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4日发(作者:)

建筑文化·传承

202111月第18卷总第409

乡村风貌整体提升策略及实践

——以封开县励志新村改造为例

王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乡村风貌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多数广东乡村存在风貌单一、公共空间不足、文化性缺失等问题。文章从省

际廊道示范带封开县励志新村整体风貌提升设计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出乡村风貌提升应注重整体策略,以及如何进行文化要素

重构和材料运用。案例注重整体空间设计,适当选取规划范围,利用原有建筑和自然环境营造空间节点。对原有存量农房建筑

进行美学提升,推广应用当地特色石材料、竹材料,以及运用印花水泥等当地工匠熟悉的施工工艺。从乡村风貌提升的整体规

划思路、节点空间营造方式、乡土材料的实际运用手法等进行总结,为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风貌空间营造乡土材料

[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2021.32.12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for Overall Improvement of Rural Landscape

—— A Case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zhi New Village in Fengkai

Wang Lei

(Guangdo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Abstract: Improving the rural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Most villages in Guangdong hav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style, insufficient public space and lack of cul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practical case of the 

overall style improvement design of Lizhi New Village in Fengkai.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sty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strategy,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and the use of  materials. The case focuses on the overall space 

design, appropriately chooses the planning scope, uses the original building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upgrades to create space 

nodes. Improves the aesthetics of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houses,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stone, bamboo and other 

build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prints cement and other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familiar to local craftsmen. From the overall planning ideas 

of rural style improvement, node space constructi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ocal materials, etc., the paper makes a summary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ural features; space construction; local material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

署。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工作的逐步完成,提升乡村风

貌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乡村风貌提升不是简单

的建筑立面改造,而是要从整体环境出发,统一规划,

乡村的整体环境、重点节点空间,以及建筑形态综合研究,

创造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使村民的生活品质得

到提升

[1]

1乡村风貌的现状问题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进步,建造工艺水平的提

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的推广,以及瓷砖、

铝合金、玻璃等建筑材料的普及,农房也全面采用了现代

建筑形式。一贯秉承实用主义的广东乡村,凭借农民、

匠的自身经验,建造出大量建筑形式简单、工艺简易、

本较低的独栋和联排式多层农房,俗称“火柴盒式”农房,

成为广东乡村现代民居的常见形式。由于乡村建筑美学的

缺位,农房建筑大多缺乏对建筑体型、比例、色彩等要素

的考虑,新房旧宅斑驳错杂,农房朝向、大小、高矮参差不

齐,严重影响乡村整体风貌

[2]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空间的核心。但是近年来,伴随

着乡村的衰落和转型,乡村公共空间的“失落”现象在广

东乡村比较普遍。特别是青壮年中坚阶层流失,乡村留守

人口多数为老人和儿童,村民之间交流的欲望和能力减

丧失活力。同时,

弱,传统乡村公共空间逐渐萎缩衰落

[3]

乡村公共空间还存在可达性不高,公众参与度、使用率较

低,社会功能弱化等问题

[3]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和村庄的人口流失对广东乡村传统文

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建设性”破坏,传统工匠日益减少,

传统工艺面临失传。这种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欧式”建筑泛滥;二是盲目照搬“徽派”建筑元素。

2省际廊道示范带封开县励志新村风貌提升策略

2.1现状分析

肇庆市封开县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是广东省近

期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之一。示范带位于粤桂

交界处,以贺江沿岸村庄为载体,是体现岭南山水田园景

观和彰显两广文化起源的重要线形空间。励志新村位于封

开县江口镇,地处贺江江畔,环境优美,竹林树木繁多,

该示范带上的重要村庄。村庄改造前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村民外流,村庄“空心化”情况严重,贺江美景被竹林和杂

草遮挡,缺乏公共活动空间供村民交流使用,农房建筑风

貌杂乱无序

[4]

作者简介王蕾(1972-)女,本科,副总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乡村振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43

2.2整体空间设计

本次设计从村庄功能和整体格局的提升入手,依托

贺江的景观价值和当地竹荪产业,为村庄注入休闲旅游功

能,形成一条以竹荪产业观光为主题的贺江碧道体验段。

碧道体验段适当地对原有茂盛竹林进行杂草清理,把贺江

景色引入廊道。碧道在竹林中穿行,曲径通幽,沿碧道设

置游船码头、露营地等节点,游客可以在江边露营、垂钓,

看竹荪生长,感受地道的乡村生活。保留并改造原有村民

自建房为民宿、餐厅、电商服务站等功能用房,增加垃圾

收集点、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形成“山水田园+村庄景

+乡村民宿”的美丽乡村精品风貌(见图1)

2.3公共空间营造

结合贺江碧道体验段及励志新村整体布局,重点对村

入口、电商服务站广场和竹亭码头进行公共空间营造,

出老屋前、竹林里、码头边的乡村文化景观

[5]

县道旁村入口空间采用廊道,统一设计村入口标识

牌,增加绿化和花池丰富景观层次,增加停车场(见图2)

改造原有两层老屋,将其活化利用,注入电商服务站

的使用功能(见图3)建筑前设置小广场,广场空间与道

路以绿化分隔。拆除原有破损建筑,以圆洞门加镂空花窗

景墙划分前广场与后庭院空间。庭院内设置休闲石凳,

村民提供闲聊、交流空间。

为改善励志新村靠水不见水的局面,在碧道体验段设

建筑文化·传承

202111月第18卷总第409

计游船码头,把沿江景观引入人们的视线。岸边采用当地

最常见的竹子建造休息亭,亭内布置竹椅,周边地面采用

印花混凝土仿木纹做法,景观小品尺度、色彩、材料质感

都与周边竹林景观和贺江水景浑然一体,营造一种“竹深

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的悠然意境(见图4)

2.4建筑风貌改造

村庄现状除两栋青砖老屋(历史建筑)外,其余为近

年村民自发修建的农房,沿村道自由延伸。大部分建筑外

墙裸露,部分未投入使用,与两栋老屋建筑风格不协调。

现场的优点是建筑物的层数都低于三层,高度和体量对整

体空间没有负面影响,且各建筑物间距合理,有条件恢复

成较为理想的乡村村落空间。

综合考虑现场建筑外观、质量、使用情况等多方面因

素,建筑风貌改造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对部分观感很差、

有严重安全问题、无人使用的农房进行清拆。二是对两栋

砖砌人字形坡屋顶、外墙为传统青砖的传统民居(老屋)

进行保护性修复,老屋外墙清理修补后刷透明保护漆,

加耐久性,恢复山墙图案,破损门窗进行修补置换。三是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外墙裸露的村民自建房进行改

造,这也是风貌提升工作重点。

为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保留了农房原有平屋顶,

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中提取乡土建筑元素作为改造手段,

于对该地区传统民居的调研分析,提取山墙祥云纹、宝瓶栏

杆、镂空花窗等传统元素。对现状农房建筑进行美学重构,

采用调整色彩关系、划分线条、调整比例、重构界面等手法

增强美学效果。整体色彩基调选择白色,与绿水青山、竹林

掩映的环境相协调,与两栋灰色老屋形成对比采用灰色

线条对建筑墙身进行划分,使建筑空间产生一定的节奏感

女儿墙部分采用加宽灰带,灰带喷涂祥云纹,在色彩和图案

上与传统民居呼应,此外阳台、女儿墙部分增加宝瓶栏杆,

增加镂空花窗景墙调整建筑物虚实比例关系,避免过长、

通过增设围墙划分公共

于呆板的外墙栏杆及女儿墙形式

[6]

空间和半私密空间,使村落空间具有层次感,前后视线穿

拆除破损建筑并用传统风格适当清理江地面采用印沿江栏杆采道路铺设沥增设廊道,清理杂草,活化利用清理闲置场

结合地形高差处围墙围合边竹林,建设花混凝土仿用仿木栏杆青,增加路面统一风格换植物种类,闲置老屋为地,结合电商

理,使广场空间庭院空间竹亭、码头 木纹做法 标线,划分村入口标识牌增加植物电商服务站,服务站

有层次划分人行道范围空间层次引入产业功能设计小广场

县道

村入口

小广场空间

电商服务中心

镂空花窗景墙、庭院

垃圾收集点

碧道

竹亭

游船码头

露营地

特色民宿及餐厅

污水处理池

竹荪种植基地

村道

贺江

1 励志新村乡村风貌提升设计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增加植物

布置、分场与

道路空间

(a)改造前(a)改造前(a)改造前

(b)改造后(b)改造后(b)改造后

2 村入口空间风貌提升示意图3 电商服务站广场风貌提升示意图4 竹亭码头空间风貌提升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4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建筑文化·传承

202111月第18卷总第409

传统元素提炼要素应用示意

祥云纹

喷涂模板

屋顶

宝瓶栏杆

外墙

灰色线条

门窗

门窗线条

院墙围挡

庭院

镂空花窗景墙

微改造要素

标准模块化

5 励志新村建筑风貌改造提升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分类广场地面栏杆围墙游径

图片

材料选取当地产石材“封开花”与青砖采用当地村民熟悉的施工工艺建设仿用乡土材料灰砖,不同的砌筑方式采用村民熟悉的印花混凝土工艺建设

说明拼贴结合的方式设计广场地面木栏杆及仿木混凝土地面建设半通透围墙游径,采用当地竹子做篱笆围栏

6 乡土材料运用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透,产生空间上的互动(见图5)高度肯定了励志新村竹荪种植基地,也大力赞扬了建筑营

2.5乡土建造工艺及乡土材料的应用造中运用竹子作为乡土材料等做法,指出要大力鼓励和支

本文对封开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当地村民的施工水平持在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就读的

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到的乡土建造工艺及乡土材料如下肇庆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探索运用乡土材料和现代工

(见图6)艺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乡土建筑道路。

2.5.1

当地盛产竹子。竹子和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有密切

的关联,且当地村民能熟练制作竹篱笆、竹亭。竹艺、竹作

都是非常典型的乡土元素,本次设计中将竹艺、竹作推广

应用在道路和景观空间分隔、景观节点中。例如,在栏杆、

围墙中使用竹子。

2.5.2花岗石

封开县是花岗石“封开花”的产地,设计中采用“封开

花”与青砖拼贴结合的方式设计广场地面,展示地域特色。

2.5.3印花水泥

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村民对印花水泥路面、混凝

土仿木地面、栏杆的施工工艺掌握较为成熟,故而在设计

中推广到滨水空间景观的游径中。

4结论

乡村风貌的提升是高品质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体现,

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随着各地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积极开展,广东乡村正在逐步

实现从布局美到形态美、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一时美到时

时美、从粤北山居到沙田水乡、从红土田园到滨海渔村的转

变。广东乡村正打造成为留得住南粤大地的乡愁村韵,具备

岭南特色的大美乡景,以及新时代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 郑永杰,张万荣.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村庄风貌提升研究

[J] 山西建筑,2020,46(24)18-19.

[2] 陈宁静,张坤.乡村风貌规划设计中乡土元素的运用研究

[J].中外建筑,2021(02)121-124.

[3] 董磊明.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拓展[J].江苏行政学院

学报,2010(05)51-57.

[4] 王东,王勇,李广斌.功能与形式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演

变及其特征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28(02)57-63.

[5] 张诚,刘祖云.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重塑[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7,163.

[6] 江单,张一奇.乡村建筑立面改造过程中乡土元素的运用

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枫溪路建筑立面改

造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6,34(06)170-174.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3乡村风貌提升效果及社会影响

励志新村通过本轮乡村风貌的整治提升,总体环境得

到大幅改善,已经由衰落破败的小乡村转变成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记住乡愁、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荣获第二届

“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更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参与

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因地制宜选取大面积的竹林

培育竹荪等食用菌,结合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扶持政策,

造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乡村美景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

志新村已成为乡村亲子游的热门打卡地和大学生社会实

践活动基地。省市各级领导先后考察示范带的建设情况,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45


-

更多推荐

农村自建房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