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门-塑料中国

基于BIM协同平台的项目管理应用
2023年9月18日发(作者:屈大均)

基于BIM协同平台的项目管理应用

摘要BIM技术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中推广的主要新技术,是项目精细化管理最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随着BIM技术

的快速发展,工程领域逐渐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BIM进行管理和运作,希望

通过集成化系统将BIM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并加以有效管理,确保各工程参建方和

各专业设计施工团队能够在一个集中统一的环境下进行高效的沟通与工作,随时

获取所需的项目信息。我司自主研发的C8BIM协同管理平台是集成全专业模型,

关联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成本、合同、质量、安全等信息,为项目建造提供数据

支持,实现有效决策和精细管理,从而达到减少施工变更、缩短工期、控制成本、

提升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BIM技术;协同管理平台;精细化管理

引言:目前,国内对BIM在项目中的应用需求越发迫切,土建、机电、钢结

构、幕墙、景观等各专业模型的精度要求和项目体量也随工程的要求逐渐提升,

数据冗杂、大体量、模型集成难等因素严重制约着BIM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实际

应用。各专业BIM模型在查看、调用、分析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加载缓慢、显示卡

顿的问题。面对各专业不同建模软件产生的不同格式的文件,在模型集成中也常

常出现构件缺失和关键信息丢失等问题。由此,搭建BIM轻量化体系,开发协同

管理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在杭政储出【201639号地块社会停车楼项目中,项目

部使用我司自主研发的C8BIM协同平台通过对应软件的插件,将各专业的模型进

行轻量化处理,选择性保留有效信息,将各专业模型集成到平台内实现协同管理。

1 项目概况

杭政储出【201639号地块社会停车楼项目位于庆春东路与秋涛北路交叉口,

东临景昙路,西至秋涛路,南起庆春路,北临太平门直街。总用地面积6122.18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4150.72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2层,建筑高度24.0米。

地上建筑面积为2447.68平方米,一层为设备用房、立体机动车库、立体非机动

车库,二层为停车、设备用房、商店;地下建筑面积为21703.04平方米,主要

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设备机房。

2. 本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及难点

2.1本工程地理位置特殊,南侧临近地铁2号线隧道,西侧靠近秋石高架桥。

本项目基坑开挖深度大,大面开挖深度约21.20m,坑中坑高差约3m。承压水对

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且基坑外侧距离地铁2号线隧道和高架桥较近,周

边水位的变化对周围道路、管线、地铁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2基坑周边距用地红线较近,周边场地狭小。

2.3项目南侧为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区间,西侧为秋石高架桥,对地下连续

墙施工期变形控制要求高,围护结构体的防渗控制难。

2.4本工程地上为两层钢结构,呈花瓶式的结构形式,造型奇特,形式新颖,

结构复杂多变,整体施工部署与施工组织难度大。且屋面层施工时,底部大面积

为悬空区域,施工难度高、安全管控难度大。

2.5本工程机电安装包含AGV停车设备、垂直升降系统、给排水、消防、电

气、弱电智能化、通风空调、泛光照明等系统,专业覆盖面广,各系统关联性强

后期调试工程量大。

3 BIM协同平台建设

3.1 构架思路

建筑行业企业之间的发展相对独立,导致不同企业之间所产生的信息数据无

法得到有效的沟通和共享,从而令建筑项目管理不具备高集成度、沟通即时性和

信息共享度,由此往往会对项目各个参与方沟通造成较大影响,造成资源大量浪

费的同是也存在着返工的风险。C8BIM协同平台是集成各专业模型作为基础,将

工程各参与方在协同管理平台中紧密关联,同时通过平台将数据、模型等即时更

新传递。在BIM协同管理平台建设初期,主要任务是促使参加各方参与到平台管

理中,其中包括建设方、监理方、设计院和其他参加单位。促使各参与方能够在

协同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接受建设方管理咨询和监理方的监督。

3.2 管理流程和责任划分

C8BIM协同管理平台初步构建完成后,需在平台全过程管理中对不同参与

者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进行划分,同时将平台所附带的不同操作权限跟各

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挂接,便于后续的管理。

1.总协调方的权利与义务

作为施工总承包,为搭建高效稳定的协同平台,为参与方有效沟通交流提供

便利,C8BIM平台的操作使用权限与容量由总包把控,实施精细管理与分配。同

事,总包方还需对建设项目成果加以把控,对上传信息的审核、备份、修改、更

新、删除等进行严格的管理,为平台的使用与实际工作的同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项目建设方和监理方的权利和义务

项目建设方和监理方通过C8BIM协同管理平台对建设全过程开展有效监督管

理工作,建设和监理方持有对模型的使用和审查的权限。同时能够通过协同管理

平台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生产、物料等方面进行有效监控。

3、设计方的权利和义务

建筑施工方在接收到BIM设计模型后,对其进行复核、完善后,将其转化为

可利用施工模型。施工方配合设计完成对模型的校核和调整。

项目模型的更新、维护和上传由专职BIM负责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开放修改

权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同时对模型的版本号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

了模型与设计蓝图的一致性。模型管理的类型划分包含专业、楼层和其他,并根

据项目的需求添加了场地规划这一类型,方便管理人员高效的查看模型。同时模

型管理具备分楼层、分专业、组合查看模型等功能外,还提供了剖切、测量、漫

游、属性查看等多项操作,大大提升了模型的可阅读性。

项目除搭建集成各专业模型外,同时导入办公区与生活区的临设模型、各不

同施工阶段的场地布置模型,实现全项目的三维可视化。同时对各不同类型的模

型随施工进度及时更新维护,在相应模型的基础开展应用。例如各专业模型的深

化设计、临设的规划、各不同施工阶段机械和堆场的布置等。为BIM数据应用的

二次开发和平台的协同管理提供了模型依据,也为工程实际同步应用提供了保障。

4.2 文档管理

根据项目资料管理要求由各部门指定人员在C8BIM文档管理模块创建文件夹,

其他非平台管理员可根据工作需要上传至指定文件夹,平台中的文件可以对不同

岗位人员设置查看、上传、删除、编辑和下载权限,支持多级文件夹分类,图片、

音频、视频、officepdfdwg 等多种格式文件在线浏览,BIM 模型与资料双

向管理,可同时对资料进行分享,便于项目文件共享,及时查阅。同时,C8BIM

平台具备PC端、手机端、网页端,相关技术人员可通过相应途径随时随地进行

资料的查看、下载,保证了信息沟通的高效性。

4.3 协同管理

协同管理模块包含公告、工程动态、联系单、问题任务等多项功能分区,满

足现场工程监管的各项需求。例如实时推送公告信息,实时查看工程动态,现场

管理重点任务等。同时平台支持信息数据一键导出,大大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工作

效率。

4.4 质量.安全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质量、安全巡查,通过发布问题,在模型上定位,

结合移动端拍照上传,描述问题内容,标记相关责任人和参与人,设置优先级别

和整改截止日期,在BIM模型上生成相对应的质量安全标签。C8BIM协同平台会

立即通知相关责任人,责任人通过手机端、pc端或网页端可以快速定位问题位置,

了解问题详情,及时整改后可立即在平台上进行问题回复,并附加整改完成照片

和相应情况描述,及时闭合问题。该问题会同步抄送给建设方或监理方等其他监

管人,形成了完整有效的闭合管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或存在的

安全隐患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整改。大大提高了现场的沟通效率和

管理效率。

预制构件进行编号和质量验收。面对如此复杂的管理工作,项目通过应用C8BIM

协同平台物料管理模块,由专职管理员提前设置好构件跟踪流程节点,包括出厂、

运输、验收、吊装,并给每个节点设置相应的责任人,各责任人按照流程,完成

构件的跟踪。同时使用平台二维码功能,批量自建二维码并打印张贴,确保现场

构件的堆放、使用和安装。

4.7 可视化及二维码应用

本项目图纸复杂,施工技术难度高,对施工方案交底和复杂节点交底是个极

大挑战。项目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将BIM的可视化与二维码技术结合使用,有效

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项目专职BIM人员对复杂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模拟,对现场

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交底,明确监管和施工的重点,严格把控质量关,确保

施工工序的有序进行。将项目样板引路与三维技术交底和二维码技术相结合。通

过现场收集扫描可随时查看各施工工序和施工监管重点。

项目专职BIM人员对复杂的梁柱钢筋节点,钢结构节点进行精细化建模,现

场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机端查看模型,并与实际施工进行比对,及时纠错。

结束语:

本文以杭政储出【201639号地块社会停车楼项目为载体,主要介绍了

C8BIM协同管理平台中模型管理、文档管理、协同管理、计划管理、设计管理、

物料管理、二维码和监控管理等模块的应用,剖析C8BIM协同管理平台基于BIM

模型与业务双向关联的协同思路,以BIM各专业模型为基础,解决技术和管理过

程中存在的痛点,大大推动了BIM技术的落地实施。同时C8BIM协同管理平台的

应用提高了对项目的管控能力和项目管理的效率,大大缩减了各参与方的沟通时

间和信息流转的时间,规范了工程文件的存储及归档。目前,C8BIM协同管理平

台各模块功能随项目的应用反馈仍在更新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向GIS、倾斜摄影、

智慧建造等领域进行延伸。通过本项目的实际应用,为平台的优化提供了真实可

1】芈建华,王军,刘春旭。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协同【J】建筑结构,

2021502),1267-1270

2】方速昌 C8BIM协同平台在大型复杂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J】建筑技术

开发 20204710),72-73

3】刘佳,张庆彬,梁秋丽. BIM 模型的轻量化展示平台研究[J]. 建筑技

,2019507),791793.

4】张军江 基于BIM 协同平台的现场管理信息技术 山西建筑 202147

4),183-185

成都丽景华庭-如何提高自己的能量等级

基于BIM协同平台的项目管理应用

更多推荐

秋石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