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房屋出租-建研院专业做医药的所

沥青质与胶质分子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2023年9月18日发(作者:曾山)

第25卷第2期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年6月

Joural of Jingdezhen Colege Jun.2010

Vo1.25 No.2

沥青质与胶质分子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徐明进① 李明远 彭 勃 林梅钦 郭继香 陈运藻 谢鹏波

(1、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75;2、中国石油大学化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摘 要:本论文用红外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分析比较了胜利和沙特原油中活性组分的结构,测定了胶质和沥青质的界面

张力,并用界面剪切粘度对其界面膜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沥青质和胶质的结构和分子量不同,沥青质含有更多的

芳环结构,分子量也比胶质大,界面膜强度比胶质的强,说明界面膜强度与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大小有关。

关键词:乳状液;沥青质;界面膜

中图分类号:0 648.I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8—8458(2010)02—0037—03

原油中含有的沥青质、胶质等界面活性物质在油水界面

对胜利原油和沙特原油分离出来的沥青质、胶质和抽余

油,分别进行分子量测定和红外、紫外光谱分析。

1.2.2模拟油与蒸馏水的界面张力

构成的界面膜具有一定强度¨0 J,可阻止原油乳状液液珠的聚

并,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本文对胜利和沙特原油中的活性

组分进行了结构分析,考察了沥青质、胶质结构对界面性

质 】,特别是对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从而为确定乳状液

定机理和破乳脱盐提供理论指导。

在30℃和常压下测定界面张力。

油水界面张力可由下式计算:

一Po)・

实验部分

1.1实验仪器和试剂

式中: p 、p .分别为甲苯单个液滴体积、蒸馏水密

度、甲苯密度、30 ̄C时蒸馏水与甲苯的界面张力;Vo 。、Po、‰

所用仪器:VPO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仪(西德Knauer),美国

Nieolt公司的Magana—IRS60E.S.P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分别为不同油相单个液滴体积、不同水相密度、不同油相密

度、相应体系油水相的界面张力。

1.2.3界面剪切粘度的测定

仪,SVR・S型界面粘弹性仪。

实验所用煤油为用经硅胶吸附除掉界面活性组分后的煤

油,精制煤油中再加入10%的二甲苯。

1.实验方法

界面剪切粘度是表征油水界面膜性质的重要参数,它的

大小取决于成膜分子排列紧密程度、成膜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大小和是否有结构形成。界面剪切粘度的大小可以反映油水

界面膜的强度 J。 1.2.1 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的分离及其结构分析

本实验用双锥摆旋转法测定界面剪切粘度(也称扭矩

法),根据式(2)即可求出 。

本实验所用的油样为胜利混合原油和沙特原油。所用的

沥青质、胶质组分的分离方案如图1所示。

—o 1一亩)

上式中∞为样品池转动角速度,K为钢丝的扭力系数10.3090

g・em~・s~, 为测定空白样品时锥形测头的偏转角度,0

为加入待测样品后锥形测头的偏转角度,R 为锥形测头半径,

2.528cm,R 为样品池的内半径,7.358cm,7r值为3.14。界面

剪切粘度的单位为mN・S・m~。

蒸发溶荆

实验结果及讨论

2.1 原油中各组分的分子量的测定及其结构分析

2.1.1 胶质、沥青质和抽余油的相对分子量测定结果如表1

所示

图1沥青质、跤质组分静分离方寰

图1 沥青质、胶质组分的分离方案

收稿日期:2010—04—15

作者简介:徐明进(1966一).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化工技术研究。

38・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年6月

表1 原油组分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量

胜利原油 沙特原油

知,沥青质、胶质、抽余油三者差别较大。沥青质组分在三个

波段均有吸收峰,而胶质组分和抽余油只有在在252~265nm、

235~238nm波长段有吸收峰,但胶质的吸收峰高数值最大,

抽余油的最小。这表明沥青质和胶质的芳香类或多环化合物

含量多,而抽余油组分中芳香类或多环化合物含量较少。

表1数据表明原油中沥青质组分分子量最大,抽余油组

综合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和分子量测定数据可以看出,

分分子量最小,而胶质的分子量略大于抽余油组分。

2.1.胶质、沥青质和抽余油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

根据胶质、沥青质和抽余油的红外谱图,各组分吸收频率

与官能团分析结果如下:

(a)沥青质:胜利原油的沥青质官能团主要有羰基和苯

基,沙特原油的沥青质主要有苯基和多取代苯基。

(b)胶质:胜利原油的胶质含有羰基和多取代苯基,沙特

原油的胶质含有羰基、苯和多取代苯基。

(c)抽余油:胜利原油抽余油官能团比较少,但沙特原油

的抽余油则比较多。

为了进一步分析比较各原油组分的结构特性,对样品的

红外谱图中甲基和亚甲基在3120—2750 em 范围、羰基在

1750—1650 em 左右、芳环上C=C键在1650—1550 em 左

右的吸收峰面积进行积分,依次用A 、A:、A3表示,A=A。+

A + , /A和A /A的相对比值分别表示芳环和羰基含量

的相对值。有关峰面积数据如表2所示。

表2红外光谱峰面积数据表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抽余油中羰基和芳环的量未测出,

从A3/A和A /A的相对比值可以看出,胶质中的羰基含量比

较多,而沥青质中的芳环比较多,沙特原油沥青质的芳环含量

比胜利原油沥青质的多。

紫外光谱数据在三个紫外吸收波段的积分数据如表3所

示。

表3胜利、沙中原油组分紫外光谱数据

从紫外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各个原油组分在252—265nm、

235~238nm、216~218nm三段紫外光的吸收由实验数据可

沥青质分子量最大,其中含有较多的芳环结构,特别是沙特原

油的沥青质,而胶质中含有较多的羰基,分子量则较小;抽余

油中羰基和芳环含量最小或几乎没有。

图2胜利原油沥青质红外谱图红外谱

图3胜利原油沥膏质糍 谤圈+

图哇沙特原油沥青质数外谱图

2010年第2期 徐明进。李明远等:沥青质与胶质分子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39・

5沙特原油沥裔质 奎壤鼹

2.2沥青质、胶质、抽余油界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温度是30cc。胜利原油和沙特原油中含水模拟水组

成见表4。

表4 胜利原油、沙特原油模拟水的组成(单位:mg・LI1)

《 z 莹 ≈00啦 舒一量鼍

Na Ca C1一HCOf

胜利原油模拟水146.2 5126.7 597.0 150.0 9o50.4 655.3

沙特原油模拟水965.4 9578.11051.8 542.9 18916.1 409.6

沥青质、胶质、抽余油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各体系油水界面张力{mN・m )

从表4—5数据可以看出,沥青质模型油和胶质模型油界

面张力相差不大,沥青质的比胶质的小,抽余油的最大,这说

明胜利原油和沙特原油沥青质的界面活性稍高于胶质的,

余油和空白油数据基本相等,即抽余油没有界面活性。这主

要是因为沥青质和胶质中有极性基团,它们的分子具有两亲

性质,而抽余油中基本没有极性基团,因而基本没有界面活

性。

2.胶质、沥青质和抽余油模拟油的界面剪切粘度

油相为煤油模拟油,水相为模拟水,模拟水组成见表,实

验温度为30 C。

胶质、沥青质和抽余油模拟油的界面剪切粘度如图6—8

所示。

由图6、图7和图8可知,在实验条件下,沥青质组分界面

剪切粘度最大,胶质组分的界面剪切粘度介于抽余油组分和

组分一之间。沙特原油沥青质的界面剪切粘度较大,在定剪

切速率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沥青质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芳环刚性结构,沥青质

的分子量也比胶质和抽余油的大很多,并且沥青质的界面活

性也较高,因此沥青质能够吸附到油水界面形成较强的界面

膜,因此其其界面剪切粘度最大。沙特原油沥青质由于含有

较多的刚性芳环结构,其吸附到油水界面时形成的界面膜强

度较大。抽余油由于没有界面活性,并且分子量也最小,因此

其形成的界面膜强度最弱,而胶质介于二者中间。

E鼍 嚣8” 0茁

a 8

图6胜利原油沥青质、胶质、抽余油界面剪切粘度

0 5

眦m呲Ⅲ 蝴Ⅲ嗽啊

jO;

图7沙中原油胶质、抽余油组分界面剪切粘度

图8沙特原油沥青质界面剪切粘度

结论

1)胜利原油和沙特原油沥青质的分子量最大,抽余油的

最小,胶质的介于二者中问。

沥青质,特别是沙特原油的沥青质,含有较多的芳环;胶

质中含有较多的羰基,而抽余油中则基本不含芳环和羰基。

2)胜利原油和沙特原油沥青质与胶质的界面活性相差不

大,沥青质的稍大一些,而抽余油则没有界面活性。

3)活性组分的分子量越大,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芳环

结构,其形成的界面膜强度越大,反之越小。沙特原油沥青质

的界面膜强度最大,其次是胜利原油沥青质的,抽余油的最

小,胶质的介于二者中间。

(下转第48页)

48・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年6月

其主体,其详细的内涵及实际应用原理放在选修模块中解决,

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度”。

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掌握得到巩固,应用知识

点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注意定位,要适

合相应阶段的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望化学而

生畏。下面以有机化合物为例:

3 合理把握必修模块授课中的深度及广度

由于在必修模块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点内容多,与实际生

在必修模块中有几个典型的有机化学物,如甲烷、乙烯、

乙醇、乙酸等。它没有上升到类,不要求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活联系比较紧密,但由于课时量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

好授课的深度及广度,力求避免一步到位、内容超前超标,尽

量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给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的学习精神。

和官能团有更多的认识。而选修模块不仅上升到类,而且还

从官能团的角度来分析有机化合物它可能具有的性质,因此

在必修课编制习题时一定要从基础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

如,在必修课期间有一道关于巴豆酸的习题:巴豆酸的结

例如:必修模块中有的内容,而选修模块中没有,如元素

化合物知识、胶体的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这时

我们要把握好这些知识讲解的难度、深广度,不要求一步达到

高考的考试要求。如必修l中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Na,0 的化学性质、铁三角等的教学内容标准如下表。

必修1内容标准 不应涉及的内容

构简式为CH,一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

碱溶液④丙醇⑤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

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组: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遁)④⑤。

这道题尽管没有严重超纲,但也属于擦边球的题。学生

常见复分解反应、金属 与量有关的反应、与试

离子反应 与酸或盐的置换反应剂滴加顺序有关的反

应。

学了乙烯不一定就懂得双键的性质,学了乙酸但很难明白羧

基的性质,因为学生接触的有机物非常少,他对有机物的结构

跟性质的关系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所以做这道题就没有多

大意义。

氧化剂、还原荆、氧化 方程式的配平,利用得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还原反应的概 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

念,氧化还原反应的表 复杂反应产物的判断

通过上述分析,说明只有正确处理好必修模块与选修模

块的关系,理解两模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把握好两模块的联

系,才能把课改精神发挥好,把课改目标贯彻到位,使自己的

教学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示方法。 和计算等。

Na202

与H2O和CO2的反应 与SO2、FeSO4、H2S等

化学性质 的反应。

H2S、I 、SO2

Fe ‘

的反应,Fe2 与H202、 Fe 与Fe、Fe“与Cl2

的反应 互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Fe 的相 02、03、HN03、浓

H2SO4、HCIO等的反

应。

[2]王磊等.高中化学选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上表中不应涉及的内容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就不必在必修1中解决。即使选修课中没有相关内容,也要

预留空间,待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后,再进行探讨,这样可以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宋心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教科书化学1(必

修);化学2(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准确定位,合理编制习题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适当地练习一定量习题是一种有

j譬坐夸k-j - j j ・9誓 若} § 坐 》 ,9 -鞋 k—0 r— j - }螺 }— 毒 坐

(上接第39页)

(7):97~lOO,

4]夏立新.沥青质和胶质稳定的油包水乳状液的破乳研究[J].油田

参考文献:

[1]周祖康,马季铭.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41

化学,003,20(1):23—25.

[5]张荣明,仇念海等.胶质、沥青质对模弘原油乳状液破乳影响的探

索性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995,9(1):5-57.

468.

[2】李明远,甄鹏,昊肇亮,纪淑玲.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Ⅵ.界面膜

6]杨小莉,陆婉珍.有关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J】.油田化学,

1998,15(1):87—96.

特性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998,14(3):1

5.

7]李明远.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Ⅲ北海原油界面活性组分特性

J].油田化学,997,14(3):237—256.

3]孙正贵.稠油乳状液及稠油破乳脱水问题[J】.油田化学,2008,25

海口房地产网-证券投资标的

沥青质与胶质分子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更多推荐

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