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正确认识任
务群(完整)对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理
解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正确认识任务群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
借助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让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特别注意的是,
这里提出的是语文课程内容而不是语文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是按照“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
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
读”“跨学科学习”这六个学习任务群来构建语文课程内容。这就将
以前零碎的,模糊不清的语文教学内容有目的、条理地系统化、
结构化。学习任务群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种组织方式。这就相
当于语文教材里把一篇又一篇的课文用一个又一个单元的形式
来呈现。不同的是,教材整合的是课文内容,学习任务群整合的
是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里六个“学习任务群”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的,从
四个学段细化了学习内容,并作出了教学提示。由此可见,语文
课程内容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方式,完成相应学习内容以
达到学习目的。这是语文课堂内容实施的有效路径。这样的路径
很类似于我们平时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要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样一种组织架构,有着什
么意义呢?
一、从关注学习内容走向关注学习任务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更加关注的知识教什么,知识
怎么教的问题。而提出学习任务群后,教师的教学切入点将转向
布置什么
样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到“学习任务”一个是静态的知识
要素,即要掌握什么。另一个是产生具有生成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要求,即要解决什么问题。二则在本质上不同,传递出来的教学
观念也不相同。
二、从单元整体教学走向学习任务群教学
不能把单元整体教学与学习任务群教学简单的划等号。单元
整体教学就如同你拥有一套清水商品房,教学的过程就是竭力去
装修它。在这个装修的过程中,你要考虑到单元这个整体,它的
整体风格是什么样的?即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等。如何来有效落
实厨房、客厅、卧室这些装修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即如何让处
理课后题、略读导读、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的一致性问
题。
而学习任务群教学则是给了你一块地皮,教学的过程就是你
可以在这块地皮上建高层,也可以建洋房,当然还可以建别墅。
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你首先要考虑现有的条件,规划是建成哪种
类型的房子?即考虑学习内容适用于哪个学习任务群?然后根
据房子的不同类型进行选择合适的装修队进场?即要思考在这
个学习任务群里适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最后在装修队的协助
下完成整个建设任务。即老师参与学习任务的引导和组织,让学
生在活动中自主完成任务,而不是事必亲为。
关注学习任务群,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深度剖析如何设计语文
学习任务?
一、什么是学习任务
我心里好像明白学习任务是什么,但想用自己的话来说又说
不清
楚,于是找了一些资料。
崔允漷教授在《语文学习任务究竟是什么》一文中有这样的
梳理:
他还指出了一些常用的错误的语文学习任务现象:
他认为学习任务的一般标准是:
二、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郑桂华教授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价值、结构与实
施》一文中讲道:
完成一项简单的学习活动,如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应算
一项学习任务;
而完成一系列复杂学习活动,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也可以
叫“一项任务”。
因此,按学习容量大小、涉及要素多寡并不能区分任务与非
任务。任务的要素、容量不定,所用学习时间也就不能确定,一
个学习任务可以用数分钟完成,也可以用几节课、几天,甚至更
长的时间。
学习任务借用的是社会生活话语。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是根
据什么标准来确定“一项任务”的边界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取一个快递,写一份读书小结,研制
一种新产品等,视为一个任务,而“走一段路”“写一个小时作
业”“上一天班”,则通常不被看作任务。
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都是为满足生活需要,活动过程中,
其行为主体、所从事内容、所达成的目标也融为一体;而后者只是
从空间、时间、容量等外在尺度来描述一个活动,与生活意义不
一定发生关联。
由此可知,学习任务的边界和规模划分主要是依内在目标而
定,而不以外在的时间或容量来划分。即围绕一个相对独立目标
而组织起来的要素和活动,便属于一个任务。由于每次学习活动
目标都是具体的,且还会根据学情作调整,因此学习任务的大小
也是相对的、有弹性的,不宜在学习时间等方面作硬性规定。
先引课标中的一段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
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
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
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
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再提出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有什么困难?
一、观念的转变困难
在大多数老师的心里,把知识教对还是根深蒂固的。而把知
识教对的最快捷方式就是“我来讲给你听”,或者“我来读给你听”。
因此,在老师心中,以“我”为主的本位意识相当厚重。
而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建构课程内容,其目地在于形成和发
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个比方,传统的教学是在陆地上教给
学生游泳的方法,而现在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放进水中去自主探寻
游泳的本领。
同样是教游泳,传统教学的教完了,学生会不会老师觉得无
所谓,反正都不会下水去试一试。而现在的教学,如果学生真不
会游泳,那就会在水中溺水而亡。因为现在已经把学生置于了一
个真实的情境之中。所以,老师们要切实转变自己的观念,把从
“我教过”的教学观念,转移到“学生学会”的学习观念上来。
二、课堂的把控困难
以往的课堂教学,因为是教知识,所以答案相对唯一。所以,
老师设计课只需要朝着这个唯一的答案上去靠,课堂的生长就显
得很顺。就如同陆地上教游泳,把每个姿式示范了,在学生学生
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每个姿式都朝示范的姿式纠正过来,看起来
就非常的整齐,也很美观。但同样是那个问题,放到水中,能不
能游泳,那不关老师的事,那是学生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本领。
而现在的课把学生置于了真实的生活、社会场境之中。这个
时候课堂的主体就变成了学生,学生因个体差异,就会出现不同
的学习样态。教师再也不能预估到那个唯一的标准答案,就不能
很好地去设计前面的内容。但教师的教学依然存在,怎么样才能
有效的把握这么丰富的课堂生成。这时候,学习任务群的出现就
显得意义重大。仍然是在水中教游泳,老师就不再教统一的游泳
姿式,而是给学生布置一个又一个任务。比如,先要学会憋气,
给个时间限制20秒。有的不需要老师教就可以完成,那么这部
分学生就可以增加挑战到30秒。这时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完成,
那么这时候就可以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作用,让他们总结自己经验,
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别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
观察、发现、引导不会的学生从老师身上,从同学身上,从其他
的不同方面获取有意的方法,去完成这项任务。憋气完成之后,
又可以给浮起来不沉下去的任务。一项又一项的任务,其实也是
在教会学生游泳,不过更多的行为主体变为了学生自己的实践探
索,而老师则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扶他们一把,在完成一项
任务之后又引导他们往下一项任务迈进。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就是
一个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推动者,不再拘泥于某
一个知识点我教学教对,而是更多的体现在我的学生有没有学会。
同样,在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时候,你如果还是以原来的
视角去关注某一个知识点教学教对,而不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
者,那么你的课堂一定把控不了。
-
更多推荐
2022年最新装修风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