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董倩)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第一课时)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一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教材图例中提供了各个时期的陶瓷,从造型美、纹饰美和釉色美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陶瓷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学生观察、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而且渗透对中华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同时,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的发挥想象。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想法和创造力相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图像、视频、动画巧妙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与学习热情;通过陶瓷实物的欣赏,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直观体验,进而从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进行小组的自主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性。
2.过程方法目标:了解陶与瓷的区别,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瓷的造型、纹饰、釉色。
3.情感态度目标:引导体会陶瓷给人的外在美感和内在民族精神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陶瓷艺术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思路
本课需直观地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了解其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让学生自主查询关于古代陶瓷的资料,对它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堂中采用形象生动的国宝自述的形式进行课题引入,通过视频了解陶瓷发展历史,让学生通过比较原材料烧制的温度、制作工艺上、制作材料上、胎质、敲击声等了解陶瓷的区别。从外形、纹饰、釉色来欣赏陶瓷艺术的美。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喜欢的瓷器。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陶瓷的造型、纹饰和釉色,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陶瓷艺术美的感受,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六、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陶器、瓷器各2-4件,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
学生用具:课前查询关于古代陶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参与瓷器之旅 探寻名称来源
1.板书:China
师:你们认识这个单词吗?它是什么意思?(中国)
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并介绍: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雄鸡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长
— 1 —
江与黄河孕育了五千年的历史,也滋养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教师把 “C”改成了小写,设问:这个china又是什么意思呢?它是瓷器。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一课。
板书课题:古代陶瓷艺术。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生动的板书绘画,探寻瓷器与中国名称的由来,标示瓷都的具体位置,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对中国瓷器的欣赏充满期待。鉴宝活动的设计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发展阶段
(一)陶瓷发展史
师:那什么是陶瓷呢?其实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想知道陶和陶瓷的区别吗?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讨论完成陶器与瓷器的不同(研究表一)。
出现时间
制作原料
烧制温度
陶器 瓷器
一万多年以前 商代
粘土(陶土) 瓷土
1000度以下 1200度以上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研究表一)
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探究结果进行分享式发言与总结。(表现出色的小组加分奖励)
师:除了观看视频,我们还可以通过用手摸一摸、敲一敲、往上面滴一滴水,看看你们会发现什么不一样(展示陶器与瓷器实物,并让学生完成陶器与瓷器的不同(研究表二)?
器物表面
敲击声音
胎质(吸水)
陶器
粗糙(无釉或低温釉)
不清脆
吸水性强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研究表二)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总结。(表现出色的小组加分奖励)
教师小结:判断一件器物是陶器还是瓷器,不是单凭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是瓷还是陶,如这件器物(教师出示一件陶器,并敲击),敲击声音是比较清脆的,可它是一件陶器,采用的制作材料为粘土,施的是低温釉,所以,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来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及实物对比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对比、发现陶与瓷之间的不同特点;利用摸一摸、敲一敲、往上面滴一滴水等方式,帮助降低学生知识获取的难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理解并总结知识点,而教师做到及时肯定与认可学生的观点,进而利用书本中的知识框。)
(三)艺术鉴赏
瓷器
光滑(高温釉)
有清脆的金属声
几乎不吸水
— 2 —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件陶瓷,第一件为陶器,第二件为瓷器,你能谈谈它们分别给了你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出示图片)
师:粗犷质朴的陶器,精致典雅的瓷器,它们都是土与火的艺术,各有各的美,它们的美究竟体现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看看古代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生:轮廓生:花纹
生:颜色
师:观察的很仔细,同学总结的这些在陶瓷艺术上,我们将轮廓,外形称之为造型,迷人花纹称之为纹饰,陶瓷颜色称之为釉色。
(板书:造型 釉色 纹饰)
1.造型美欣赏
师:(ppt呈现不同器型的典型陶瓷例如漩涡纹尖底瓶等8、9个)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认识这些陶瓷中的那些造型?
生:壶形……
生:瓶形……
生:盆形……
单独展示《白陶鬶(gui)》
师:你能根据它的外形猜测一下它的用途吗?
师简介:鬶,是原始先民用来烧水的容器,古人以三足鼎立的稳定性原则为基础,创出三个袋形锥足,具有增加受热面积以缩短烹煮时间的作用。这件白陶鬶整个器皿似一昂首扬尾的动物,富有特色,目前我国所有白陶鬶中历史最悠久、造型最美、形制最完整的一件。
通过这件器物我们可以发现外形的设计来源于先民们的生活需要,所以陶瓷艺术的造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出示“实用性”)
出示《彩陶船形壶》
你能来说说这件《彩陶船形壶》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吗?
师简介:这是一件盛水器皿,整体造型是一只船的形状,左右两肩各有一耳,便于系绳,挂于船上,以及器物上的网纹设计,所以此壶为渔民所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这是一件典型的具有实用性的器物。
师小结:同学们,几千年来,中国的劳动人民设计了众多造型不同的陶瓷,汲水类、炊器、饮器等等。中国古代陶瓷的造型之美,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合一,不论任何器型,大多都为对称图形 ,及时带有嘴、耳、把手或其他装饰的器物,也都力求达到均衡协调的效果。中国陶瓷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和先民的勤劳智慧。
2.釉色美欣赏
师: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陶瓷艺术不仅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也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这件造型圆润大方、线条流畅的瓷瓶,还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出示清代《珊瑚釉粉彩花鸟纹瓷瓶》)
生:颜色。
生:花纹。
师:我们再来打开釉色的大门,领略釉色带给我们的惊艳之旅。(课件出示釉色发展史)
同学们,看到这些陶瓷艺术,你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们的釉色美呢?
生:争奇斗艳、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绚丽多彩、色彩艳丽……
师:陶瓷美在釉色,釉面质地的光滑与温润很重要。青瓷釉色温润如玉,青翠光洁,玻璃质感强,白瓷釉面明澈秀雅,类银似雪,胎质坚硬细腻。这些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釉色,
— 3 —
是几千年劳动人民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形成的,它的发展更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
师简介:国家宝藏节目推出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又称瓷母,是官窑中器型最大、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瓷器,它身上集合了从宋到清17种高低温釉、彩于一身,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烧制这件瓷器它的成功率仅为0.23%。
3.纹饰美欣赏
师:这件瓷母吸引我们的还有它丰富多彩的纹饰,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纹饰美的世界。
(1)纹饰的种类
课件出示三组图片
同学们观察这三组陶瓷,看看它们的纹饰有什么不同之处?
根据生回答,师小结。
几何纹:将生活中的事物简化概括形成的几何纹
植物纹:以植物、花卉为主
动物纹:以虾鸟鱼虫为主
还有以人物故事为主的人物纹,以山川自然景色为主的山水纹。
(2)纹饰的寓意
师:下面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中国陶瓷博物馆,更加深入了解陶瓷的纹饰美。(播放视频)
看了视频,你能读懂这两件陶瓷纹饰的寓意吗?
生:第一幅,因“蛙”与“娃”谐音,所以青蛙寓意着贵子临门、子孙满堂,寄托了人们祈求多子多孙、繁衍子嗣的美好愿望。
生:第二幅,桃有仙桃、寿果的美称,寓意着长寿。摆上寿桃,希望老人可以延年益寿,象征着生命持久、寿运永继。
(3)纹饰的规律
陶瓷在纹饰的设计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单个纹样向两个方向重复延伸我们称为二方连续,单个纹样向四个方向重复我们称为四方连续,还有这种主次分明的为单独纹样。
(4)谈收获: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陶、瓷的区别,而且从陶瓷艺术的造型美、釉色美、纹饰美等三方面学习了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贯穿了历史的各个朝代,从不曾间断,这是其它器物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古代陶瓷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对陶瓷更深入的认识,使学生的欣赏分析从表层深入到实质。)
三、实践阶段
出示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珊瑚釉粉彩花鸟纹瓷瓶》(清代)、《唐三彩踢腿陶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陶瓷艺术品,从它的造型、釉色、纹饰三方面来夸宝。
四、展评阶段
小组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陶瓷艺术品。
其他小组评一评,投票选出最佳夸宝者。
— 4 —
五、拓展阶段
播放视频《海外文物追索》
教师小结:在流失海外的文物中,陶瓷艺术品占了多数,海外文物追索道路漫长而艰难,所以说我们要珍爱我们的国宝(出示:珍爱国宝),珍爱古代陶瓷艺术。
六、板书设计
20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陶瓷:陶器 瓷器
造型 釉色 纹饰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是五年级最后一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这节课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好上。因为这种欣赏课的内容一般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他们大多对学习内容不太感兴趣。如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并且让他们学会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我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第二课时)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0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课在教材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校本化处理,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介绍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欣赏古代陶器;第二课时为第一课时的延伸,以点带面,侧重学习瓷器中的主流代表——青花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内涵,
— 5 —
在拓展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和研究其它瓷器。
二、学情分析
基于五年级学生喜欢直观感受、厌倦抽象说教的特点,笔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图像、视频、动画巧妙融合起来,运用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创设清新隽永的青花瓷欣赏氛围,穿梭千年的历史时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与学习热情;通过青花瓷实物的欣赏,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有直观体验,进而从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进行小组的自主探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掌握其制作方法、色彩、纹饰、器形等美术知识,探究青花瓷的艺术价值,简短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逐渐掌握陶瓷欣赏的方法。
2.通过《青花瓷》的音乐视频来展现青花瓷的美感,以实物青花瓷来亲身体验青花之美,以多媒体课件来揭示青花瓷的缔造方法与文化价值。
3.通过学习,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自豪情结,在青花瓷中体会“艺术品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四、教学思路
通过赏析,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掌握其制作方法、色彩、纹饰、器形等美术知识,探究青花瓷的艺术价值,简短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逐渐掌握陶瓷欣赏的方法,以实物青花瓷来亲身体验青花之美,以多媒体课件来揭示青花瓷的缔造方法与文化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青花瓷实物,小组交流研讨它的器形、色彩、纹饰等外观特征,并填写欣赏卡。
教学难点:了解青花瓷的制作方法及艺术价值。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十余件形状纹饰不同的青花瓷实物、欣赏卡。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回顾上节内容 锁定瓷都——景德镇
教师继续手绘地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实物的感受和欣赏了解了陶器和瓷器的不同,从造型、纹饰和釉色三个方面感受了中国陶瓷独特的艺术魅力。你们知道中国的瓷都在哪里吗?江西景德镇。(画出地点)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景德镇感受国宝,欣赏古代的陶瓷艺术。(板书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内容,并了解瓷都的具体位置,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对中国瓷器的欣赏充满期待。)
— 6 —
二、发展阶段
(一)欣赏《青花瓷》曲 初步感受青花
教师提问:有一件景德镇生产的元代青花瓷,在2005年创造了单件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你们知道是哪一件吗?你们想看看吗?出示鬼谷下山图片)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虽然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但是我们从中感受到,全世界人民对中国青花瓷文化的尊重与认可,用这么高的价格表示出他们的推崇与敬意。那么想解答《鬼谷下山》价值连城的原因,我们还要先了解青花瓷。(板书:青花瓷)
师:关于青花瓷,你知道什么?(播放视频了解)
同学们知识渊博,真是见多识广。老师这里有一件现代的青花瓷。(出示实物,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青花瓷被称为“永不凋谢的青花”,它起源于唐宋,元代成熟,到明清鼎盛。在中国千年的瓷器历史中,青花瓷是主流瓷器,因此被誉为“国瓷”。你们想欣赏与了解更多青花瓷吗?让我们伴随着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一起走近更多青花瓷的绝世珍品,体验青花之美。(播放歌曲MV)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青花瓷实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播放歌曲《青花瓷》MV,通过图像欣赏青花瓷,创设视听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拉近瓷器与学生的距离。)
(二)小组研讨质疑 追问缔造疑团
教师:欣赏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青花瓷如此美仑美奂,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大家心中也一定有很多疑问。关于青花瓷,你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性,使他们成为设疑者与探究者。本课解决的核心问题写在左边,学生现场生成的其他问题写在右边。学生提问教师板书,体现问题的课堂生成性,打破欣赏课中教师一言堂或牵着学生思路走的既定模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三)小组合作观察青花实物 体验外观特征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观察真正的青花瓷,来解答这些问题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青花瓷仿品。(每个小组都有器形不同、纹饰各异、颜色浓淡有别的若干件青花瓷)
在欣赏之前,找一名同学大声朗读欣赏卡,了解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与交流,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然后填写欣赏卡。(温馨提示:因瓷器是易碎品,观察时注意轻拿轻放。)
学生欣赏讨论时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小组梳理观点,派主要代表发言,其他人可以补充。请学生来自由选择欣赏卡上的任意一项进行汇报。
— 7 —
1.看一看:
师:介绍你手中的青花瓷是什么器形?还可以是什么器型呢?
师: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做成青花瓷,它不仅仅美观,还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每一件青花瓷都造型优美,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形体,而是讲究韵味与诗意,需要我们去静静地体味。
师:青花瓷的色彩如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总结归纳并启发学生思考:关于色彩,还有哪个小组想谈一谈?……蓝白相间的青花瓷,既艳丽又素雅,百看不厌,符合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的审美,这正是它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我们不妨对比青花瓷与彩瓷,你们更喜欢哪一个?……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同的,但两种瓷器都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我们都应该珍爱与保护。
师:观察你手中的青花瓷上有哪些纹饰?画得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并介绍:针对于纹饰的问题,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件青花瓷画工如何?谁来评价?
青花瓷纹饰非常精美,画工细腻,注重浓淡变化与疏密构图。它将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纹饰分类也与中国画相似,山水、花鸟、人物,还有文字。
青花瓷的纹饰画什么内容,画在瓷器上的什么位置,画几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由此把器形美与纹饰美完美融合在一起。
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光滑细腻。
轻轻地敲一敲,声音比较轻脆。
这些现代的仿品尚且如此精美,那么可以想象,古代的青花瓷就更漂亮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重点。通过实物的观察接触,使学生对青花瓷有直接的感官认识,在视觉、触觉与听觉上都能得到体验与震撼。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意识与探究精神。通过填写欣赏卡,为学生搭建欣赏脚手架,使学生的欣赏分析从表层深入到实质。)
(四)交流青花工艺 探究核心问题
1.制作方法
教师:如此形态万千、工艺精湛的青花瓷是如何制作的呢?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与大家交流交流?
青花瓷的诞生需要大大小小70多道工序。简要地概括主要步骤:它选用景德镇特有的
— 8 —
洁白细腻的高岭土,首先是揉泥,然后做坯,接下来修坯与晒坯,使用钴料画瓷,然后施釉,最重要的是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经过千锤百炼,一件美丽的青花瓷终于诞生了!有机会希望大家可以亲手制作一件青花瓷作品。
2.《鬼谷下山》
教师:在众多青花瓷中,为什么《鬼谷下山》能够价值连城呢?它到底描绘了什么内容?(播放视频)
猜猜为什么创造当时的单件工艺品世界纪录?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分析后来汇报。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⑴工艺精湛:器形硕大,造型优美,纹饰画法可算是登峰造极,细腻传神,栩栩如生。
⑵题材新颖:描绘中国古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谋略家——鬼谷子,传说他的徒弟中有孙膑、庞涓,等等。徒弟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师傅则更高深莫测了。元青花中表现人物故事的作品很少,尤其是这种军事谋略题材的,更是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⑶数量稀缺:元代青花瓷存世较少,像这样体积硕大、保存完好的青花大罐,全世界不足十件。
若想欣赏更多古代青花瓷,我们可以走进博物馆去学习。在青花瓷上,我们可以读出历史,读出文化,更能读出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而鬼谷下山等一批批古代青花瓷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你们感觉骄傲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难点。通过图像资料,直观真实再现景德镇青花瓷烧造工艺的奥妙,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魅力与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也使学生认识到:通过瓷器艺术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三、拓展阶段
那么生活中我们有些事物,也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评价?如何对待呢?
课后请同学们选一幅自己喜欢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的文字材料。最好图文并茂,300字左右。
四、板书设计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青花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瓷器有所了解,但对元青花瓷器艺术特色、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及相关文化背景了解的却不多。因此如何在一个课时内多元化地向学生展示中国青花瓷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青花瓷器的美,是教师重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通过实物展示,并将音乐、图像、视频、动画巧妙融合起来,运用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创设清新隽永的青花瓷欣赏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与学习热情。
— 9 —
教学反思与改进:
— 10 —

更多推荐
学生,陶瓷,青花瓷,艺术,欣赏,瓷器,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