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天花灯-股票场所素材

砭石治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砭石治疗技术
2023年10月5日发(作者:冀绍凯)

砭石治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砭石治疗技术

砭石治疗技术,简称“砭术”。是指使用特制的砭具,

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砭术的主要适

用范围包括:腰腿痛、颈肩背痛、四肢关节风湿痛等骨关节

类疾病,肌肉痉挛、肌肉粘连等软组织类疾病和痛经、月经

不调等妇科类疾病。

一、常用砭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 常用砭具

砭具是以砭石为主要材料所组成的医疗保健工具的总

称。在医疗机构使用的砭具应符合一类医疗器械的标准。根

据使用的方法,砭具可分为按摩类砭具、温熨类砭具、割刺

类砭具和佩戴类砭具。还可根据砭具的形状和组合方式分为

板形砭具(如图1、锥棒形砭具(如图2、块形砭具(如

3、图4、球形砭具(如图5、复合砭具(如图1中的砭

镰、图2中的砭擀指)、电热砭具(如图6)和振动砭具等。

不同类型的砭具适用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作用,可产

生不同的功效,是砭术的主要特色之一。

左:砭板,中:砭镰,右上:梳形砭板,右下:肾形砭板

1 板形砭具

左:砭锥,中:砭擀指,右:T形砭锥

2 锥棒形砭具

左:小砭块,右:大砭块

3 块形砭具(一)

左:砭砧,右:砭尺

4 块形砭具(二)

左:椭圆砭石,右:砭球

5 球形砭具

6 电热砭具

(二) 砭术基本操作方法

根据砭术手法的不同和砭石的物性,将砭术操作方法分

5大类21种方法,即:

1 摩擦类

①刮法:使用板形砭具的凸边或凹边,竖立并沿垂直砭

板的方向移动,对体表进行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

或往返双方向刮拭,一般以循经纵向为主,特殊情况下也可

横向刮拭。在不要求出痧时,以皮肤表面微微发红为度。

②推法:用手将块形砭具或球形砭具按压于体表,作直

线单向移动,用力稳重,速度缓慢均匀。

③抹法:用板形砭具的凹边,以小于90°的角度,在体

表做单向或往返轻柔、缓慢地抹擦。

④摩法:使用板形砭具的侧面接触皮肤,平行于皮肤,

做快速的环转移动。

⑤擦法:使用板形砭具的侧面接触皮肤,平行于皮肤,

做快速的直线往复移动。

2 摆动类

①揉法:使用砭具的弧面在体表摆动按揉,除直线运动

外,还可以做旋转、前后摆动等运动。

②缠法:使用锥棒形砭具的尖端或板形砭具的尖端抵住

穴位或压痛点,然后作高频往复摆动。

③滚法:使用锥棒形砭具的棒体部分压在体表,然后作

往返滚动。

④划法:使用板形砭具或锥形砭具沿经脉或肌肉的缝隙

①点法:使用锥棒形砭具的锥头、板形砭具的角或尾锥

对相关穴位或病变局部施以压力。

②按法:使用块形砭具的平面或球形砭具的弧面置于体

表,用单手或双手施加一定的压力,持续一段时间。

③振法:在用砭具按压体表的同时,通过操作者力量的

调节,使砭具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并传导至深部组织。

④拿法:使用球形砭具或板形砭具对肌肉做捏拿、提拉

动作。

4)叩击类

①拍法:使用板形砭具的侧面或块形砭具的平面有节奏

地拍击身体的相应部位。

②叩法:用板型砭具的突起部位或球形砭具的突起部位

叩击穴位。

③剁法:使用板形砭具的两个边或球形砭具的弧边击打

身体部位。

5)熨敷类

①温法:使用块形砭具,先将砭块放入6070℃的热水

里几分钟,然后拿出来擦干,平放于患处或经脉部分。

②清法:将块形砭具放在冷水或冰箱中适当降温,然后

放置于受术者发热、红肿的部位。

③佩法:将较小尺寸的佩戴类砭具放置或佩带于人体体

④电热砭石温熨法:在砭石内部或一面增加电加热元件

和温度传感装置,并连接到相应的加热控温仪上,使砭石的

温度达到超过人体体温的较高温度,并保持恒温和精细地控

温,可进行长时间的静态温敷和动态熨法。

二、

见病、多发病的砭术治疗技术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项痹症是多因劳累或外力伤害,使局部气血阻滞不通而

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颈肩痛有上肢及手指麻木、肢冷,上

肢发沉、无力,持物易坠落等症状。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疏经通络,活血止痛。

【常用方法】刮法、推法、点法、擦法、拍法、剁法等。

【操作步骤】

1.颈项部:自风府、风池水平向下用砭板或砭镰施以推、

刮法,力量由轻渐重,大面积实施手法5分钟后,重点沿督

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推、刮,配合点揉颈夹脊穴

等,每穴1分钟。

2.肩部:用砭板或砭镰施以大面积广泛推、5分钟后,

再用砭板的角或砭镰的尾锥着重点揉肩井等穴,每穴1分钟。

3.上肢:先施以由上至下的推、擦法5分钟,然后根据

经络辨证:

1)若病痛或麻木以桡侧为主者,取手太阴及手阳明

经穴位;若病痛或麻木感位于上肢中间者,取手厥阴、手少

阳经穴位;若病痛或麻木感以尺侧为主者,取手少阴、手太

阳经穴位。若病痛或麻木感以手部为主者,重点点揉劳宫、

中冲、关冲穴,每穴1分钟,最后用砭镰从颈项至肩及上肢

施以拍法或剁法以调理气血。

2)治疗时间每次2030分钟,隔天一次,10次为一

疗程。

(二)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

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

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早期宜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晚期宜松解

粘连,滑利关节。

【常用手法】点法、按法、推法、刮法等。

【操作步骤】

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颈、肩部。

1.颈项部、背部:

1)用椭圆砭石或砭板沿颈背大面积实施推法、刮法,

自风府向下操作。

2)用椭圆砭石沿督脉、胆经、膀胱经行推法,用砭擀

指做滚法,用砭板或砭镰行擦法进行经络疏导。

3)用砭板或砭镰点揉颈夹脊穴、百劳、大杼、风门、

肩中俞等穴及肩胛内上角。

2.肩背部:

1)用椭圆砭石或板形砭具大面积实施推法、刮法,

自肩髃向下、向后操作。

2)用椭圆砭石或砭板沿小肠经—肩贞至肩中俞、大

肠经-臂臑至巨骨、三焦经—臑会至天髎,以推法、刮法、

擦法进行经络疏导。

3)用砭板或砭镰点揉肩髃、肩髎、臑俞、肩井、天

髎、曲垣、肩外俞、天宗、肩中俞等穴。

3.上肢:

1)用椭圆砭石或板形砭具沿小肠经、大肠经、三焦

经由上向下实施推法、擦法。

2)用砭板或砭镰点揉小海、曲池、合谷、外关、中

渚等穴。

3)用板形砭具在颈肩部、背部有关经穴上刮拭,然

后在上肢、下肢有关经穴上刮拭。

4.用锥棒类砭具点按条口、阳陵泉、足三里。手法根据

病情而定,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5.最后用砭镰或砭尺从颈项部至肩及上肢施以拍法。

【特别提示】

1)初期治疗手法宜轻,后期手法可适当加重,并加强

肩关节的被动活动。

2)在治疗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

(三)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本病多由慢性劳损、受寒或年老体弱、肝肾阴虚、气血

不足而致筋骨失养而发生本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伴有

关节活动受限,发病高峰在5060岁。依据1994年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祛寒除湿,活血通痹,滑利关节。

【常用手法】刮法、擦法、滚法、揉法、摩法、点按等。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使用板形砭具沿着膝关节的上下范围

(可上至髋关节,下至踝关节)自上而下广泛地施加刮、擦

法,用椭圆砭石、砭擀指等砭具配合、揉、摩等手法,力

度适中,使手法作用面产生发热、微红的感觉。操作时间约

10分钟。

2)患者仰卧位,医者取足三里、内外膝眼、伏兔、梁

丘、膝关、血海等穴位,使用锥形砭具进行点刺,使用块形

砭具或球形砭具进行按揉。力度由轻渐重,各穴每次1分钟

左右。

3患者俯卧位,医者用于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一带,

使用上述砭具施加刮、擦、摩、揉、等手法约5分钟。在

腘窝委中处重点施加点刺、按揉的手法,操作时间约3分钟。

【特别提示】

1)膝关节肿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超负荷活动。

2)患者应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3)肥胖患者应注意节食减肥,减轻膝关节负担。

(四)痛经(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

月经前、后或在月经期间发生下腹痛或其它不适,以致

影响正常的生活或劳动者称痛经。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通调冲任,行瘀止痛。

【操作步骤】

1.腹部:仰卧位,经前3天内每天用加热砭板或电热

砭具在患者小腹及腰骶部位行温法,时间30分钟。用球

形砭具或板形砭具在小腹正中作顺时针旋转揉摩,时间

10分钟。从小腹至脐部行反推法,3050次;用锥形砭

具点压、用球形砭具按揉小腹和肋下,各12分钟。

2.背部:俯卧位,用板形砭具从至阳至长强、膈俞至

下髎行刮法,510次。对实证者用泻法,虚证者用补法。

用锥形砭具点按肝俞﹑膈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

等穴位,各12分钟。用板形砭具在腰骶处行横擦法,

以透热为度。

3.下肢部:仰卧位,用板形砭具沿下肢内侧足太阴脾

经循行区域行刮法,从箕门刮至血海,从阴陵泉刮至三阴

交,各刮1015次。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点压按

揉血海﹑地机﹑足三里、三阴交、水泉、太冲等穴,各12

分钟。对因情志所伤者重点按揉太冲穴。

【特别提示】

1)砭术调理以行经前为宜。

2)经期砭术调理手法要轻柔,尤其对腹部更需注意。

3)可配合艾灸三阴交、合谷、子宫等穴位。

4)如经数次调理疼痛仍不缓解者,应到医院进一步

检查。

三、禁忌症

1、某些感染性疾病或急性传染病,如丹毒、骨髓炎、

急性肝炎、肺结核。

2、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或外伤出血者。

3、手法操作区域有烫伤、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的病人。

4、急性脊柱损伤诊断不明者,或者不稳定性脊柱骨折

以及脊柱重度滑脱的患者。

5、肌腱或韧带完全或部分断裂的患者。

6、妊娠妇女的腰骶部、臀部和腹部在怀孕前3个月和

3个月禁忌使用砭术。

7、凡遇过饱、过饥、醉酒、大怒、大惊、疲劳过度、

精神紧张等情况,不宜立即使用砭术。

四、注意事项

1、在砭术操作过程中,施术者要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

应情况,经常询问受术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手法。

2、使用拍法和叩法时,力量不要过大,着力点要浅,

次数勿多,以防止软组织损伤。

3、面部有痤疮者或疮疤时,不要使用力度较大的手法,

如刮法等。

4、在颈部的侧面进行点揉按压时要注意此处的颈动脉,

不可持续按压。

5、使用砭具操作前,应检查砭具边缘有无破损、裂痕,

以免划伤皮肤,不合格的砭具不能使用。

绿化率规定-十年升值最厉害的股票

砭石治疗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砭石治疗技术

更多推荐

砭石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