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9日发(作者:)

“美丽乡村”安吉:点绿成金

牛禄青

【期刊名称】《新经济导刊》

【年(),期】2014(000)005

【总页数】4(P35-38)

【作 者】牛禄青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

通过实施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营造令人艳羡的绿色生态人居

家园

走进“中国美丽乡村”安吉,犹如走进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连绵不绝的竹海,漫

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活脱脱一个如梦

如幻的美丽花园。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建县于公元185年,汉灵帝

赐名“安吉”,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全县常住人口46万,辖83

4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1886平方公里。

安吉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层峦叠嶂、翠竹绵延、河流清澈,被誉为气净、水

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空气质量优良率

95%。是全国首个生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首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示范县,也是国内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被誉为世界上最绿色城市之一。

“安吉坚持生态立县的战略,立足我们县里处于长三角、杭州都市圈,我们扬长避

短,错位发展,2008年起率先提出用10年时间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把整个

县域作为一个大的农村来规划建设,作为一个大的景区来管理经营,作为一个大的

生态博物馆来布局展示,着力构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产业协调、社会和谐的人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321日,安吉县县长王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绿色专题会”上动情地说。

据王树介绍,安吉最大程度释放环境红利,2013年安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

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增幅在全省连续领先,始终高于GDP的增幅,

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0多元,高于全省1000多元,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位于浙江

省第19位。

走生态经济化道路

安吉曾是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发展经济,造纸、化工、

建材、印染等企业曾遍布全县,青山被毁,污水横流,严重的水污染危及下游的太

湖。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黄牌警告,安吉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十多年过去了,安吉县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让绿水青山真正变身为金山银山。王

树表示,“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绿色产业的发展,我们严守生态红线,用环境保护倒

逼产业转型,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道路。”

做精休闲农业。安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园区变景区,5年建设了100

个农业园区,其中省级的精品区有14个,比如白茶园区,不但火了一部电视剧还

带来了项目投资,使得万亩茶园成为都市居民的茶文化体验区。通过大力发展绿色

有机农产品,积极推进产品变礼品,不仅建设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

比如优质笋竹、竹林鸡、花卉苗木等,而且打造了安吉礼农产品区域公众品牌,比

如安吉白茶的品牌价值达到25.6亿元。一片茶叶、一根竹子可为农民人均增收

9000元。

做强生态工业。安吉坚持生态红线,取消工业考核,在3个乡镇集中布局工业平

台,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前置审批和后评估考核,强

化五金税收和环境效益评价,对有环境问题的企业,政府的惠企政策给予一票否决。

提升地方特色产业。安吉因地制宜打造了三大特色产业“竹业、茶业和椅业”,拥

有了自己的“新名片”。第一张名片是“中国竹乡和中国竹地板之都”。竹资源以

108万亩毛竹实现了170亿元的产值,以占全国竹资源的1.8%创造了20%的竹

业产值,竹产业被确定为省级产业示范基地,获“中国竹凉席之都”称号。

王树对记者表示,安吉的主产业实现了从根到叶、从物理到生化的全竹利用,打响

了全竹家具品牌。我们还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建设全球首

个竹林碳汇实验示范区,积极探索竹林和竹制品的互碳效应。

安吉的第二张名片是“白茶之乡”。安吉白茶从单株母树,发展到现在种植面积近

10万亩、年产量1000余吨,产值近14.5亿元。“安吉白茶”荣获浙江首个农产

品气候品质认证和省区域名牌,被授予“省林业产业百亿强县”称号,成为全国首

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新增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2家。

第三张名片是“椅业之乡”。转椅有七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年产7000万把,

占据国内市场1/3以上份额,安吉椅业成为省级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和国家级出口

基地。

“安吉的椅业正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着力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和

标准制定,年产值280亿元,出口8.95亿美元,全国每出口两把椅子就有一把出

自安吉。”王树说。

做美乡村度假旅游。安吉以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建设为载体,致力于“美丽乡

村度假甲天下”,以一河一环五区为动力,全域谋划品牌提升,建设长约25公里

的休闲长廊。强化旅游和文化、体育、健康、创意产业结合,在建的有天使乐园、

凤凰国际、港中旅等重大项目。据了解,上影集团近期也来投资。

王树介绍说,安吉科学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建设精品示范区,去年安吉尽管没有

名山大川和著名景区,但接待游客1044万人次,旅游收入102.3亿元。而且658

家农家乐,接待人次300万,收入8.54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

着力构建绿色家园

走过10余年的生态之路,安吉的山青了,水绿了,景美了,民富了,“好生态”

成了这个浙江省北部山区县响当当的牌子,远近闻名。通过实施优雅竹城、风情小

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营造了令人艳羡的绿色生态人居家园。

位于山区的安吉做足了竹文章,依托竹产业,营造竹景观,渗透竹元素,彰显竹气

质,增强城市的竹韵。依靠生态整治、建设布局、道路延伸等手段,把山水路景有

机融合,形成群山环绕水穿城、青山绿水绿绵延的城市形态。

安吉还充分发挥乡土文化、风土人情,提炼具有安吉地域特征的建筑风貌特色,积

极打造了黄埔江源、中国大竹海、白茶飘香、昌硕故里四个精品旅游观光带,精心

推出了人文鄣吴、休闲报福、浪漫山川等一批风情旅居小镇。

例如,依托昌硕文化和美丽乡村两大名片优势的鄣吴镇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昌硕

文化为核心,以鄣吴清溪为纽带,打造了“农业观光、文化体验、乡村休闲、湖滨

度假”的主题风情小镇。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

中国”自然离不开“美丽乡村”,而在这之前,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进行

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卓有成效。

2008年,安吉县委、县政府在全国县级区域内率先提出了用10年时间建设“中

国美丽乡村”的口号,拉开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并出台了《建设“美

丽乡村”行动纲要》。

“我们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目标,建设管理经营同步推

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全县已建美丽乡村179个,覆盖率为

95%。”王树表示。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安吉坚持四美原则。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

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

伦不类;侧重现代美,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

和基础,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根据产

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不同类别,进行适当分类,彰显一村一特色;

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

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

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

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考察了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后纷纷表示,安吉美丽

乡村建设理念新、起步早,走在了全国前列,堪称全国的典范。

王树表示,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不规划不设计,不设

计不施工。迄今建成各类项目1957个,实现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养老、文化、

范村。2008年,高家堂村成为县里首批“中国美丽乡村”、“浙江省最美丽乡村

精品村”和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2009年,高家堂村又被命名为安吉县

首个国家级生态村。

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与美丽梳妆,村里不仅有了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人工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引进一套美国阿科蔓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立起了和城里一

样的垃圾保洁体系。

2010年,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和省级示范,并

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县级最佳人居环境奖。

日前,由浙江省安吉县政府、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6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全国首

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发布并在浙江省全面实

施。《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绝大多数参照了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成果及标

准,换言之,我国的首个美丽乡村省级标准是以安吉县为样本的。

据了解,2013年以来,安吉还统筹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和“五水共

治”等重点工作,创新载体启动“520”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山青水净”三

年行动计划,全年完成拆违222万平方米,完成改造290万平方米,腾出土地

3080亩,率先在全市超额完成三年任务。

大力弘扬绿色价值

去年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国家环境保护部宣教司有关负责人一大早就坐在了浙江省

安吉县章村镇中心小学601班的教室里,他们与当地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环保

局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当一回“小学生”,与孩子们同上“生态文明第一课”。

据该校校长潘育纲介绍,由于学校位于“黄浦江源第一镇”的章村镇,环境教育一

直是学校少先队的品牌教育活动,并成立了保护母亲河环保小分队、环保志愿小卫

垃圾分类等活动。

安吉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中,力求生态文明从娃娃抓起,把生态教育作为学生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学期开学,不仅是章村镇中心小学,全县其他小学的高年

级均开展了“生态文明第一课”教学活动。

据了解,继“安吉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后,这个县又加快启动了《安吉县生态文

明教育读本》的编写,并将其与原有的《生态安吉县民守则》、《美丽乡村村规民

约》一起,构筑起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维教育网络,在全县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20121029日,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正式开馆。该馆位于县城中心天目路,

外形为城市方印,神隽味永,浑穆古朴。该馆总建筑面积为15414平方米,分为

历史文化厅、生态文化厅、铜镜专题厅和临时展厅四个厅,馆藏文物2万多件。

此外,安吉有12个专题生态博物馆以原真、活态的形式散落于十二个乡镇,26

个文化展示馆则分布于各个村落,覆盖全县1886平方公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没有“围墙”的生态博物馆,也是中国东部首个国家级生态博物馆。得益于安吉

的真山真水,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首次离开杭州,迁进安吉。

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安吉生态博物馆将馆内宝贵的藏品与

馆外原生态的陈列品紧密相连,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与环境之间、可移动与不可移动

的物品之间、信息与实物之间的障碍,让全县人民成为博物馆管理的主人,是中国

博物馆建设模式的重大创举,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3年起,安吉县通过人大决定把325号定为生态日,是我国第一个县级生

态日。通过每年举办3·25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校园、

绿色企业的细胞工程创建。

安吉还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大力倡导低碳节俭生活,鼓励绿色出行,建立遍布

全县的绿色骑行系统,提高群众绿色消费。合理呵护绿色环境,以水净、山青、气

洁、土沃、景美为目标,实施山青水净的三年专项行动,每个月都落实专项节中推

进日。加大生态工业林、生态植被、生态敏感点的保护力度,实施土壤、矿山、河

道等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对农药化肥的使用减量限用,提高秸秆还田率,达到87%

以上。实行部门联合、村驻联手、干群联防的环境监测机制,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

量。

实现“美丽”安吉的同时,更要成为“幸福”安吉。据王树介绍,安吉正在开展幸

福指数的创新实践,量化评分,提升公众的参与度,自律倡导绿色生活。

20131117日,新华社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

所在北京联合发布《安吉幸福指数报告(2013)》:43项指标证明安吉幸福指数

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总得分为84.36,证明安吉民众整体幸福感强,社会满意度

高,安吉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好地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是安吉持之不懈的实践。”王树说。


-

更多推荐

农村20万二层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