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二手网-运筹帷幄的意思和造句

2017年老街保护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3年10月7日发(作者:赖传珠)

2017年老街保护改造工程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概况…………………………………………………………1

第二节 编制依据……………………………………………………1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内容……………………………………………1

第四节 主要结论……………………………………………………2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概况…………………………………………………3

第一节 地理位置……………………………………………………3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3

第三节 明清老街的历史……………………………………………4

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7

第四章 总体方案…………………………………………………………9

第五章 建设条件…………………………………………………………9

第六节 招标方式……………………………………………………22

第七章 组织机构…………………………………………………………23

第一节 组织机构……………………………………………………23

第二节 项目管理……………………………………………………23

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4

第一节 估算依据……………………………………………………24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25

第三节 资金筹措方案………………………………………………26

第九章 结论………………………………………………………………26

第一章

第一节

项目名称:**县明清老街保护改造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

项目法人代表:**

项目主管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建设规模:修建道路1220m集中供暖锅炉房80m供热管网1200m

2

安装锅炉2台,公共绿地23000m,广场及停车场28000m,景观工

22

6处,公共厕所2处,明清老街临街保护修缮建筑5000m,民俗大院6

2

个建筑3600m,老城区新建古建筑商业用房8000m,拆除建筑25000m

222

工程投资:5689.87万元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一、**县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委托中心编制“**县城明清老街保护

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咨询服务协议书”

******

2013~2020

三、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县老城区控制性保

护规划》2015.6

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

五、与工程有关的技术参数和标准;

六、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内容

一、基础设施

道路与排水、供水工程、供暖工程、供电工程及照明、环卫设施等内

容。

二、公共建筑

公共绿地、停车场、牌坊、城门、城墙、文物展示区、洋行、城隍庙

保护修缮、文庙保护修缮、火祖阁抬起移位、民俗宅院保护修复、民宅改

造修复、拆除旧建筑等。

三、民宅

明清老街旅游购物区、茶饮休闲区及丰盛街购物休闲区的建筑修复、

更新、改造工程。

第四节 主要结论

通过**老街项目建设,一方面搭建起西宁旅游和**湖旅游圈景观纽带,

**省总体旅游景观和服务体系的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通过项目建设,使得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再现,充分挖掘**

方自身旅游资源,从而扩大县城自身地旅游市场份额,获得良好的社会经

济和环境效益。

建设规模:修建道路1220m集中供暖锅炉房80m供热管网1200m

2

安装锅炉2台,公共绿地23000m,广场及停车场28000m,景观工

22

6处,公共厕所2处,明清老街临街保护修缮建筑5000m,民俗大院6

2

个建筑3600m,老城区新建古建筑商业用房8000m,拆除建筑25000m

222

工程投资:5689.87万元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县位于**湖东部,湟水河上游,隶属**省西宁市,县城城关镇距西

宁市区5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6°20′一36°50′,东经 100°

54′一101°25′,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县城是西宁市卫星城镇之一,

是我省东部经济区的主要城镇之一,也是我省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衔接地带,

湟水河上游,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内地通往西部牧区和西

藏的交通要道,向有“海藏咽喉”之称。本次项目区位于**县老城区内,

县城北端,北侧是城北大街,南侧是东大街,西侧是北大街,东侧是丰盛

街。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一、行政区划及人口

截止2017年底,**县辖七乡两镇,146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居民委员

会。全县总人口13.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3万人(非农业人口3.03

万人)农村人口10.61万人,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12.76%,汉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7.24%。

出生率14.94‰,人口自然增长率1.86%。

二、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县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各项事业发展较

快,尤其是建材、冶炼、小水电、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发展较快,已初步形

成了以建材、冶金、轻工等为主的工业企业。2017年生产总值为124221

万元,地方财政收人3934万元。

三、旅游资源独特

**山川秀丽,“北极插云”“南屏积雪”“古树鸣泉”“峻岭古松”

“奇石佛形”“药水长春”“石洞藏字”“日月古迹”为古说八景。其实,

**山环水绕,处处皆景。根据《**县旅游发展规划》**县境内旅游景点

47处,可分为五类,一是以北极山、**古城、扎藏寺、日月山、城隍

庙为代表、汉藏文化交融的区域性人文景观特征;二是以湟水河、药水河

等河流为主的峡谷山地、林被、农田、村落构成的秀美风光;三是农区与

牧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环境;四是以日月山、牛牵

滩为代表的草原牧区风光;五是以野牛山、南华石山为代表的高山垂直气

候及山地景观。多类型的旅游资源将为**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第三节 明清老街的历史

一、**县历史

**是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丝绸南路要冲,闻名于世的唐蕃古

道,取道日月山而抵拉萨。它像一条金色的彩带,飘落在银妆素裹的青藏

高原,留下了汉藏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交往的足迹和情深意长的美好传说,

源源流长,经久不衰。

公元4年,王莽在高原明珠**湖以东设西海郡(辖**地区),公元23

年王莽政权崩溃,羌人复占**。三国(220265年)时设立西平郡,**

复属临羌县地。西晋时(265420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等地方割据

政权,控制了今**及其以东的湟水流域地区。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改为吐蕃属地,**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遂立碑于日月山,

以分唐与吐蕃界,从此,商贸交易频繁,成为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要塞,

有“日月山界限中外”之说,著名的“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而得

名。**不仅是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要冲,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名噪

一时的“环海商都”就是今日的**。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沙洲(今甘

肃敦煌)汉人张义潮起义,恢复河西走廊,甘肃和**东部又回到唐朝的管

辖之下。雍正元年(1723年)蒙古亲王罗布藏丹津起事,曾以**为据点,

进行反清活动,后经清将军年羹尧所奏,特准“以日月山为集,不准擅移”

雍正五年(1727年)筑丹葛尔城(**县城),乾隆九年(1744年)以

丹葛尔路通西藏,逼近**,为汉、土、回、藏、蒙及蒙准葛尔往来交易之

所为由,向清政府上奏,后特准“一切交易,俱在丹城,毫无他泄”,因

此,**被誉为“小北京”。道光年间,因**海藏通商,中外咽喉,特设立

丹葛尔厅,属西宁府。

期间民族贸易极为繁荣昌盛,大量畜产品、药材和矿产品云集丹城,

年终贸易总额白银达250万两,比当时西宁贸易总额高六、七倍。特别是

国际市场紧缺的羊毛、皮张,更是供不应求。为此,国内外商人合资经营

的天津洋行,开始伸入西宁地区,以**为据点,大量收购羊毛,先后来**

驻庄的外商有英商新泰光、仁记,美商泰和、怡和、居里、瑞记,俄商美

最斯、瓦利等八大银行。

二、明清老街的历史

明清老街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至1924年商贸达到顶峰,大

小商户及手工业户曾达一千余家,总资金达五百万两以上,到五、六十年

代仍是**县主要的商业区。

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商贸中心地位南移,老街失去了昔

日茶马贸易的中心地位,沿街古式店铺改为了民居,部分传统文化逐渐显

得黯淡无光,趋于模糊,为传承历史文脉带来危机。另一方面,随着改革

和开发的进行、建设密度增大、环境质量日趋降低,老城历史文化脉络日

渐变形,像城隍庙、文庙、观帝牌坊、火祖阁等古建筑由于历史经济等因

素,遭受到了严重的自然或人为损坏,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及特殊文化的城

镇看似一个已经式一个没有体现自身历史文化的城市。

**县城隍庙位于明清老街西端,建于清乾隆年间,属清代规制,庙院

宏大,布局完整。城隍庙体现了儒道文化的结合,**是古代原通往牧区和

西藏的要塞,也是汉文化和藏文化的分界线。**城隍庙是目前西北保存最

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一规模之大,内涵丰富,建筑之精而著称。1986

**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保护单位,2009年由省文化厅申报为国家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县城隍庙无论从建筑结构,还是局部艺术处理,以及殿

内所展示的神话传奇故事,均体现中国古代儒道两教为主的文化内涵,是

研究**古城礼治特色,宗教体系,建筑艺术和思想文化的不可多得的历史

遗产。

三、文物古迹

文庙

**文庙建筑群位于明清老街中段,是明清老街景观的高潮。文庙于民

国七年(1919年)由全县各界人士捐资修建,民国八年(1920年)落成。

建筑属清代北方庙宇风格,平面布局运用了江南园林的布局手法。文庙于

20081222日被**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筑群展现了**的历史发展轨迹,文庙的建立是**各民族逐渐和

还文化交流融合走向文明化的体现,尤其是**文庙街在封建社会结束后,

和劝学所和县立高等学堂一起建立,充分说明当时建立文庙的意义在于利

用文庙的影响,以形成向学之风,实行宣扬民主科学思想,以实现富国强

民的目的。文庙建筑群是现代科学文明开始在**发挥影响的重要证明,同

时也是研究西北地区教育和思想发展的重要场所。

火祖阁

清代**是汉藏贸易重地,为了扩大贸易市场,开辟了城内外商业一条

街,并于清乾隆年间用修城隍庙之余料在丰盛街口修建了火祖阁,内塑火

神,后毁于兵焚,光绪三年(1904)重建。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单位,201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老街

明清老街是展示**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场所,也是连接城隍庙、关帝

牌坊、文庙建筑群等重要建筑的纽带,明清老街两侧的建筑,也具有重要

的文物保护价值,是展现古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市场的重要承载体,具有

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并且对发展**地区的旅游业起着重要的联系和

促进作用。

古民居

杨文山、戴有库、杨范等几十户居民居住的古民宅,多集中在明清老

街南小十字附近,建筑质量较差,建筑风貌独特,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老街是展现古代西北地区最大贸易市场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历

史文化价值。**老街的文化积淀很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相融合

的结果,同时,**是古代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要塞,也是汉、回、藏、

蒙文化交融之地。

**老街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寺观庙宇,整个老城区空间布局上仍有着明

显的中原北方民居四合院的特色,同时在建筑风格上又有着独特的汉、藏、

蒙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与风格好像在无声的叙述着**古城往昔茶马互市、

车水马龙的一派繁荣、辉煌景象。

老街随时间的流逝经历了沧桑巨变。1727年至1924年,商贸由发展

达至顶峰,大小商户及手工业户曾达一千余家,总资产达白银五百万两以

上。期间产生了别具一格的中原文化与边塞文化、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

河湟文化与昆仑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前五六十年代老城区仍是**县主

商业区。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商贸中心地位南移,老街失去

了昔日茶马贸易的中心地位,沿街古式店铺改为了民居,部分传统文化逐

渐显得黯淡无光,趋于模糊,为传承历史文脉带来危机。另一方面,随着

改革和开发的进行、建设密度增大、环境质量日趋降低,老城历史文化脉

络日渐变形,像城隍庙、文庙、观帝牌坊、火祖阁等古建筑由于历史经济

等因素,遭受到了严重的自然或人为损坏,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及特殊文化

的城镇看似是一个已经一个没有体现自身历史文化的城市。

随着县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城市建设大规模升温的同时,传统历史街

区的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于正在蓬勃向上的**而言,明

清老街的保护及修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地方文明与文化的振兴,一个

没有地方传统文化的城镇只能是一个滞呆木讷的城镇,城镇品位的提高在

极大程度上决定与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延续。

通过**老街项目建设,一方面搭建起西宁旅游和**湖旅游圈景观纽带,

**省总体旅游景观和服务体系的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通过项目建设,使得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再现,充分挖掘**

方自身旅游资源,从而扩大县城自身地旅游市场份额,获得良好的社会经

济和环境效益。

综上所述,**老街修建工程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程,通过该项目工程

的建设,对于老城内古迹价值的再现,老城特色文化脉络的塑造是可行必

要的,同时,将极大地推进**乃至**省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的贸易发展、

城镇的品位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 总体方案

将整个老街区内的文庙、城隍庙、民宅等及外部配套设施,针对建筑

物体量大小不一,建筑物情况复杂等不同因素,首先重点解决地质灾害险

情问题,第二是对古建筑等文物进行保护和维修,第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工

程建设,第四是对明清老街周边老城区内进行综合治理。

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和维修。主要包括殿堂维修保护、恢复已拆除

的殿堂等。

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进行道路、给排水、供暖、供电、环卫等工

程建设。

三、公共设施。进行公共绿地、景观小品、排灯、牌坊、城墙、停车

场、公共建筑的建设。

第五章 建设条件

第一节 工程地质及基础设计

一、工程地质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提供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

况,县城的土层结构大致如下:

杂填土,厚约0.50~4.60m

粉土,厚度0.50~5.10m

砂土,厚度0.50~3.30m

地下水位大约在地表下大于3.86m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二、场地及自然条件

**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高原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特征为: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

冬季漫长干燥;日温差大,年温差小,结冻期长,无霜期短。年平均降水

500mm,年平均蒸发量1461.1mm,极端最高气温28.6℃,最低气温

-30.9℃,主风向为东南风,历年平均风速1.83.9ms,最大风速

28.0ms,标准冻深1.29m

场地类别为Ⅱ类

场地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

分组为第二组;场地标准冻土深度为1.20m;场地粗糙度为B类。特征周

0.4s

地下水埋深约在地表下386m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

根据建筑功能布局的不同:主要采用砖混或框架结构形式,部分已建

建筑和部分造型独特的建筑采用砖混结构与木结构结合的混合结构形式。

根据仿古建筑的特征,在主要受力部位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局

部用钢筋混凝土无法实现的地方采用木结构形式。木结构主要用于建筑屋

顶的檐、角、顶、心等,对于体型小造型繁杂的塔也可考虑为整体木结构,

但房屋主要的受力体系仍要保持为砖混或框架的结构体系,确保建筑物的

防震、耐久性。对于木结构部分,还要考虑防火、防蛀、防腐措施。

对于火祖阁的改造,施工前要进一步探明埋入地下部分的结构形式及

原有的基础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建设方案。如果采用补建方式,补充

建设部分要考虑与旧建筑部分的受力协调,保证基础沉降相近,保证新旧

建筑结合良好。

第二节 建筑材料和运输条件

1、材料来源

1)石料:湟水河及药水河两岸有丰富的花岗岩和石英岩,坚硬,

目前药水河两岸大部分已由当地村镇、集体式承包经营:时可到料场购买。

平均运距10.7公里。

房地产 第几产业-深圳医药股票有哪些

2017年老街保护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多推荐

郑州绿地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