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软件-田冠华

2023年9月19日发(作者:古毫)
2023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景博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你知道宁夏五宝中的红宝是什么吗? 是枸杞 。枸杞具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
明目等功效 。下列关于枸杞妙用中涉及变化与其他不同的是
A.枸杞沏茶 B.枸杞酿酒 C.枸杞熬汤 D.枸杞制饼
2. 量筒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下列关于量筒的使用正确的是
A.量取9.5mL液体
B.溶解NaCl
D.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体
3. 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B.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可以长久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通常情况下火灾发生时常用水灭火,原因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空气比水好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
4. 某同学认为“N”表示的意义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表示氮元素;②表示氮气这种
2
物质;③表示1个氮分子;④表示2个氮原子;⑤表示氮离子;⑥表示1个氮分
子中有2个氮原子。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5.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实验及数据 B.关于安全常识
①厨房天然气泄漏——关闭阀门并开窗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7.5g硝酸钾固体
通风
②用50mL量筒量取42.3mL水
②实验时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用湿
③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
抹布盖灭
比为2:1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
C.关于化学反应 D.关于能源和资源
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可能改变 ①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②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分解反应
③化学反应大多都发生在溶液中
A.A B.B D.D C.C
6. 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a(OH)→CaCO→CO B.KClO→O→FeO
2323234
③地球上的水储量丰富,因此无需节约
用水
C.HSO→HCl→HO D.NaCO→NaCl→MgCl
242232
7.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能实现探究目的的是
A.探究对分解的催化作用
B.探究铁钉锈蚀是否需要氧气
C.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探究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8. 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O与CHOH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完全燃烧时生成物相同
612625
B.HO与HO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222
C.酸溶液都能遇紫色石蕊变红,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
+
D.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是因为H能与OH结合生成水分子
+-
9. 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催化下可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水。某同
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添加甲酸
B.气球用于收集有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C.硬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D.浓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10. 及时归纳梳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下归纳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环保
①纤维素是人体可食用、但不可吸收
①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以减
的糖类
少“白色污染”
②缺硒可能会引发癌症,过量摄入则
②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会引起中毒
C.化学与材料 D.化学与农业
①塑料、碳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合①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
成材料 肥效降低
②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②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
合金
A.A B.B C.C D.D
11. 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①CH
4
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②向Ca(OH)
2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CaO
③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锌粉(铁粉与锌
粉质量相等)
④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测溶液的导电能力(离子浓度越大,
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2. 生物质能是一种环保、“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能可获取沼气(主要
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B物质是由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2)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3)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理由是________。
13. 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t℃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以上四份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该固体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份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是如
图中的______(填A或B)。
三、实验题
14.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装置C收集氧气,应从
______(填“m”或“n”)端通入。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2)图二是探究燃烧条件的三组实验装置。下列对三组实验进行的分析或总结中,
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三组实验中小烧杯里的热水都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对比甲中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变化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若将乙组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甲和丙相比,丙更适合作为密闭教室的演示实验装置
四、科普阅读题
15. 化学与工业、农业、环境、能源密切相关。
(1)工业:冬奥助推冰雪产业驶入快车道。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______发
生了改变。
(2)农业: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玉米和水稻能为人体提供的
主要有机营养素为______。
(3)环境:为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科学家利用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
式是:CO+2NHCO(NH)+X,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
2322
(4)应用: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圆满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9金、4银、2铜,
共15枚奖牌的佳绩。
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屋顶为日前世界体育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
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钢结构屋面的四分之一。钢的硬度比纯铁______
(填“大”或“小”)。
②吉祥物“冰墩墩”制作外材料为纯羊毛,内充PET(聚酯塑料)。可用______的
方法简单鉴别羊毛和PET。
③本届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氢气燃料
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五、计算题
16. 某实验小组取用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HSO,测得剩
24
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HSO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4
(1)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2)计算稀HSO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4
六、科学探究题
17.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包非常感兴趣,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对
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a.发热包内的粉末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碳粉、氯化钠等组
成;
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H、NaAlO;
22
c.AgCl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为确认发热包中各种成分的存在,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
并进行操作。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 取部分粉末,将磁铁靠近 成分中有______
二 成分中有生石灰 pH试纸>7
三 生成白色沉淀 成分中有氯化钠
四 ______ 成分中有铝粉
五 石灰水变浑浊 成分中有碳粉
发现有黑色物
质被磁铁吸引
将磁铁充分吸附后的剩余粉末分成两份,
其中一份加水溶解,过滤,取滤液测pH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
再加入少量______溶液
将另一份粉末放入烧杯,加入适量NaOH
溶液
将步骤二中过滤得到的滤渣放入硬质玻璃
管中______,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反思】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发热包主要的热量来源,自热米饭的发
热包中注入冷水后可以升温至150°C以上,而蒸汽的温度可达到200°C,反应过程
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引发爆炸。用完后的发热包按______
(填“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其他垃圾”)分类处理。
【实验拓展】用不同燃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分别在图甲所示装置的燃烧匙内
放置铁粉、红磷(均足量),电加热引燃。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图丙:
(1)分析图甲: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______(选填“升高”或
“降低”)。
(2)分析图乙、图丙可知,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______(选填“铁粉”或“红
磷”,下同),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______。
18. 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选择了一个下雨天,
对酸雨的成因、成分和防治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分析酸雨的成因
【查阅资料】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而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
降水。常见的酸雨有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
【收集证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刚降落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量pH的仪器)
每隔五分钟测定一次雨水水样的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15:05 15:10 15:15 15:20 15:25 15:30
雨水的pH 4.95 4.95 4.94 4.88 4.86 4.85
【小组交流】
①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
②酸雨的形成是因为在降雨过程中,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______(填一种)等物
质,并发生了一系列反应。在上述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______(填“增强”“减弱”
或“基本不变”)。
任务二:探究酸雨的成分
【查阅资料】当地的酸雨主要含有颗粒物,Na、K、、H和以及少量的
+++
等。
【实验计划】验证酸雨中含有和。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收集到的酸雨按一定比例浓缩,静置,分别取少量上层清液
于两只试管中,按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2 有氨味
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X 产生白色沉淀
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浓
NaOH溶液,加热
含有
含有
【反思评价】
(1)X是______,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小明提出:若用足量浓______代替X和浓NaOH溶液,加热,只需进行一次
实验即可得出最终结论,这一建议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可。
(3)同学们认为:酸雨中通常不含,理由是______。
任务三:讨论酸雨的防治
【表达交流】酸雨的危害不容忽视,防治酸雨刻不容缓。如何防治酸雨?请提出你
的一条建议:______。
丽都花园-钢铁重组概念股

更多推荐
景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