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制冷效果怎么样-房屋露台设计效果图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空调一晚上几度电)
事故的发生:
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 ,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
景苑”小区, 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庆幸的是,由于倒塌
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居民伤亡事故.
楼盘倾倒还不到半分钟
2009年6月27日凌晨5点30分左右,当大部分上海市民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家住上
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附近的居民却被“轰”的一声巨响吵醒,伴随的还有一些震动,
没多久,他们知道不是发生地震,而是附近的小区“莲花河畔景苑”中一栋13层的在建的
住宅楼倒塌了。 事故发生在淀浦河南岸的“莲花河畔景苑”,发生倒塌的一栋13层在
建住宅楼由上海众欣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开发商为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发生事故的环境:
“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共有11幢在建13层楼房,在淀浦河(宽约40m)的南面,
11幢在建楼房长度方向与淀浦河河岸基本平行,这些楼房北面边界距淀浦河河岸距离在
20~50m之间,其中倒塌楼房距防汛墙最近,据人目测仅有二三十米。土方紧贴建筑物,堆
积在7号楼(倒塌楼房)楼房北侧,北面的空地上堆放7号楼南面基坑开挖的泥土有足球场
那么大,堆土在6天内即堆高 10m左右。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连根倒地的地基桩体上,部分混凝土横切面在巨大力量的拉扯下,似
乎出现少量蜂窝状空缝。记者还看到,作为地基桩体最为关键的力量支撑,暴露在外的地桩
钢筋有拇指般粗。 在倒塌大楼的底部,地基桩体散落一地。这些桩体基本为圆柱形的,
有些是实心的,有些则为空心。13层楼房采用的是桩-十字条形基础,十字条形基础埋深
1.9m,管桩共118根,型号是AB4008033,管桩的埋入深度为33m,桩尖持力层是71-2层。
连在十字条形基础下的管桩的断桩长度为:北面的断桩长度长,南面的断桩长度短。
2009年6月27日,已从事土木工程研究53年的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吕志涛教授接受本
报记者采访时对上海13层楼房倒塌事件感到震惊。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微乎其微。
由于没有到实地调查,吕教授初步猜测楼房倒塌的原因可能是施工方偷工减料。
相关专家的解释:
2009年6月27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吕教授的电话,听完记者的简单叙述,他第一反应是“不
太可能吧”。随后他仔细分析了记者提供的几张楼房倒塌的图片。“简直不敢相信,13层的
楼房连根拔起,整体倒塌,却没有散架。从1956年开始研究房屋结构到现在,还没有见过
房子这么倒下的。”吕教授感到不可思议。“如果经过正常的设计、施工,根本不可能会出现
这种情况。从图片上分析,唯一能解释的理由应该是在房屋设计或施工的重要环节出了问题,
而且很可能在打地基时出了问题。但8幢房子中另外7幢暂时没问题,原因一时很难说。”
由于没有到现场勘查,吕教授表示不宜过早下判断,但据他猜测,施工方很可能偷工减料了。
上海楼房倒塌事故
2009年6月27日,同济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也表示,在建楼房整体倒塌的事情一直较为
罕见,尤其是在上海。他表示,这种高层建筑的桩基都会深达20-30米,并且都是钢筋混凝
土建成,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倒塌。该教授认为,从技术上讲,这栋楼必须全部拆除掉,并且
查明倒塌原因。如果要在此地重建楼房,必须重新做设计,并考虑地质方面的情况。
依据规范的分析:
设计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的强制性条文
3.1.3.4指出:“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
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时是否按3.1.3.4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它的抗滑安全系数为多少? “原
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的结论从何而来? 3.4.5.2 建筑桩基与边坡应保持一定的水
平距离;建筑场地内的边坡必须是完全稳定的边坡。事实证明,在10m高的堆载下,河岸
土体已经不是稳定土体。
施工方面:.“莲花河畔景苑”的监理方——上海光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对于工
地堆土,国家并没有相关规定与强制性要求”。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0.2 3. 2,4,5三条均是强制性规定,
均要求作不均匀沉降验算和稳定性验算.
堆土太高太快均会造成土体的整体滑动破坏。
《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J08-61-97的3.0.8.2条指出:一般地面超载,---通常按20kN/m2
考虑。
本工程施工大干快上,不按规范办事,6天内堆土高10米(相当于180kN/m2的荷载),
其堆土荷载远远超过第3第4层土的抗剪强度,使第3第4层土处于塑性流动状态,土体向
其软弱处滑动。土体的滑动使桩基础在第4第5层交界处发生向河道方向的移动,致使高层
建筑向南地下车库的基坑方向倒塌。这是典型的土体丧失稳定的破坏。
事故原因分析: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紧邻大楼南侧
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
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南面4.6m深的地下车库基坑掏空13层楼房基础下面的土体,可能加速房屋南面的沉降,
使房屋向南倾斜。
7号楼北侧堆土太高,堆载已是土承载力的两倍多,使第3层土和第4层土处于塑性流动
状态,造成土体向淀浦河方向的局部滑动,滑动面上的滑动力使桩基倾斜,使向南倾斜的上
部结构加速向南倾斜。
同时,10m高的堆土是快速堆上的,这部分堆土是松散的,在雨水的作用下,堆土自身要
滑动,滑动的动力水平作用在房屋的基础上,不但使该楼水平位移,更严重的是这个力与深
层的土体滑移力引成一对力偶,加速桩基继续倾斜。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重力对基础底面积
形心的力矩随着倾斜的不断扩大而增加,最后使得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向南迅速倒塌至地。
这个过程是逐步发生的,是可以监测得到的,直到高层建筑倾斜到一定数值才会突然倾倒。
土体不滑动,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是不会迅速倒塌的。这是土体滑动造成的失稳破坏。
装饰画大全-室内空气检测标准规范

更多推荐
上海最新事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