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案例撰写格式规范要求
一、管理案例的相关概念与分类
管理案例就是为了明确教学目的,围绕着一定的管理问题而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作的客观描述。即采用文字声像等媒介采编撰写形成的一段或者一个真实的管理情景(或个案)。
管理案例分类有几个维度,可以按照篇幅、专业综合程度、案例功能等分类。管理案例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功能,与实例、范例、举例、习题等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
二、管理案例的基本结构
管理案例的基本结构总体上包括两大部分:案例正文、案例使用说明
(一)案例正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1.标题:以不带暗示性的中性标题为宜(企业名/企业名+主题);一般用于
点明案例的组织背景(公司名称)和案例的主题、关键问题或焦点。
要求:提供企业真实名称,如需隐去,另附说明。选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
表性,能够反映某地区、某行业或更大范围的经营管理问题。
2.篇首注释:注明案例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案例版权,案例真
实性(必须注明是否经过掩饰处理)等情况(100字以内)。
3.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要求:内容提要总结案例内容,不作评论分析,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 正文:
首先,引言/开头—开门见山/点题;
要求:点明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尽量简练,一
般用一段文字即可,要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相关背景介绍;
要求:应介绍案例所在行业、公司、相关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内容翔实充
分,能有效辅助案例课堂讨论分析。
主题内容:大中型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
要求:陈述客观平实、不出现作者的评论分析,决策点突出,所述内容及相关
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节标题分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枝
节问题,可利用脚注形式说明。
5.结尾;
要求:根据需要,写法有所不同,比较通行的写法有三种:一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二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三是自然淡出。
6.脚注,附件(图表、附录等);
说明: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编号,设标题。
(二)案例使用说明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1.教学目的与用途:适用的课程、对象,教学目标;
2.启发思考题:提示学员思考方向,2-5题为宜;
3.分析思路:给出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
4.理论依据与分析:分析该案例所需要的相关理论,以及具体分析
5.背景信息:案例进展程度等其它案例正文中未提及的背景信息;
6.关键要点:案例分析中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能力点等;
7.建议课堂计划: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及如何就该案例进行组织引导提
出建议;
三.相关附件要求
1、企业的授权书
2、背景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资料、全面的二手资料以及完整的对企业的访谈
记录等;
3、教学反馈。
4、其它教学支持(可选项)。
说明:(1)计算机支持。列出支持这一案例的计算机程序和软件包,它们的可得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它们的建议或说明。(2)视听辅助手段支持。可得到的,能与案例一起使用的电影、录像带、幻灯片、剪报、样品和其他材料。
四、排版要求
案例正文和案例使用说明两部分分开排版。
案例正文(宋体、加粗、小三)
案例名称(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1.摘要和关键词内容全部采用宋体、小四排版,“摘要”和“关键词”加粗;例:摘要:本案例描述了……(宋体、小四)
关键词:组织结构、战略规划、案例研究(宋体、小四)
2.所有节之间增加一行空格(空格键、小四)
3.正文各节标题均采用宋体、加粗、四号、半角。各节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2.;3.;…,1.1;1.2;1.3;…),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弧。正文内容采用宋体、小四;
例:1. 公司发展及现状(宋体、加粗、四号、半角)
2006年9月的一天……(宋体、小四)
4.全文段前与段后0.25行、多倍行距1.25,全文为宋体。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字体全部用Times New Roman、小四。
案例使用说明:(宋体、加粗、小三)
案例名称(宋体、加粗、三号)
1.正文各节标题采用宋体、加粗、四号、半角,各节标题编号用中文数字(如一、;二、;三、;…),正文内容采用宋体、小四。
例:一、教学目的与用途(宋体、加粗、小四)
1.本案例主要适用于**课程,也适用于****。(宋体、小四)
2.本案例的教学目的.......
2.所有节之间增加一行空格(空格键、小四);
3.全文段前与段后0.25行、多倍行距1.25,全文为宋体。
一个案例范本
案例正文:
高洋公司的人才流失1
摘要:本案例以高洋公司为背景,描写了该公司在面临经营环境压力和人才流失问题的条件下,通过增设开发部,改革薪酬体系和实施末位淘汰制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战略调整和组织变革,尤其以技术部门的内部管理为调整重点,试图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结果却收效甚微,部分措施甚至适得其反。这一方面可以启发人们思考企业对核心部门员工(包括核心员工)应该如何管理,才能留住人才
、激励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薪酬公平的角度来思考薪酬设计的科学性。关键词:离职;激励;制度改革
0 引言
夜幕已降临,而高洋公司的方总却仍在办公室里沉思。这段时间,方总被一件接一件的烦心事缠绕着无法摆脱。且不说公司一直赖以形成优势的专项技术逐步被竞争对手掌握;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被一点点蚕食;更让方总无法接受的是,公司的技术骨干竟又纷纷离职而去,技术队伍面临着严重削弱的局面。这一切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方总感到有些茫然。
1 公司背景
高洋公司地处辽南地区,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从事化纤产品生产厂的工程设计、安装、生产设备制造、技术输出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企业。自创立之初,高洋公司就制定了以尖端的专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时逢中国化纤工业高速发展,而国内掌握相同技术的竞争者又很少,这给高洋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至数十亿投资的超大工程项目,小到生产线改造工程,客户络绎不绝,生产加班加点,各路人马在全国各地奔波忙碌,业务范围一度扩展至东南亚国家。1995年至1998年,公司业绩达到了最为鼎盛的阶段,员工也从最初的68人增加到了200余人。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换来的是公司和个人的高收入。在当
1.本案例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王淑娟老师指导易学东,马晓蕾,王海燕撰写,版权归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所有。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
擅自复制或传播。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时,高洋公司的员工收入是社会平均工资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足以体现其不凡的经济实力。
在内部管理上,由于高洋公司以技术为导向,几乎承担着全部设计、开发、调试、技术输出任务的技术部无可厚非地成为高洋公司的核心部门,其它部门则是为技术部服务的辅助部门。技术部的工作方式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即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组成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负责一个工程项目,因此在组织结构上,技术部形成了扁平化结构,除1名部长外,下设项目经理5人。35岁的田工是技术部的现任部长,他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全面;以林工和赵工为代表的几位项目经理也非常有才干,技术、能力都与田工不相上下,其中属林工在客户中的名气最大。优秀的群体组成了这支优秀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工作,不计较干多干少,整个技术部呈现出一片积极忙碌的繁荣景象。
然而,技术部的繁荣忙碌并不代表整个公司的管理制度完美无缺,在高洋公司内部,也有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首先,高洋公司长期以来的工资发放办法是:底薪每月1000元,每工作一年涨100元,奖金不透明,由方总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确定奖金数额,奖金通常是工资的几倍,是员工收入的主要构成。且不说奖金分配是否公平,工资制定的导向就明显倾向于那些在公司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老员工恰恰多处于那些较轻闲和责任较轻的岗位,那些常年奔波于工程现场、项目第一线的却往往都是入职时间较短的年轻员工,这部分人作为公司的中流砥柱,在收入中却体现不出来,这就形成了“多劳却不多得”的不公平现象;其次,在高洋公司,只有技术部的员工是通过招聘而不是“关系”进入公司的,其它各部门,从总经理助理到车间工人,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这种复杂的关系网造成了公司某些部门存在着职能错位的现象,行政后勤部门尤为严重,根本起不到服务作用。如工作繁忙时技术部员工加班需要增开班车,后勤部门通常不情愿,如果赶上只有年轻人加班,则干脆不给发车;此外,长期以来,高洋公司由于没有明确的考评制度,工作质量与数量全凭自觉与自愿。干得多了只能寄希望于“方总能够看得见”,干得少了也没有批评与惩罚。所幸,公司效益不错,每个人对自己的收入都还满意,在一团和气的基调下,也就没有人去斤斤计较了。
2 矛盾显现
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化纤工业进入大踏步发展阶段,专项工程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竞争对手也大大增多,这对高洋公司造成很大影响,利润越来越低。高洋公司也曾试图通过开发边缘产品来重
新赢得市场,但却始终无法形成较稳定的、可依赖的利润来源。正在此一筹莫展之时,高洋公司发生了一件大事,

更多推荐

案例,公司,管理,高洋,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