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门锁维修-大汉控股股票

2023年10月9日发(作者:伍禅)
《冷链物流》
易腐品供应链及先进操作技术价值分析
——冷链故障情景模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物流企业所追求的是“在保证产品安全的情况下,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
此,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食品安全不仅是外观安全更重要的是内在质量(营养素)。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冷链中某些操作故障对易腐食品品质影响的重要性。
易腐品损失包括营养素损失、外观质量损失、失重。因为实验条件有限,无法考
察短时间内食品品质变化(因营养素品质),暂将流通环节中冰块融化(失重)界定为
易腐产品的损失(重量上的损失)。
二、演示实验材料及设备
易腐品代表——冰403.6g
激光温度计 1支
天平——量程500g(精度0.1g)1台
小型密封冷箱(可以用车载保温箱或2L真空饭盒代替)1只
小型保温袋1个
医用冰袋1个
塑料量盘(直径=20cm,)1个
冰箱(230L)台 (附带2cm×2cm冰块的制冰盘)实验组共用
三、试验方法
(一)我们组扮演冷链中运输商,负责将易腐品(冰块)由模拟冷链运送到目的
地。在冷链的冷藏/冷冻环节出现一些“故障”,将第1组其作为对照组,试验后对模
拟结果做经济分析,确定故障对冰块冷链造成的影响。
(二)以冰块代表经冷冻处理的易腐品。
理由是:冰块易融,在实验限定时间内质量变化(融化)明显,且质量变化可以
用量化的手段测定出来。另一个理由是用冰块代表冷冻品不需要对其(冰块)进行预
冷处理,可以认定为在运输之前该冰块(易腐品)已经处于合适的温度。
(三)测定方法
因严格意义上的监测过程需要对产品核心温度及产品周围环境温、湿度,而此方
法中无法测得冰块(易腐品)的核心温度,因此,以激光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及环境
温度,以冰块表面温度代替冰块核心温度(忽略冰块表面温度与核心温度之差)。
该实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产品和冷链的检测可以为商业决策者提供重
要的信息。
(四)质量保证测试
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相对应的质量监测测试规定(标准)但是对质量的确认最终
还是以消费者的意愿决定(消费者满意的程度)如果消费者不接受产品出产公司制定
1
的测试标准,公司就必须对其测试标准进行调整以满足此类客户的要求.
(五)实验注意事项
本演示实验涵盖供应链中的四个环节(运输环节、冷藏/冷冻环节、运输环节、零
售环节),演示实验中各小组都必须对各自产品这四个基本环节中的产品质量以及产品
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实验以冰块温度变化、失水率及污染状况表示产品质量变
化。实验应尽量减少冰块暴露在环境温度下的时间,所有试验(质量和安全测试)都
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四、质量标准
4.1温度的测试
置TK激光温度计在距离冰块表面10cm处,对准冰块,直接冰块表面温度,将测
得温度值记录在附表中相应供应链环节表格内。
4.2质量和脱水率测试——目视法
高品质冰块没有或只有很少部分发生融化,光泽昏暗(无光泽),融化的冰有光泽
(光泽明亮)。
对产品视检并记录,对产品数码拍照。
以下列指标定义产品的质量标准。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冰块光泽冰块光泽冰块光泽冰块较冰块光泽
昏暗,且无可较亮,但无可较亮可见(或亮,承放冰块亮,大小明显
视融水 视融水 无)少量融水,的容器中出现减小,承放冰
承放冰块的容融水聚集。 块的容器中出
器中无融水 现大量融水。
4.3食品安全测试——目视法
视检法测试产品交叉污染状况。仔细检查冰块表面是否有泥土或变色的痕迹。如
果冰块上出现泥土或呈现与其本身(透明或不透明)白色不同,则表明此冰块已经被
污染且不具备安全性,此产品将被拒收。将结果记录于表格中并进行数码拍照,结束
实验。
五、试验步骤
预冷:
实验前,对运输冷箱(密封的午餐盒)和量舟/量盘进行清洁消毒:用沸水消毒,
再用无尘餐巾纸擦拭干净(推荐:洁柔FACE面巾纸;注:塑料量舟可不用沸水消毒)。
将量盘/量盘放入冷库冰箱中预冷。
通过向运输冷箱内置放预冷冰袋(冰袋个数视运输冷箱体积和冰袋大小而定,拿
取医药冰袋时要迅速,以降低冰袋融解、污染的程度)对运输冷箱进行预冷,维持冰
袋在冷箱中较长时间,直至使冷箱在整个冷藏/冷冻环节可以维持温度。(如可能,此
操作应在演示实验前的讨论阶段完成)
冰块代表经冷冻处理的易腐品,此处已无需预冷。
在预冷环节结束后,用温度计测量运输冷箱温度,检测是否已达到预冷效果,否
则继续进行预冷处理。
2
运输环节1
1、用激光温度计测量冷库温度,测完(此时不关冷库门)即刻从冰箱中取出冰块
(450g)和量盘量舟,并将冰块置于塑料量舟/量盘内,放在天平上。在整个演示环节,
应保证冰块始终于此量舟/量盘内,并且为防止误差,在取拿冰块时采用夹子夹取量盘,
减少人体直接接触而导致的冰块融化加快。
2、在最短时间内对时间、大气环境空气温度、冰块表面温度、视检评级、重量和
清洁度进行测量(注:在每次质量保证测试中,先观察冰块品质和清洁度,当冰块转
移至下一温控冷室或运输容器内后再对观测数据和情况进行记录;量度时应对时间进
行把握,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时的配合,尽量避免冰块能量损失,对实验造成影响,具
体分工步骤为:①拿取冰块的组员A对冰块重量进行测量;②组员B同时观察冰块,
进行视检评级和清洁度测量;③组员C同时测量大气温度,待A、B均测完后,测冰
块温度;④C测完温度后,A立即将冰块放入运输冷箱中,同时C测量运输冷箱中的
温度,⑤整个过程由组员D计时。)
3、将冰块放在运输冷箱(与冰袋一起)中后,检查密封性,经过15-20分钟(根
据实际情况,在运输环节的15-20分钟内运输冷箱可被直接置于桌上。)在运输期间对
所测温度及其他数据、相关情况进行记录—由记录员E负责。
冷藏/冷冻环节
1、经过15-20分钟后,将冰块从运输冷箱中移出,直接对冰块在最短时间内测量
并记录时间、运输冷箱温度、大气环境空气温度、冰块表面温度、视检评级、重量和
清洁度等(步骤大体如上,注:测量员C需要在取冰块同时测量运输冷箱温度和冰块
温度,然后测量大气温度,在将冰块放入冰箱/冷冻箱中时测量冰块和冰箱/冷冻箱的温
度)。
2、测完后,尽快将冰块置于冰箱/冷冻箱里15-20分钟,以防止冰块融化变质。
在冷藏/冷冻期间所测温度及其他数据、相关情况进行记录。
3、当冰块置于冰箱/冷冻箱里时,对运输冷箱用餐巾纸进行擦拭,再次进行清洁,
根据运输冷箱中冰袋的使用情况向其内增添置放预冷冰袋(冰袋个数视运输冷箱体积
和冰袋大小而定,拿取医药冰袋时要迅速,以降低冰袋融解、污染的程度)对运输冷
箱再次进行预冷,维持冰袋在冷箱中较长时间,使冷箱在整个冷藏/冷冻环节可以维持
温度。
在预冷环节结束后,用温度计测量运输冷箱温度,检测是否已达到预冷效果,否
则继续进行预冷处理。
运输环节2
1、用激光温度计测量冰箱/冷冻箱温度,将冰块从冰箱/冷冻箱里移出,在最短时
间内测量时间、大气环境空气温度、冰块表面温度、视检评级、重量和清洁度等(具
体步骤同运输环节1相同)。提示:在对冰块称重前,应将融水倒干。
2、将冰块置于运输冷箱(与冰袋一起),并检查密封性。经过15-20分钟后将其
移至零售设施(小组的桌子)上。(根据实际情况,在运输环节的15-20分钟内运输冷
箱可被直接置于桌上。)在运输期间对所测温度及其他数据、相关情况进行记录。
零售环节
3
在运输环节的15-20分钟之间,将新的冰袋放置在一个塑料大盆中(之后冰块放
于冰袋上会有融水出现,塑料盆为防止流淌),再将塑料盆放置在通风的高(窗)沿或
室内温暖的地方,以模拟常开式零售陈列柜。
2、将冰块从运输冷箱中移出,在最短时间内测量时间、运输冷箱温度、大气环境
空气温度、冰块表面温度、视检评级、重量和清洁度等(步骤大体如上,注:测量员
C需要在取冰块同时测量运输冷箱温度和冰块温度,然后测量大气温度,在将盛有冰
块的量舟/量盘放置在冰袋上前测量冰块和冰袋附近空气温度)。提示:在对冰块称重
前,应将融水倒干。
3、将盛有冰块的量舟/量盘放置在冰袋上,并保持“零售”状态15-20分钟。在
此期间对所测温度及其他数据、相关情况进行记录。
4、零售状态结束后,在最短时间内测量并记录时间、大气环境空气温度、冰块表
面温度、视检评级、重量和清洁度等(步骤大体如上)。提示:在对冰块称重前,应将
融水倒干。
小组人员分工
罗亮 搬运员——负责实验过程中的冰块拿取、称量工作;
赵雪云 观察员——负责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块的视检评级和
李宇辉 测量员——负责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测量;
吕智谋 计时员——负责实验过程中的计时提醒;
冯彭栎伊 记录员——负责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
监察员——负责实验过程中对所有环节的监察,发现
姜梦、郝洁茹 组员工作出现问题时提醒并记录,同时作为机动人员,参
六、
问题分析
实验记录表
实验日期 2013 .11.26 组号 3
冷链 时间 环境空气温产品表面视检评级 产品质量产品安全性及洁
环节 (time) 湿度 温度 (分数) 净度表述
运输环节1
之前 冰块无融化
10:11 25.5 40 -14.7 5 403.6
10:19 25 40 -11 5 403.6
10:35 24 25 -8 5 403.5
10:46 25 42 -7 4 396
10:54 25 43 -1.1 4 394.5
11:04 27 22 -0.8 3 389.9
11:13 24 27 -8.8 3 382.7
11:18 22 30 -0.8 3 378.8
11:23 20 41 -1 2 367.3
℃
℃
(重量g)
到达冷冻冷冰块完好
藏环节时 冰块微融
冰块微融
在运输环节冰块融化有水珠
2时 冰块融化有水珠
到达零售环有大量水珠出现
节时 有大量水珠出现
零售环节结大量融水,重量
束时的最后明显减轻
测量
5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1计算冷链中每一步骤冰块重量的损失,是否与预期一致?高度易腐品有个缓慢
的损失过程,或者物流种是否出现过冷链断链?如有,断链节点出现在什么位置?
由上表数据得下表
冷链 时间 产品质量冰块的损失(
环节 (time)
运输环节1之前
10:11 403.60 0
10:19----10:46 396.00 7.60
10:54-11:04 389.90 6.10
11:13—11:18
11:23 367.3 11.50
(重重量
量g)g)
到达冷冻冷藏环
节时
在运输环节2时
到达零售环节时
378.80 11.10
零售环节结束时
的最后测量
(1) 根据预冷试验的试验过程可得,在预冷试验过程中,产品运回冷库后,没
有对冷库进行预冷环节,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得,到达冷冻冷藏环节是的
冰块损失重量为7.60g,根据与完美组的试验数据可得,是符合预期的冰
块损失的,由于没有对冷库进行冷冻,使产品即冰块的重量损失比完美组
试验即进行冷库预冷的试验的损失要严重。
(2) 高度易腐品有个缓慢的损失过程,根据本次的冷冻的试验可以得出,在冷
链过程中出现了断链,在产品的入库环节中,没有对产品即冰块的冷库环
境进行冷冻环节,是的产品的储存温度低于正常产品存储温度所需要达到
的冷冻标准,根据数据分析可得由于没有对冷库进行冷冻,而且造成了到
达冷库的冷藏环节时产品有超出正常损失的比例范围,因此对产品造成了
6
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断链点是在冷冻环节。
2.冷链中由于安全问题引起的断链点是否都与温度控制相关?如有不相关点请列
出。
3.假设在目前情况市场行情,购买冰块批发价为5元/g,三个物流环节后你再批
发卖出,你的外批发价为7元/g,请计算经过冷链前三个环节后小组冷链冰块的批发
价值。(购买的冰块用了多少钱?经过三个物流环节后融化一部分,剩余的冰块按照批
发价格卖出,你能赚到多少钱?)
购买冰块所需钱数: 403.6×5=2018(元)
三个环节后冰块的价值:389.9×7=2729.3(元)
赚的钱数:2729.3-2018=711.3(元)
4请计算经过最后一个环节冰块的零售价值(你打算按照什么价格卖出?如果零
售价是7元/g批发价卖出你是否能有利润?)你是赚到钱了还是亏损了?如果赚钱,
赚到多少?如果有亏损,又亏损多少?
5.作为运输商,是否应当对产品损失负责?如果要承担的话,这部分损失的经济
价值是多少?
6.零售商是否要对产品损失负责?如果要负责,此部分损失的经济价值是多少?
零售商是应该对产品的损失负责的。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邮购过东西的人都知道,大多数的产品都都有七天无理
由退换货,而且如果是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家就可以为我们包邮退换货。同样,在冷
链物流中,零售商作为最后一环,是与顾客紧密相连的,但并不代表零售商就要负责
全部损失的经济价值。同在一条冷链上,产品在这一部分产生的经济损失该由涉及冷
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分担负责。当然,如果在销售环节逗留的时间越长,产品的消耗也
随之增长,零售商所对应的承担也相应增加。
由于冷链意识不强,很多超市在贮藏或购需冷藏的食品时,常常发生“冷链不冷”
的现象。在收货环节,也存在冷链断裂的危险。比如,生鲜供应商送货至零售超市门
下进行的。
完整的冷链要求整条供应链温度保持一致。一旦冷链断裂,温度超过被允许波动
的范围,超出食品本身的耐藏性,微生物会加速繁殖,食品的营养品质会加速损失,
即使温度重新回到最佳贮藏温度,微生物水平、品质和营养都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
损失的经济价值:(382.7-367.3)×5=77(元)
7.通过实验你对全程冷链物流的理解。(对冷链的理解,我国冷链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改进)
一、对全程冷链的理解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
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
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
料以及特殊商品:药品和疫苗。冷链物流是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温度控制与管理的过
程,通过管理商品,让企业制造出令顾客满意的商品营养素。冷链物流过程中先进的
技术设备只是基础条件,各项设施的配合衔接、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才能保证冷链环
节的畅通,从而达到冷藏保鲜技术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冷链物流的产品基本上涵
盖了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所有产品,我们所食用的产品是否健康、可口、新鲜与冷链物
流息息相关。
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可包括预冷、冷冻储藏、冷柜集装箱、冷藏冷冻卡车、冷藏
冷冻仓库、零售端冷库和冷藏展示等一系列设备,并需要有农业经营者、食品加工人员、
物流服务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网络协同参与,以保证从农场至餐桌的每一个节点,都应用
一致的安全操作标准一般-5℃被认为是冷藏和冷冻的分界线。在实际操作中,冷藏使食
物维持新鲜度,冷冻则用在食品长期储藏上。
对于易腐食品,通过冷链对冷藏温度进行监控,以保证其品质的优良性和食用的
安全性。冷链在于能控制易腐产品温度,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保证消费者在购买时
产品仍具有良好的品质。假如对温度的控制不够准确的话,将会导致产品一系列品质
降低,除了一般产品特征有变化外,还包括,组织结构上的改变,颜色的改变,碰撞
挤压中的损伤以及微生物的繁殖。冷链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被采摘开始一直到被销
售出去,都需要参与控制。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出错而使冷链断裂,或是在仓库的月
台上,或在运输途中,或在存储过程中,或是在零售超市里,都很容易产生问题。如
果一个环节断裂了,那么便会影响到最终消费者的需求。
由于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类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
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冷藏冷冻类物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
织协调性,所以,冷藏冷冻类物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
运作成本与冷藏冷冻类物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食品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然
而在我国由于没有很好的贮存和物流条件,食品产后损失严重,尤其是需要冷链流通
技术的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20%~30%、12%、15%,损耗量居世界
首位。目前中国食品流通80%以上的生鲜食品采用常温保存、流通和粗加工手段,根
8
本不能控制整个流通环节的安全与卫生。采用完善的冷链物流来降低损耗,对于我国
食品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节约都就重大意义。
食品安全事故每年都在发生。
2011年我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报告189起,中毒8324人,死亡137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
9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2起。与2010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
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4.09%和25.54%,中毒人数增加12.75%。2011年的食物中毒
事件报告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仍为最多,分别占总数的
41.27%和61.67%;与2010年相比,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减少3起,中
毒人数增加11.95%,死亡人数减少12.50%;
某些微生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对于人体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是人类不能摄入
的。冷链物流可以控制食品在各个环节的温度,通过恰当的温度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生
长、代谢、繁殖甚至于直接杀死微生物来降低微生物随食物的负面影响。
广东省作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最快的地区,其冷链物流的发展也使其食品安全整
体状况位居全国先进水平。
以广州市为例,2011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三个环
节共组织抽检25557批次,合格24001批次,总体合格率93.9%。按环节统计,食品
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较2010年分别提高1.9%、0.9%和8.7%。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健康安全的食品始终是人们最重要的诉求之一,这必然
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作为保障。所以,冷链物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作业环节,更能
为人们的健康身体以及幸福的生活保驾护航!
二、我国冷链存在的问题
1.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无力承担冷链物流的高成本。
冷链体系的运营成本要比常温物流高2~3倍左右,但在零售端的价格上却得不到
利益补偿,为了节省成本,许多企业用恒温车或保温车来代替冷藏车进行运输。有统
计表明:我国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用传统车厢(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
输,冷藏措施一般仅采用土法冷藏,冷藏温度无法达到要求。
2. 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效率低。
(1)冷藏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很大部分采用国际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
的海运冷藏集装箱跑长途,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保温车约3万辆,铁路冷藏
车6900辆,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冷藏、冷冻食品需求的增加,硬件设
备设施需求日益增长。如果在运输途中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冷藏、冷冻食品的质量将
受到很大的威胁,冷链物流的发展将受到制约。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
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冷藏运输
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 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
达到 80%~90%。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 70%,而
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 50%。我国每年的冷藏物流
损失超过 750亿元人民币。
(2) 冷库方面。在冷链物流的冷库设备环节,硬件设备设施不足
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 多万 m³,但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建设,
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
9
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如果我国每年约5亿吨蔬菜有20%冷藏运输,需增加冷藏车投
资100亿。冷藏车的构造又比其他车辆复杂,技术含量更高,预冷、制冷系统将需要更
多的能源消耗,冷链运输和仓储成本是一般普通货品的2-3倍。与普通货物运输相比,
冷链物流的资金、设备投入较大。
2. 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我国大约 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
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下运销的。冷冻食品产销冷链虽然稍好,但部分
产品在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时,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并非“全程冷链”。
3 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易腐食品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营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存,但两者的总物
流量比例是前者约占 80%,第三方物流约占 20%。例如我国知名的双汇、三全等食品
巨头,大多靠自己的冷链物流来完成服务。双汇集团的自营物流公司有 200 多辆冷藏
食品车辆,这些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十分巨大,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但
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达到双汇肉类食品物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的要求,
双汇不得不自营物流。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更缓慢,目
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三元、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
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目前的第三方物流来说,主要是以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
搬运和定向运输为主,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的专业企
业不多。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
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及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厂家不愿也
无法放心地将冷藏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行经营,即使外包,也是区域性部分配送
和短途冷藏运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4. 冷链物流标准化缺失
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物流市场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
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确保物流业稳步发展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国家在冷链物
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以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如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
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
与规范、冷链运输行业技术标准与设备标准、冷链运输行业运营流程、功能模组标准
化等都尚未见出台,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5.低价竞争,违规操作
由于冷链物流缺乏服务标准、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使得物流企
业违规操作有了可乘之机。冷藏车制冷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或者干脆不制冷,超载更是
尤为严重,降低成本互相压价,使得高成本的冷链物流难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6. 冷藏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的冷藏保温技术有待发展,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有限,训练有素的冷藏
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
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冷冻类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增多,这种情况
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
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冷链
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10
7. 信息化水平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较之普通货物具有较强的
刚性需求,对于第 4 期信息化的配置和运营人员的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都有较高
的要求。我国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而冷链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运营人员大多数是从普通物流转变而来,不仅对产品特性不熟悉,对于冷链物流的运
营要求掌握程度更低,冷链物流应急预案能力亟待提高。
三、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
1.分析冷链市场需求
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发展空间巨大,涉及农产品、蔬菜、水果、医药等等,随着市场
的细分,冷链物流应各具特色,发展适应各种冷藏冷冻食品的专业冷链物流。对冷链物
流的市场根据消费层次、食品种类、地域特点等进行细分,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制定冷链物流标准
冷链物流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加强领导,各司其责,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为了使这
个冷链物流体系有效衔接正常运行,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都应建立相应的冷链物流标
准。政府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制定物流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规范冷链物流市场,为其
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企业和行业组织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技术
标准,另外各部门也建立适合自己部门发展的一些标准。
3.发展第三方物流
食品冷链第三方物流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出现的,协调冷链物流上下游的连接,
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在各运输节点上的质量。但现在在我国,食品冷链第三方物流无论从
运行模式、管理体制、设备设施,还是技术手段、通信信息等都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
的完善。大力发展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提高冷藏冷冻食品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降低冷链物流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保证食品的质量。
4.完善冷藏设备设施
冷藏冷冻食品由于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
围内,需要各种冷藏冷冻设备设施。根据各地的需要,建立各种大型的冷库,多配置一些
冷藏汽车、铁路冷藏车辆等运输工具,配备冷藏柜、冷藏箱等设备,为冷藏冷冻食品从
田间地头到最终消费者的餐桌提供系统保障。
5.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冷链中,应用最多的软件技术有仓储管理软件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
卫星定位系统(GPS)以及与客户端的EDI对接,RFID系统与现行的条码系统相结合,对
冷链物流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加快冷藏冷冻食
品在每一个环节的流通速度,确保在冷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提供冷藏冷冻食品所需
要的温度,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缩短在途运输时间
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四个方面构成。产品最
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如果冷藏冷冻食品在途
的时间过长,将会影响食品的质量。
11
12
肠粉机价格-长葛市政府采购招标公告

更多推荐
冷库门多少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