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

XXX规划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一、 规划设计概况

1. 区位与环境

XX是XX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XX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其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XX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本项目——XXXXAA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AA润园C区项目,其用地位于XX市城市中心区内,迎宾大道以北、北京路以南、平安路以东、文昌路以西,用地呈长方形,规划用地面积亩,土地性质为住宅兼容商业用地,用地地势平坦,周边市政道路设施完善;

本次规划立足城市形象的塑造,擦亮“住在XX”的金字招牌,力求将该小区规划建设成高标准生态化示范小区;

2. 现状分析

本项目用地南侧及西侧为城市主干道,东侧及北侧为城市支路;

其中用地南侧迎宾大道红线宽度为50M,是XX市的城市主轴,车流量大,其与项目用地有15米绿化带作为缓冲,临项目用地,迎宾大道以南为宝塔梁北广场文化建筑景观群,随着其建成,将大大丰富项目居民的购物及文化需求,也将该地段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提升;用地西侧平安路红线宽度40米,临项目用地,平安路以西,为XX市人民医院,为项目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条件;用地北侧城市支路北京路红线宽度18米,临项目用地,北京路以北,目前为棚户区,未来将改造为现代化居住区;用地东侧城市支路文昌路红线宽度15米,临项目用地,文昌路以北为陇东明珠宾馆及棚户区;

二、 规划依据

1. XX市规划局关于核定迎宾大道以北、北京路以南、平安路以东、文昌路以西亩用地规划条件的函 平规函201468号

2. XX省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程

3.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2014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年版

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7.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8.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1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61-65-2011

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

1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1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2014 14.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 100-2015

1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 三、 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的21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

1.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

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区位建筑风貌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田园居住环境;

2.注重规划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区;住宅设计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开发要求,设计出多系列、多户型住宅,以满足不同的居住需要;

3.引入物业概念提高小区的方便性

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行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4.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

充分考虑人车分流,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5.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6.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7.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规划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同时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近期与远期的有机结合; 四、 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抓住XX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将本项目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展示XX新形象的窗口;

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达到旅游用地环境标准;

3.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4.高水平的规划管理

加强小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五、 设计策略

综合项目用地特点及规划目标,形成我们的设计策略:

1. 最大化用地商业价值,满足本项目及周边居住区居民对购物、餐饮及娱乐需求:

小区商业贴临城市主干道布置,首层以小商铺为主,结合楼电梯,辅助布置多组垂直交通核,引导人流;上层商业局部采用大空间商业,后期使用可灵活分隔;

2. 营造怡人的小区景观,使人们在繁华都市中能感受到生态、绿色的居住体验:

利用地形特点布局楼位,并融合现代且具有灵气的景观造园手法形成台地式景观,采用多轴多节点一中心的景观设计思路,营造内部景观,创造怡人生活环境;

3. 运用新中式建筑元素,体现高尚小区品质;

建筑立面采用新中式建筑风格处理手法与其南侧XX博物馆及商业街片区的建筑风貌求得统一,形成具有文化内涵又与周边和谐统一的建筑立面风格;

六、 规划原则及总体构思

根据当前城市居住区整体规划发展前景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规划注重了适当的超前性与先导性,体现新理念与新手法,充分满足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

规划以人为中心,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体现现代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同时遵循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区;

1.构思要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人文主义的设计主题重新兴起,使得建筑环境的营造方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本案力求在合理安排各类建筑的同时,使小区布局与人的关系体现出韵律感,在有序中求变化,体现秩序之美; 本案规划设计,融合迎宾山道家文化的精髓,取自然山水的意境及道法自然的几何构图手法;主要围绕“太极”与“祥云”的主题展开;将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步行空间和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性、连续性的空间体系;

方案概念构思“太极祥云”打造人文气质住区;将XX迎宾文化的符号“太极”进行规划语言的抽象,形成小区的核心路网环,并以此衍生出小区的总体路网框架,寓意生生不息的和谐社区风貌;社区道路以祥云的曲线来描绘,寓意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

七、 规划结构: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作为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根据确立的规划设计立意的出发点,在韵律中求变化的思路,形成规划的结构框架,“一环、两轴,三带”;

“一环”指中部以太极景观环带围合的中心住宅片区;“两轴”指贯穿用地南北的景观路网轴线,“三带”指由两条景观路网轴线所划分出的三个住宅片区;

八、 规划布局

整个项目布局总体呈现围合状,为形成小区内独立环境提供基础条件;沿用地西侧平安路及南侧迎宾大道设置小区的双人行主入口,其采用会所式入口形式,提升整个小区品质感,消防通道及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沿用地东、西、北三边环绕布置;本项目由19栋不超过24层的住宅及沿街的配套公建,9班幼儿园构成,户型产品布局上体现圈层文化理念,将不同面积区间的户型产品按场地环境的景观优势特点进行片区划分,做到不同层次的人群均有其独有的社区社交圈;小区内部道路结合景观呈环状曲线形式布置,既保证了小区内部环境的景观品质感,又将每栋建筑连接起来,同时满足紧急时刻消防车能快捷方便到达并施救;

小区配套商业及配套服务用房均沿城市道路设置,增加其商业价值;商业在首层部分划分为单层小商铺,控制每间商铺总价,减小销售压力;二层局部考虑较大空间商业,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为后期商业使用可灵活分隔,做到可持续发展;

九、 交通组织;

小区道路整体分为三级,体现小区规划结构的小区主干道,为小区内消防主路,道路宽度为4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小区次干道宽度为4米,在小区内部形成环道,并与主路相连,转弯半径不小于6米,与主路一并作为小区消防车道使用,满足消防要求;在每栋建筑门厅一侧设置宅间小路,连接小区次干道,并通至单元门口,保证行人顺利通行,此道路宽度为3米;

十、 建筑设计

项目产品由80-90平米两室两厅一卫,100-110平米三室两厅一卫,110平米以上三室两厅两卫的高层住宅产品构成;面向刚需及首改型客群;

主体住宅建筑采用新中式建筑风格,立面简洁大方,采用经典三段式划分风格,中段材质采用砂岩黄色真石漆,建筑上段及下段采用棕色真石漆,整体建筑色彩明快,又不失稳重;细节处理以中式花纹符号的运用,使建筑显得精致具有文化内涵; 十一、 结构设计

(一) 抗震设防:

结构设计均采用现行的各项国家级省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建筑场地类别最终以业主提供的地勘报告确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2016局部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各单体除幼儿园外,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幼儿园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乙类;

(二) 工程地质

由于本工程尚处于前期阶段,暂无原位地质资料,地基处理及基础类型、基坑支护等根据提供后的地勘资料在进行调整,确定设计方案;

(三) 结构体系

1.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高层住宅建筑地基、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其余建筑地基、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分类高层部分为甲类,其余配套建筑当建筑物高度大于等于24米时为乙级,小于24米为丙级;

2. 结构主体及基础选型

高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除幼儿园外其余框架抗震等级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米为二级,小于等于24米为三级;幼儿园均比其他框架结构相应提高一级;高层部分拟采用混凝土灌注,其余多层部分经地基处理后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基,最终设计方案均根据地勘资料进行确定;

各楼建筑功能及层高详见建筑方案设计图;

3、楼屋盖均采用梁板式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 采用的主要材料

1.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50

2. 钢筋:热轧钢筋HRB400级用于柱墙主筋、梁纵筋;

热轧钢筋HRB400级用于柱墙、梁箍筋板钢筋、墙分布筋;

3. 砌体:各单体内外填充墙均采用型号为KM的烧结空心砖容重小于等于M3,M5混合砂浆; 十二、 给排水设计

(一) 水源

从小区西面市政给水管网接入两根DN200的引入管,供给小区生活消防用水;市政供水压力为不小于;

(二) 水量

小时使用变时间h 化系数

24

用水量

建筑物名称

用水

单位数

用水标准

最大日3m/d

平均时3m/h

最大时3m/h

备注

住宅

商业

地下车库

道路及绿化用水

幼儿园

配套设施工作人员

小 计

未预见水量

合 计

7399人

200L/人·d

2

1次/d

5L/m·d 12

2L/m·次

228

450

50

2L/m·d 8

50L/d

50L/人班

10

8

按10%计

本工程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 /日,最大小时用水量 h;

(三) 给水系统

低区地下室-地上3层由市政管网压力供水;

中区4-14层由中区无负压给水系统供水;

高区15-24层由高区无负压给水系统供水;

超压部分设置可调式减压阀,控制入口压力,以满足入户压力不大于;同时保证最不利点卫生器具供水压力不小于;

为加强用水管理,提倡节约用水,各单体分系统设置水表计量;

(四) 排水系统

1. 排水体制

室内采用污、废水合流系统,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系统;

2. 污水系统

室内污、废合流,卫生间生活污、废水采用伸顶通气立管;室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合排入市政污水管; 雨水系统

设计雨水量:Qy=φFq5

设计重现期:P=2 年

设计降雨历时:t=5min

5min暴雨强度:q5=s

100 m2

径流系数:φ=

汇水面积:F= m2

设计雨水量:Qy=s

室外基地重现期P=2年,径流系数Ф=,单体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P=5年;屋面采用重力雨水系统, 屋面及室外场地雨水汇总后排入小区雨水管;道路雨水经雨水口和管道收集后排入小区内雨水管网,汇集入雨水收集池,经雨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为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

3. 空调凝结水系统

空调凝结水为有组织排放,由管道收集,排至室外;

(五) 消防系统

1. 消防水源及小区消防系统

1) 消防水源: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给水管道,管道压力为,形成消防供水环网;

2) 室外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由小区市政低压给水环管上的室外消火栓保证,并在150m保护半径内,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本工程室外消火栓系统流量40L/s;

3) 室内消防压力系统

本项目室内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均为临时高压系统,在小区地下车库内集中设置消防水池储存室内消火栓和喷淋用水及消防泵房,各系统经加压后供给本工程各单体;

本工程按最不利建筑选定系统参数,室内消火栓系统流量40L/s,喷淋系统流量30L/s;在最高层建筑屋顶设置净容积不小于36m3消防水箱,以保证各单体室内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初期消防用水;

2. 消防水量

消防系统设置配置

序号

1

2

3

4

系统形式

室内消火栓系统

喷淋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

消防水池储存水量

用水量标准L/S

,40

30

40

火灾延续时间h

2

1

2

消防用水量m3

288

108

288

396

3. 室内消火栓系统

1) 按规范设置室内消火栓,以满足同层、同一防火分区有二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室内消火栓箱采用组合式消火栓箱,箱内配置DN65消火栓,25米衬胶水带、19毫米直流水枪、DN25灭火喉各一套,及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若干;室内消火栓配置报警按钮,不作为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开关,仅用作发出报警信号的开关;

2) 室外设置消火栓系统水泵接合器,并在15-40m内有室外消火栓;

3) 系统控制 消火栓泵由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直接自动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泵开启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该消火栓和该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的指示灯亮;

消火栓泵控制柜在平时处于自动启泵状态;消火栓泵保证在火灾发生后规定的时间内正常工作,从接到启泵信号到水泵正常运转的时间,当为自动启动时应在2min 内正常工作;消火栓泵不设置自动停泵的控制功能;但应能手动启停和自动启动;同时在泵房内设置就地强启停泵按钮;

消防水泵控制柜设置手动机械启泵功能,并保证在控制柜内的控制线路发生故障时由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动时应在报警5min内正常工作;

消防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4. 自动喷淋系统

1) 系统设置场所:本项目的商业建筑及地下室均设置自动喷淋系统;

2) 系统设置参数:按中危II级设计,设计喷水强度8L/,作用面积160平方米,设计流量30L/s;

3) 喷淋系统为湿式灭火系统;设置湿式报警阀,每套担负的喷头不超过800个;

4) 在进管处设置减压阀,在配水管入口处设置减压孔板,以控制配水管入口压力不大于;

5) 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分设水流指示器;喷头动作温度均为68℃;

6)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7) 单体室外设置喷淋系统水泵接合器,并在15-40m内有室外消火栓;

8) 系统控制

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

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喷淋泵;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并敲响水力警铃向人们报警,消防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运行状况信号显示;

喷淋泵控制柜在平时处于自动启泵状态;保证在火灾发生后规定的时间内正常工作,从接到启泵信号到水泵正常运转的时间,当为自动启动时应在2min内正常工作;喷淋泵不设置自动停泵的控制功能;但应能手动启停和自动启动;同时在泵房内设置就地强启停泵按钮;

喷淋泵控制柜设置手动机械启泵功能,并保证在控制柜内的控制线路发生故障时由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动时应在报警5min内正常工作;

喷淋备用泵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5. 建筑灭火器设置

按A类火灾、中危险级设置,每具灭火器不小于2A,最大保护75 ㎡,最大保护距离为20m;灭火器基本组合于消火栓箱内,每点设2具4kg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不足处另单设灭火器箱;

6. 气体灭火系统

在变配电室内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根据本项目火灾危险性、建筑特点以及相关的设计规范选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六) 管材

1. 生活给水管道:室外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PSP,电热熔连接;工作压力为;室内给水管:室内给水管道采用衬塑钢管,热熔连接; 2. 消防管道:消火栓系统及喷淋系统均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DN<100为丝扣连接,DN≥100为卡箍式连接;

3. 排水管道:室外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建筑用双壁波纹排水管,承插连接;室内卫生间排水立管采用PVC-U排水管,粘接;室内雨水管采用实壁加厚PVC-U排水管,粘接;冷凝水管道采用抗紫外线PVC-U给水管;压力流排水管采用焊接钢管,焊接连接;

十三、 暖通空调设计

(一) 设计参数

1. 外部热源

热源利用市政供热经小区换热站提供采暖热水,供回水温度90/60℃;

2. 室外计算参数

室外计算参数表

室外

气象

参数

夏季

冬季

大气

压力

hPa

空调计算

干球温度

℃DB

空调计算

湿球温度

℃WB

/

空调计算

相对湿度

%RH

/

55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平均

风速

m/s

3. 室内设计参数

1) 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参数表

序号

1

2

3

部位

长度超过20 m且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内走道

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面积超过300㎡且可燃物较多的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地上房间

总面积超过200㎡或一个房间超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不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地上房间

加压送风量或机械排烟量

机械排烟量按60m3/ ㎡. h计算

机械排烟量按60m3/ ㎡. h计算

机械排烟量按60m3/ ㎡. h计算

注:其他部位或场所均采用自然防排烟;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均设置有气体灭火后排废气系统,换气次数5次/小时;

2) 采暖空调系统

会所、沿街商业、幼儿园等公共部分夏季采用分体空调,由业主自理;

3) 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系统参数表

序号

1

2

房间名称

卫生间

配电间、弱电间

换气次数次/h

10~15

4~5

附注

排风

送、排风

4) 集中采暖负荷估算值

住宅部分集中采暖建筑面积约222000㎡,采暖热负荷约为:13500kW;

公建部分集中采暖建筑面积约37350㎡,采暖热负荷约为:2250kW;

(二) 设计内容

1. 防排烟系统 本工程为多层建筑,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排烟;

根据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凡是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长度>20米的内走道、地上面积≥100㎡的密闭房间等,均设有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风机箱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或露天屋面上,并根据需要考虑自然补风或机械补风系统;

楼梯间及前室靠外墙部分利用外窗自然排烟,且楼梯间满足五层内开窗面积不

小于2m2,顶层开窗面积不小于1m2,楼梯间前室每层开窗面积不小于2m2,合用

前室开窗面积不小于每层3m2,如不能满足自然排烟要求,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设计有气体灭火的场所设置有气体灭火后排废气系统,用以排除室内灭火后的剩余灭火气体,排风量按5次/小时计算,采用自然进风的补风方式;

所有防排烟系统风机均与消防报警系统连锁;

2. 采暖、空调系统

1集中采暖

热源利用市政供热经小区换热站提供采暖热水,供回水温度90/60℃;

根据建筑平面及其使用功能、特点,本项目设置集中采暖系统,房间设置地辐射采暖;采用双管下供下回,总立管设于管井内,每层从立管分出支管经楼层集分水器分至各户,每户设计量装置;

2空调

会所、沿街商业、幼儿园等公共部分夏季采用分体空调,由业主自理;

3集中采暖系统计量

采暖系统在进入各楼栋处设置热计量小间,用于楼栋供热计量;

3. 机械通风系统

人员密集场所和内区无窗房间等,均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送﹑排风风机箱及风管系统;

卫生间均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其他需要排除污浊空气或余热的房间、场所,也设有机械排风系统,采用机械或自然进风的补风方式;

送风、排风风机箱内均采用低噪声风机,并配以消声、减振等措施,以满足环保部门对于噪声控制的要求;

4. 室外管网

热源来自用地西侧平安路规划城市热力管道,规划区内设置2座换热站,均设置于地下车库的一层,区内热网采用枝状布置,采暖管道布置在地下车库内,沿车

库顶部主梁下敷设;

5. 消防措施

1) 平时通风、排烟、加压送风、消防补风管道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排烟风管采用加厚镀锌钢板并考虑用耐热材料敷设,空调风管采用离心玻璃棉作为保温材料等;

2) 在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中,风管穿越防火墙、防火隔断处均设有防火调节阀常开,着火时或70℃关;在其他必要处设有排烟口和排烟阀常闭,着火时开,280℃关、防烟防火调节阀常开,着火时或70℃关等消防用风阀,这些消防用阀门均可手动或自动复位,并与电气专业的消防报警系统连锁;

6. 管材和保温

1) 采暖供回水管采用碳素钢管,公称直径DN≥50mm,采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DN<50mm者,采用普通焊接钢管GB/T3091-2008,无缝钢管采用法兰连接或焊接,管径≤DN32采用螺纹连接,管径>DN32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供暖总立管、敷设于非供暖房间、地沟、屋顶间及管井内的管道,均需保温;保温材料选用带加筋铝箔面层的离心玻璃棉管壳;

2) 一般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壁厚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选用;消防排烟风管采用加厚镀锌钢板,其中排烟风管考虑用耐热材料敷设; 3) 风管上均设有按国标ZP型片式消声器、ZW型消声弯管图集制作的消声器和消声弯管以及消声静压箱;

4) 保温风管采用离心玻璃棉板材或管壳套,防潮层采用复合夹筋铝箔;采暖水管采用离心玻璃棉管壳保温;

5) 风管软接头均采用防火软接头;

十四、 电力、电信规划:

(一) 规划指标:

规划项目为二类居住用地,用电指标按30W/m2建筑面积计算;

(一) 电力规划:

1. 用电量:

规划区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该项目总用电量约为11000KVA;

2. 电源及供电系统:

规划区用电由用地南侧迎宾大道电力管道接入,小区内设变电所共两处,其中主变变电所为高、低压合用;另设两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机组容量为2500KW;

3. 电缆敷设:

规划区内引入的10KV电缆采用埋地方式引入小区主变变电所;经变压器后各低压线路采用桥架在地下车库内敷设至各单体;

(二) 电信规划:

规划区电信由用地西侧平安路电信管道接入,经小区弱电机房后送至各单体弱电小间后至各用户;小区内弱电线路均在地下车库的弱电线槽内敷设;

十五、 景观设计:

结合建筑总体布局,小区景观形成多轴多节点一中心的景观布置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设计;由于小区内部被地裂缝横穿,在此处需要建筑做出较多退让,在带给建筑布局难度的同时,为小区形成超大中心景观提供了条件;在景观设计中,主要采用强化中心景观公园,利用多节点辅助,通过景观轴贯穿,使宅间绿地与中心绿地紧密联系;设计中多采用文化墙,特色铺地,精致小品等多种元素,合理分布在小区主要入口、广场及景观轴线上,营造出小区高品质的人文环境;

十六、 消防设计

高层建筑物与周边建筑间距均达13米以上,高层建筑设有环形车道且沿一个长边设置消防登高场地,场地长度同建筑长边,宽度为10米;消防车道宽度为4米,符合设计规范,满足消防要求;

1. 建筑单体设计:

本工程按高层公共建筑、高层住宅建筑进行防火设计;

主要构件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要求;

本工程每栋高层住宅均设有一部消防电梯,所有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通向楼梯间及前室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所有楼梯均通至屋顶;

主楼商业裙房与住宅部分完全进行防火分隔,设有独立的出入口,满足规范要求,地下停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4000m2 设置喷淋;

2. 消防控制中心

地下室设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室及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消防水泵房直通疏散楼梯,消控控制中心设于一层且直通室外;

十七、 节能设计 小区建筑住宅部分朝向南北向偏西30度,可以获得较大的太阳辐射,日照满足大寒日2小时要求,建筑间距及建筑窗墙面积比满足规范要求;建筑长边与主导风向有合适的角度,使得建筑主立面不会产生强烈的正压区域,为冬季避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在户型设计中通过对窗户大小的调整,使得室内获得较多的自然风,并合理布置开窗位置,引入穿堂风,使夏季气流直通,改善建筑内部环境,提高居住舒适性;

建筑的围护构造采用节能措施,如:外窗采用LOW-E中空玻璃,外墙及屋面采用保温板保温构造等,达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效果;

十八、 绿色建筑设计

本项目设计为绿色建筑一星,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控制:

1.

2.

3.

4.

5.

合理进行建筑的规划布局设计,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

采用新中式建筑风格,造型要素简约;

项目设置中水处理及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根据国家及地方要求,部分住宅建筑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场地内人行道路多采用透水路面,绿地设计高低起伏,有利于雨水渗透及保持;

6.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7. 通过多组方案比较,最终选择最优建筑体型,有利于节省造价及节能设计; 十九、 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总用地

总建筑面积

1.地上建筑面积

㎡亩

㎡2114户

2800㎡

150㎡

150㎡

40㎡

3500㎡

500㎡

%

%

1650辆

113辆

1537辆

4920辆

600辆

4420辆

住宅

配套公建

幼儿园9班

储蓄所

邮电所

其 公厕一处

中 文化活动站

物业管理用房

商业含便民超市

2.地下建筑面积

1.地下车库建筑面积

2.地下室建筑面积

容积率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密度

绿地率

机动车停车位

其 地面停车位

中 地下停车位

非机动车停车位

其 地面停车位

中 地下停车位 二十、 投资估算

(一) 编制依据:

1. 本概算工程量计算根据AAA润园C区方案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同时参考类似工程的预算、决算、结算材料编制;

2. XX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DBJD25-44-2013

3. XX省安装工程概算定额:DBJD25-45-2

4. 材料及设备参照天水市二0一六年八月份材料指导价格,部分为市场价;

(一) 费用说明:

1. 本估算包括该项目建安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留费;

2. 本工程估不包括室内精装修费用;

3. 本工程弱电工程有待专业公司深化设计后按实调整;;

4. 本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有关规定编制,不包括土地费;

5. 本概算包括在正常的设计、施工周期内,为完成该项目所需投入的建设费用, 但不包括下列费用:

建设期可能发生的贷款利息;

建设期工料价格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动而相应增加的费用;

设备及办公工器具费用;


更多推荐

采用,建筑,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