升级提升,实施馆

藏文物保存微环境和调控。为珍贵文物配备一批恒湿储藏

柜等,实施有效精准调控,全面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收

藏保护能力。

馆藏文物保护数字化项目主要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基

础架构,建设博物馆藏品数字管理体系,以数字化芯片为

依托,主要有藏品静态、动态信息管理、账目管理、综合

查询、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确保藏品管理安全。

3.5 突出公众属性,建设大众娱乐空间

一是开发亲子娱乐活动。基于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每

月推出一个活动主题,开展亲子休闲、社教研学等互动项

目,讲好文物故事,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举办不同层次的展览。设立鸿山遗址博物馆特色

展,添置文物独立展示柜,定期展示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

工程内容,用生动的、当下流行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行表

达,采取新颖的形式和年轻的语言说出新时代文物内涵。

三是举办主题活动周。通过策划创意特色专题活动,

结合鸿山旅游度假区活动项目,以现代创意方式演绎文博

馆藏。如采用古装走秀、情景再现、生活体验等方式,将

现代与历史融合,展现文物历史内涵。

四是积极与国家文化艺术和博物馆机构开展合作。如

飞马水城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开展的经典雕塑展,一些

经典的《黄河母亲》《毛泽东》《鲁迅》等雕塑在飞马水

城展览,提升了飞马水城文化内涵。鸿山遗址博物馆作为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成员,应积极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联盟合作交流,与其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合作开展交

流活动,争取将国字头的展览或交流项目落户鸿山遗址博

物馆。

五是加强导游人员讲解培训,提升解说个性化水平。

鸿山遗址“文化厚重,专业性强,强化导游专业知识培

训,掌握深入浅出、提升游客倾听兴趣等讲解技巧尤其重

要。可邀请遗址、旅游、导游专家对导游进行联合培训,

提高导游人员讲解技巧”①倡导个性化讲解,针对不同游客

设计不同的讲解内容与方法,满足游客更高的知识需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产业布局的软环境,是

人才安居的精神家园,为“四个走在前列”提供了新的思

路,城市间的竞争最终都会转化为文化的竞争。在社会主

义新时代背景下,合格就是不争先,达标就是不进位。打

造独具魅力的鸿山遗址城市文化空间,建立具有高度识别

性和文化认同感的江南吴文化品牌,不仅是新吴区文化底

蕴的需求,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规定;既是高

新区产城融合的最终展现,也是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题中

之意。■

①何方永,刘淑仙.遗址博物馆解说系统游客满意度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58-259.

126

Vol.201

更多推荐

上海实景家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