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已经认识平⾯图形,了解平⾯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形、正⽅形周长的基础上进⾏教学的.为了学⽣更直观地理解⾯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初步感知⾯积的含义;⼆是进⾏⽐较两个图形⾯积⼤⼩的实践操作,体验⽐较⾯积⼤⼩策略的多样性,尤其是可以借助⼯具进⾏⽐较的策略;三是通过在⽅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步认识⾯积的含义,
并体验⼀个数学事实,即⾯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分析
对于⾯积的知识学⽣不是⼀张⽩纸,通过访谈了解到有的学⽣通过看书对⾯积已有所了解,甚⾄有的学⽣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长⽅形、正⽅形⾯积的计算⽅法,但即使学⽣已经了解⾯积的计算⽅法,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积的含义.(访谈中在说说什么是⾯积时:5⼈基本都谈到了关于物体表⾯⼤⼩问题,但没有1⼈说道有关封闭图形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是图形的⼤⼩⽐物体表⾯⼤⼩相对抽象。在教学中还是尽量通过多种感官参加数学活动,使学⽣建⽴有关⾯积的正确表象,丰富学⽣对⾯积的感性认识,
直观认识⾯积的含义。
三、教学内容:⼈教版⼩学三年级下册⾯积的认识
四、教学⽬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不同的⽅法⽐较两个物品表⾯、两个图形⾯积⼤⼩的过程。
2、认识⾯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个⼩⽅格来进⾏⾯积⽐较的⽅法。
3、积极参加观察、⽐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交流⾃⼰的⽅法。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积的含义,⽐较两个图形⾯积的⼤⼩。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形、正⽅形纸⽚⽅格纸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
同学们,⽼师这⾥有⼀张⾮常漂亮的⼉童画,我想把它装饰⼀下,
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知道它的什么呢?(周长)再给它配上⼀块玻璃,配多⼤的玻璃合适呢?还能⽤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动⼿实践,感知⾯积的概念
1、物体表⾯的⾯积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掌时两⼿掌接触的地⽅就是⼿掌的⾯,请同学们⽤右⼿
摸⼀摸左⼿⼿掌的⾯。
师:同桌互相⽐较⼀下,谁⼤谁⼩?
师:请同学们摸⼀摸课桌⾯的表⾯,
再摸⼀摸椅⼦⾯的表⾯,⽐⼀⽐表⾯谁⼤谁⼩?
⽣⽤⼿摸,师提⽰学⽣⽤⼿掌摸遍表⾯的全部。
师:请同学们摸⼀摸数学课本封⾯的表⾯,再摸⼀摸铅笔盒盖的表⾯,感受⼀下它们的⼤⼩,⽐⼀⽐哪个⼤哪个⼩?
师:请你⾃⼰摸⼀摸周围其它物体的表⾯,说说谁⼤谁⼩。
⽣可能说出门、窗户、地板砖等,并进⾏⽐较。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物体的表⾯有⼤有⼩。
师揭⽰:那么物体表⾯的⼤⼩就叫做它们的⾯积。
(板书:物体表⾯的⼤⼩叫做它们的⾯积。)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就是⾯积。(板书:⾯积)
师:像⿊板的表⾯、课本封⾯的表⾯、铅笔盒盖的表⾯都有⼤⼩。如⿊板表⾯的⼤⼩就叫做⿊板表⾯的⾯积,
那课本封⾯表⾯的⼤⼩叫做什么呀?铅笔盒盖的表⾯呢?
师:在我们⾝边有许多物体,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表⾯的⾯积吗?
学⽣交流,⽼师注意学⽣表述的语⾔。
〔设计意图:利⽤摸⼀摸、⽐⼀⽐课本⾯、桌⾯等活动让学⽣对⾯积有初步的感知,这⼀活动充分利⽤了学⽣⾝边的资源,简单易⾏,参与⾯⼴,学⽣在活动中体会了数学与现实⽣活的联系。〕
2、平⾯图形的⾯积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的⾯积。物体表⾯的⼤⼩叫做它们的⾯积。下⾯请同学们看⽼师这有⼀些平⾯图形,你认识它们吗?
师:在你的桌⼦上也有⼀些平⾯图形,请你选择⼀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我们来⼀次涂⾊⽐赛:将⼿中的图形涂上颜⾊。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速度最快,要求涂匀、涂满。⽼师说停⼤家必须⽴刻停笔,能做到吗?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彩笔。
准备好了吗?听⽼师⼝令。三、⼆、⼀,开始。
停。把彩笔轻轻地放在桌⼦上。
师:拿⼀张涂的最快的⼩图形展⽰。这位同学涂得最快,⽼师宣布这次⽐赛的冠军就是这位同学。
⽣:不公平,他的图形⼩。
师:有道理。原来⼤家⼿中的图形不⼀样⼤。这次⽐赛不能算数,那请其他没涂完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把你⼿中的图形涂完。同桌互相⽐⼀⽐,谁的图形⼤,谁的图形⼩。
同桌⽐较平⾯图形的⼤⼩,交流个性化的⽅法。如(观察⽐较、重叠⽐较)
师:同学们,通过⽐较,我们知道平⾯图形也怎么样?
⽣:平⾯图形也有⼤有⼩。
师:那平⾯图形的⼤⼩叫什么呢?
⽣:叫它们的⾯积。(板书:平⾯图形的⼤⼩)
师:你能指出你⼿中平⾯图形的⾯积吗?(涂⾊部分就是它们的⾯.)〔设计意图:学⽣动⼿涂⾊,在不平等的⽐赛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体会到平⾯图形有⼤有⼩,让学⽣对⾯积有进⼀步感知。〕3、⼩结:什么叫⾯积?
师:(指着⿊板)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物体表⾯的⼤⼩叫做它们的⾯积,平⾯图形的⼤⼩也叫做它们的⾯积,那你能⽤⼀句话概括出什么是⾯积吗?
学⽣表述。如果说的不准确,就说谁再说说。如果学⽣准确地说出来。师:刚才他⽤了⼀个字⽤得特别好,谁听出来了。⽣:或字。
师:⽤⼀个连接词“或”字就能把这两种情况综合起来。
板书:物体表⾯或平⾯图形的⼤⼩叫做它们的⾯积。
(师:谁来说⼀说到底什么是⾯积?
三)、操作探讨,⽐较⾯积的⼤⼩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积,你能⽐较⾯积的⼤⼩吗?我们⼀起来看⼀下。
(教师拿出实物或课件出⽰⽐较⼤⼩)
1、⽐较两组实物⾯积的⼤⼩
师:⽼师课下搜集了两⽚树叶。认识吗?⽐⽐两⽚叶⼦哪个⾯积⼤?⽣回答。
师出⽰丝⼱和⼿绢。师指丝⼱问学⽣:“这是什么?”再指⼿绢说出这是⼿绢,说⼀说哪个⾯积⼩?
2、⽐较平⾯图形的⼤⼩。
师:⽐较两个物体表⾯的⾯积时,我们⽤观察的⽅法或重叠的⽅法就可以了。
下⾯让我们来⽐眼⼒,看谁能⼀眼就⽐出下⾯平⾯图形的⾯积⼤⼩。(出⽰课件)
出⽰⽐较容易看出⼤⼩的⼀组平⾯图形,⽐较⾯积的⼤⼩。
师:下⼀组。出⽰能看出⼤⼩的两个正⽅形,⽐较⾯积的⼤⼩。
师:下⼀组。出⽰书中不容易看出⼤⼩的长⽅形和正⽅形,⽐较⾯积的⼤⼩。
学⽣有的说正⽅形⾯积⼤,有的说长⽅形⾯积⼤,有的说⼀样⼤。
师:有的同学认为长⽅形⾯积⼤,有的认为正⽅形⾯积⼤,也有同学认为⼀样⼤,到底谁⼤谁⼩,怎么能准确地⽐较出谁的⾯积⼤,
谁的⾯积⼩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请同桌同学合作,开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可以动⼿剪⼀剪、折⼀折、画⼀画或者其他⼀些⽅法进⾏⽐较。然后互相说说你们是怎么⽐较的。开始吧。
交流、演⽰⽐较⽅法(重叠⽐较、割补⽐较、数格⼦⽐较等)
⽼师对每种⽅法都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可真棒,能⽤这么多⽅法来⽐较它们⾯积的⼤⼩,那你⽐较喜欢哪种⽅法呢?为什么?
师:当我们不能⽤眼看出图形⾯积的⼤⼩时,我们可以采⽤其他的⽅法。
(出⽰课件)⽼师这有两个正⽅形,它们都被分成了⼏个⽅格?(9)我说它们的⾯积⼀样⼤?同意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画⽅格,数⽅格的⽅法来⽐较时,划分的⽅格⼤⼩必须⼀样、必须统⼀。
(学⽣⾃⼰探索⽐较的⽅法,然后在⼩组和班级内交流⾃⼰⽐较的策略,如⽤画格⼦、数⽅格、剪拼等,并通过师⽣评价、⽣⽣评价,使学⽣从中学到⽐较的⽅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四)、实践运⽤,巩固新知
师:前⾯我们认识了⾯积,并能通过观察、重叠、数⽅格等⽅法⽐较
⾯积的⼤⼩。
同学们都学得很棒,下⾯让我们来挑战⼀些习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出⽰书中第⼆题。体验⾯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2、智⼒⼤⽐拼。画⼀个⾯积等于8个⽅格的有趣图形。
〔设计意图:运⽤所学知识解决⽣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体验⽣活处处有数
学。〕此题教学时怎么处理?预设要充分,尽量写出来
(五)、总结交流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的⾼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家听听好吗?师:你们的收获真多。要想知道咱们学校操场的⾯积还能⽤这节课学的⽅法吗?怎样去测量、计算它的⾯积呢?以后我们⼀起再来探讨学习!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更多推荐
图形,同学,认识,活动,含义,使学,教学,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