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房展会-增发前的股票都不涨吗

2023年9月7日发(作者:戴雪儿)
2020-2021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七年级(上)段考历史试卷
(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小题,共分)
1530.0
1.如图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是展示遗址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
8000
余平方米,粗粝、刚毅的建筑外观源于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石器( )
_______--
A. B. C. D.
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
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 B. C. D.
会使用火 种植水稻 烧制彩陶 铸造司母戊鼎
3.伴随人类长达儿百万年的漫长历史演变,远古祖先的大多数活动足迹都已经在巨大
的地理变化、环境更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个相对完整的直立人
遗址,来了解古人类的活动的话,应该首推( )
A. B. C. D.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4.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A. B.
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 D.
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5.电影《石器时代之百万大侦探》讲述了一个人类模拟新石器时代在原始森林中挣扎
生存经受饥饿和苦难的故事,那么电影主角有可能遇到以下那些居民(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 B. C. D.
①② ②③ ①④ ③④
第1页,共15页
6.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
了一项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
DNA
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 B. C. D.
北京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
7.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
居民( )
A. B.
已从事农业生产 以捕鱼狩猎为生
C. D.
住半地穴式房屋 会人工种植水稻
8.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
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B.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自然条件的差别
C. D.
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生活时代不同
9.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 B. C. D.
农业的起源 手工业兴起 商业的发展 畜牧业繁荣
10.从山顶洞人缝制衣服到河姆渡居民制作原始乐器,再到仓颉发明文字。这直接反映
出( )
A. B.
生产工具的进步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C. D.
人类文明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1.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
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 B. C. D.
分封制 世袭制 禅让制 科举制
12.《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
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 )
A. B. C. D.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13.将下列出土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第2页,共15页
A. B. C. D.
abccbabcacab
14.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
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 B. C. D.
禅让制的推行 世袭制的出现 分封制的实行 郡县制的推广
15.将下列甲骨文的序号与相应的汉字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 B.
①②③ ①②③
--a--b--c--b--c--a
C. D.
①②③ ①②③
--c--a--b--a --c--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小题,共分)
430.0
16.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洞穴是早期人群生存和活动的理想居所。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分为洞口、上
室、下室和下窨部分。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米,东西长约米。
4814
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说明上室
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深约米。发现有具完整
83
第3页,共15页
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
葬地。下窨在下室深处,是一条南北长米、东西宽约米的裂隙。
31
图二:半地穴式房屋,居住面的中部有四个对称的大柱洞(残存两个),用于立柱
支撑屋顶。门道开在东墙中部,宽约厘米,长约余厘米。半坡遗址更多的
100500
是面积在平方米之间的中小型半地穴房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形式,半地穴
10-40
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
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信息点四:;;;。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以上图文介绍反映出早期人类在哪方面的变化?
17.如图两个文物出土于二里头遗址。观看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这件文物长约厘米,宽至厘米,属于礼器范畴。以青铜铸出的圆角
16.812
凹腰状的牌体正面弧凸,上铸兽面纹,再以细小的绿松石片镶嵌其中。这类器物一
般出土于墓主人的胸腹部附近,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的纽,或许是缝于衣服上的。
图二:方格纹铜鼎通高厘米,口径厘米,底径厘米,这件铜鼎可能为炊
2015.310
器,有双耳,腹外壁有纹饰,三个锥形足。足间可直接放置燃料烧火加热。方格纹
铜鼎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青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第4页,共15页
图中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
.第一手资料
B
.第二手资料
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里头遗址是我们研究哪个王朝的主要依据?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云南发现的腊玛古猿禄丰种、
开远种化石,距今约万年。在湖北、广西也发现了属于南方古猿的化石,距今
800
四五百万年。
材料二: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年代,中国境内的古猿从体质上完成了从古猿向猿人
的演进过程。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为
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遍布中国南北,代表性的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
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等、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他们过着采集
和渔猎的生活,北京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材料三:距今约二十万年,进入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学上称之为“古人”或早
期智人阶段。中国境内代表性的“古人”化石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等。他们
的体质比猿人有较大进步,在工具制造类型和生活方式上有了显著提高。
材料四:距今万年左右,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属于“新人”或晚期智人阶段,
5
人类体质形态上的原始性消失。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遍布各地,如北京周口店山顶
洞人、内蒙古河套人等,其中以山顶洞人最为著名。他们在生产与生活工具的改进
以及生活资料的获取上均有长足的进步。人工取火和弓箭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氏族社会组织和原始宗教意识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产生。
根据材料一回答,能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回答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什么?
第5页,共15页
根据材料二写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的代表。(写出两个即可)
根据材料四回答,山顶洞人处于哪历史时期?
--
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完成下面人类经历的历史阶段,填空。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青铜器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各
种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仅酒器就有爵、角、觯()。尊、壶、卤()、
zhiy6u
方彝、觥()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
gong
一时代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差异,犹如百花齐放,
五彩缤纷。
材料二: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制度在青铜器上的“物化”,它用以表明奴隶制等
级制度,以器的多寡与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显示不同的地位身份。西周时期形成“列
鼎”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gu
都有一定的规矩。
材料三: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都发现有青
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的差异,它们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晋北、陕
北及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青铜器,即我们以前称之为“鄂尔多斯文化”的青铜器。有
不少青铜制品不同于中原地区,像以羊首、马首、鹿首之类的动物头像作为装饰。
还有短剑、短刀和饰牌等,别具一格;三星堆青铜器怪异的人头像则凸显了古蜀国
的风韵。
材料四:西周时期是铭文大发展时期,鸿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铭文达字,是
497
铭文最长的青铜器。而到了春秋以后,铭文渐趋减少。这些铭文书体或粗犷或瘦劲。
或工细或秀美,本身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而文字对于历史研究十分重要,一
篇长篇铭文不亚于一简尚书,可见其珍贵程度。
根据材料一写出两个青铜酒器。
第6页,共15页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体现了青铜器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根据材料四回答,青铜器铭文有利于我们对哪两方面的研究?
第7页,共15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万年至万年的北京西
7020
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
劳动成果。
故选:。
B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给出了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分析这个信息
可知会使用火。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人;半坡原始居民会炼制彩陶;司母
戊鼎是商朝铸造的。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分析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
活状况.
3.
【答案】
B
【解析】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同时期内涵最为丰富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故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个相对完整的直立人遗址,来了解古人类的活动的话,应该首推北
京人。
故选:。
【解析】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
志是农耕逐渐取代采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即原始农耕出现,它使人类可以获得
比较稳定的食物,在某个固定地点长期生活。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兴起,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石器时代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5.
【答案】
D
【解析】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打制石器,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
使用磨制石器,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故电影主角有可能遇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
故选.
D
本题考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
本题考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半坡居
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6.
【答案】
B
【解析】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
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
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
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
B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
况。
7.
【答案】
时期时代),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图片的石器说明半坡
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
故选:。
A
本题以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
实。
8.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因为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所以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
食培育、住房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是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
种植的是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故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的认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和河姆渡的有关史实。
9.
【答案】
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神农氏教人制作耒耜,教百姓从事农耕。故这一传说反映了原
始农业的兴起,即农业的起源。
故选:。
A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再到仓颉发明文字。这直接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进步。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
【答案】
C
【解析】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
见,推举舜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
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故选:。
C
本题考查禅让制。识记禅让制的内容与特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12.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都是采用禅让制的方式选择继承人,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故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夏朝的事
件。
故选:。
A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
握基础知识。
13.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出土文物的时间先后排序,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a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戴枷奴隶陶俑属于商周时期奴隶社会的文物,
b3c2
距今约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的饰品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距今约万年的仙人洞
出土的陶罐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人类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出土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故正确。
bcaC
第11页,共15页
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4.
【答案】
C
【解析】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
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维护了周的统治,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分
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西周的分封制为春秋战国的纷争埋下祸根,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本题以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
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史实。
15.
【答案】
C
【解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
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
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
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
40%
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观察题干图片可知,
①是上,②是水,③是从。选项符合题意。
C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与汉字的对应的相关史实。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
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
文与汉字的对应的相关史实。
16.
【答案】【小题】洞穴的组成洞穴用途房屋名称房屋构造
1,,,
第12页,共15页
【小题】略
2
【解析】()据题干图片及图一“洞穴是早期人群生存和活动的理想居所。山顶洞人
1
居住的洞穴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部分。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米,
48
东西长约米。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
14
炙,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深约米。发现有
8
3
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
室是葬地。下窨在下室深处,是一条南北长米、东西宽约米的裂隙。”图二“半地
31
穴式房屋,居住面的中部有四个对称的大柱洞(残存两个),用于立柱支撑屋顶。门道
开在东墙中部,宽约厘米,长约余厘米。半坡遗址更多的是面积在平方
10050010-40
米之间的中小型半地穴房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形式,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
建筑风格。”可知,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我们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有:洞穴的组成、洞穴
的用途、房屋的名称、房屋的构造、面积、房屋的形式、建筑风格等历史信息。
()据以上图文可知,图文介绍反映出早期人类在居住环境(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2
故答案为:
()可从洞穴的组成、洞穴用途、房屋名称、房屋构造、面积、房屋形式、建筑风格
1
等方面回答。(写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居住环境(居住条件)。
2
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
握早期人类在居住环境方面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顶洞人居住的
洞穴、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的相关史实。
17.
【答案】【小题】青铜器名称
1
【小题】青铜器类别
2
【小题】铜牌花纹
3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文字信息可知,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
1
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
记录的原始资料,图中文物属于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
第13页,共15页
()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有青铜器名称、青铜器类别、铜牌花纹、铜
2
牌用途、铜鼎造型、铜鼎地位等。
()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
3
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
--
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
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王室使用的高
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故答案为:
()。
1A
()青铜器名称、青铜器类别、铜牌花纹、铜牌用途、铜鼎造型、铜鼎地位等。(写
2
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夏。
3
本题考查青铜口器的发明和影响。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
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掌握青铜器的发明和影响。
18.
【答案】【小题】考古化石的发现。
1
【小题】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2
【小题】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写出任意两个即可)
3
【小题】旧石器时代晚期。
4
【小题】猿人、古人(或早期智人)。
5
【解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人类起源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
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
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人类起源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和山
顶洞人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小题】爵、角、觯、尊、壶、卣、方彝、觥(写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答案】
1
19.
【小题】青铜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
【小题】多样性、民族性(写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3
【小题】书法、历史。
4
【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影响。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
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掌握我国青铜的出现及影响。
第15页,共15页
晋中信息网-上海隧道股票代码

更多推荐
大荔二手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