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机十大品牌-首创股份股票

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
2023年9月19日发(作者:徐俐)

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

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

《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

代民歌。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一起来看看:

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

《国风》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

诗经分为风、大雅、小雅和颂,此处的”国风“就是诗经中的风,主

要有华夏族民间乐歌,分为15个部分,共160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

《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

《诗经.国风》:女子奔放而热情的爱情与婚姻的前卫思潮

前言

《诗经·国风》中的反映劳动人民情爱生活的爱情诗是《诗经》中

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这些爱情诗中的女性以及她们用自己的善良与纯洁、勤劳与智慧

写就的美丽人生,深深地吸引着后世的读者,她们和她们的爱情,因

其闪耀的人性之光而被人们传颂不衰。

正文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内容丰富,语言优美,

孔子由衷地赞美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诗经》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就从文学的角度揭示了周代社会礼制完

善之初男女在爱情中表现出的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对人个体价值的

肯定和人格尊严的追求的美好人性。

诗经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母系社会之后,

中国便进入了以男性为主的父系社会。男权制度下的女性生活状况和

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诗经"国风》中明显地看出。

《诗经"国风》中不少篇章,反映了古代社会真实的女性生活图景。

那个社会所给予女性的,是一个既狭小又苛刻的生活空间,而生活在

那个时代女性,也无怨无尤地克尽本分,支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从《诗经"国风》爱情诗中解读古代的女性,我们发现,其身上张

扬的强烈的人性美令人怦然心动。

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诗经爱情崇高而永恒,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爱情是人世间最

令人神往的一种纯洁的情感,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也便成了美好

人性的具体体现。

诗经《诗经"国风》中女性对爱情的呼唤热烈而大胆。在《召南"

摽有梅》中,女主人公就急切地呼唤:“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

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

顷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红颜易逝,青春易老。唐代杜秋娘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

无花空折枝。”(《金缕衣》)而在千年前的这位望梅兴叹的女孩早就唱

出了怀春女儿的焦急心情。

我们不敢妄加猜测,女主人公苦苦等待的原因是风俗、禁忌还是

她本人的害羞。其实,所有的原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达了女性

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质朴欲求,这才是最真实的,合乎自然生命本性

的。

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

沱。”长相思,夜难眠,一夜就像一千年。诗中所传达的这种备受煎

熬的滋味,只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相思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诗经当然,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等原因,古代女性的地位低下,自

己很难把握命运,因此,当她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时,又显得有些

手足无措,担心流言蜚语。

如《郑风"蒋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中的女于对仲子

充满爱意,却怕闲言碎语、飞短流长而陷入两难处境。这是非常现实

的处境,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妥协或者反抗。

诗经但是,不管怎么样,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脚步却非但没有停

止,反而因阻碍与反对而更显炽热,《郑风"褰裳》就是这样一个作品: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

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大胆向小伙子表白爱慕之情,自信十足,

似乎不愁嫁不出去。小伙子反倒有了几分胆怯。这种表白方式,当是

天性的自然流露。

远古的接近自然状态的男欢女爱,同现代建立在个人独立意识基

础上的男欢女爱固然有许多不同,但在符合人性的自由选择这一点上,

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诗经《诗经"国风》中女子人性美还具体体现在对爱情的向往和憧

憬与对爱情和情人极端忠诚的高度统一上。

在《邶风"匏有苦叶》中,诗人这样写到:“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译成现代汉语即是“雍雍叫的是雁,早上旭日初照。

男子们假如娶妻,趁冰没解冻就好。招手招手的艄公!他人渡水俺

不成。他人渡水俺不成?俺要等我的友人!”(引自《诗经直解》)其对爱

的忠诚格外让人感动!

二、敢于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大胆追求爱情,争取幸福婚姻

诗经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然而现实却给青年男女

增加了许多束缚。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已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参与,不再是完全自由了。

诗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违逆的法

则,谁违反便被视为叛逆,便会为社会所不耻。这一法则虽然是出自

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秩序的需要,但它却并不是封建统治者的创造。

因为这一现象,早在《诗经》中已有明确记载。《齐风"南山》中

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豳风"伐柯》中也说:“娶妻如

?匪媒不得。”从此可以看出,这一法则在当时已纳入了婚姻道德的

规范。

诗经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

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

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

爱侣。

诗经《郑风"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

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按封建的伦

理关系,女子除了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外,还要受到兄长的管教,所以

兄长对她说来,也是可怕的。

难怪她一想到这点,就要胆战心惊了。此诗每章虽各写一个文意

却有联系,明徐常吉云:“由逾里而墙而园,仲之来也以渐而迫也。

由父母而诸兄而众人。女之畏也以渐而远也。”(见《钦定诗经传说汇

纂》)怎么办呢?诗中的女子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青年男子偷偷约

又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

《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所有这方面的诗

歌,都或多或少体现出当时世俗观念和伦理道德对女子思想或心理上

带来的阻力和压制!

诗经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青年女性对爱的执着:

她们为了爱情敢于冲破重重阻力,赋予生命以人性的光辉。

《鄘风"柏舟》中这样写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

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

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女子为追求美好

的爱情竟与母亲发生了冲突,这对当时一个弱女子来说是需要勇气的。

诗经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物质极度贫乏的先秦社会,家庭的

殷实与否直接决定着其经后的婚姻生活幸福与否,女子从现实角度考

虑无可厚非。

但在《卫风"有狐》中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形是“有狐绥绥,在彼淇

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

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诗中的男子连衣服都没有,可以说到了一贫如洗的境地了,但女

子仍然正视自己的感情,向男子表达了自己的热烈爱情。这就不仅是

爱情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了!

三、享受爱情的美好,始终如一,忠于爱情

诗经《诗经"国风》中沉湎于爱情蜜罐中的女子,一旦品尝到了爱

的琼浆,便大胆地把爱作为享受的“美食”。

《王风"君子阳阳》中的那个可爱的女子就是这样一个不吝啬快乐

的人——“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

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直译为:“君子意气扬扬,左手举起吹奏的笙簧,右手招我用房

中之音乐。他好快乐哟!君子兴致陶陶,左手举起指挥的羽毛右手招我

用燕游的舞蹈。他好快乐哟!”(《诗经直解》)

我从这首诗中读出的不仅是夫妻间的真情笃意,更是一种享爱爱

情的美好人性,而其中体现出的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生命价值

的实现则反映了人性的自由发展。

诗经《邶风"静女》中的情人相会,则又是一番情趣。“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小伙儿的意中人约小伙在城墙角落里幽会,小伙儿匆匆赶到那,

左等右等都不见姑娘出现,急得团团转。谁知调皮的姑娘早已到来,

她正藏在不远处,偷笑着看自己的心上人“搔首踟蹰”呢。

这时候,所有的道德伦理,所有的思想禁锢,在一对沉浸于美好

恋情中的少男少女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和乏味,他们所能做的就

是尽情享受生命赐予的一刻千金的大好时光。

诗经在有爱情之光普照的空间里,两情相悦的男女尽情燃放自已

的情与爱,《召南"野有死麇(jun)》就是这样一首令人充满遐想的恋歌: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麕;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原野里放着一只白茅包着的死鹿,原来是英俊的猎取人在挑逗一

位如花似玉而春心荡漾的少女。

少女则羞答答地告诉他:“郎君呀,你轻轻地,慢慢地,不要毛

手毛脚,不要弄坏了我的头巾,不要撕破了我的衣裙,更不要把我们

家的小狗惹得汪汪乱叫。”——两千年前的人们,又何尝不是激情似

火,热烈奔放呢!

诗经在古代,男性的意志左右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婚姻生活,女

性只能扮演被动者的角色,只能任劳任怨,吃苦受罪,若无端见弃,

也只能乖乖地回娘家,几乎没有为自己争取自由的权利。

们并没有束手就范,而是勇敢地荡起人生之桨,奋击在生活的狂风巨

澜之中。而为了真诚的爱情,通过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去作出奉献就显

得难能可贵了。

诗经《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给我们塑造的这一类女性形象格外可

爱。《郑风"女曰鸡鸣》中这样写到:“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

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

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

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真切地表现了

女子对美满和谐婚姻生活的渴望。她们不仅有如此美好的愿望,她们

更为实现这美好的愿望而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

《周南"汝墳》则集中地展示了女子为爱情、为丈夫而担当生活苦

难的情形——“遵彼汝墳,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在高高

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采

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

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又靠谁来肩起?

女主人公的苦难与担当就这样淋漓尽致地突显了出来。

诗经最能表现女主人公不辞劳苦,为了家庭和爱情甘于奉献的可

贵品质的诗作恐怕要数《卫风"氓》了,女主人公为了挽救爱情和婚姻,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

矣。”她们把爱情作为生命的全部,竭尽心力,一心付出,无怨无悔。

诗经先秦时期,徭役和战争是普遍存在的现实。而一旦丈夫服徭

役从征,家中的一切重担就全落在了女性身上,丈夫能否活着回来是

另一回事,反正当下必须要做的是承担现实的责任。

这样,女子便承受着双重痛苦,即沉重的体力劳动和精神上的思

念之苦。《王风"君子于役》就真实地反应当时社会女性生活的现实处

境。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诗歌采用

《邶风"雄雉》则把这种情愫表现得悲怆——“雄雉于飞,泄泄其

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

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女主人公在控诉中传达了内心的无限痛苦。

五、在爱情中追求平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一旦丈夫变心,便

毅然冲破“牢笼”,与无爱的婚姻决裂,走自由之路

诗经尽管我们说真正的爱情可以不计较付出多少又得到多少的,

也可以不论结局如何都依然无愿无悔的,甚至还可以不管对方是否还

爱自己但自己依然一往情深地爱对方,但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却

不能迷失自我,即在爱情中须葆有独立的人格与个人的尊严。

诗经在古代,男人理所当然是社会的主宰者,也是家庭的支撑者,

而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永远都无法跟男人平起平坐。

当男人变心,女人便一定是爱情和婚姻的牺牲品,一旦惨遭遗弃,

女子的那份执着与痴情也随之深深地埋进婚姻和爱情的坟墓。但《诗

"国风》爱情诗中的女子,却表现出了极为人性而现代的一面。

诗经先看《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

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译成现代

语言即“顺着大路啊,把住你的袖啊。莫对我厌恶啊,不找故旧呀?

着大路啊,把住你的手啊。莫嫌我太丑啊,不找好友呀?”(引自《诗

经直解》)

这不是“手拉手”的儿歌,也很难说是“弃妇歌”,但字里行间

饱含着对爱的坚贞和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自我肯定。女子不是盲目冲动

地奉献,也不是孤苦无告地乞求,更不是物与物的等价交换,而是一

种对夫妻之间平等相处的呼唤!

诗经而当她们在追求人格与尊严的婚姻之路上受挫,被丈夫冷落

甚至遗弃,她们就表现出了不甘于命运捉弄的大义凛然!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日哟、月

!出来总从东方。竟有像这样的人啊!花言巧语不善良。”)(引自《诗

经直解》)这是《邶风"日月》中女主人公痛苦的呐喊;“我心匪石,不

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我心不是一块石,不能随意翻过来。我心不是一张席,不能随

意卷起来。举手投足要庄重,不能退让又屈从。”)(引自《诗经直解》)

这是《邶风"柏舟》中女主人公不甘屈服的悲歌;“谁谓女无家?

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谁说你还没成家?凭啥让我吃官司?

虽然让我吃官司,我也决不顺从你。”)(引自《诗经直解》)

这是《召南"行露》中女主人公反抗暴力不惜玉碎的决绝;“我有旨

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

者,伊余来塈。”

(“我处存有美菜肴,留到天寒好过冬。你们新婚乐融融,却让我

去挡贫穷。对我粗暴发怒火,辛苦活儿全给我。从前恩情全不顾,你

曾对我情独钟。”)(引自《诗经直解》)这是《邶风"谷风》中女主人公

被丈夫恩将仇报后的痛心疾首!

诗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在沉痛控诉丈夫不义行为和天道不

公的同时,却并没有沉溺于悲苦之中,而是用一种勇于承受和担当的

精神来面对现实,表现出极为决绝的叛逆性格,张扬了她们在追求自

由爱情和独立人格与尊严的道路上的人性之旗。

《卫风"氓》当是这样一篇堪称典范的作品。

诗经《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创造了

一个善良勤劳、忠厚纯朴的女子的形象:她很热情,确曾热爱过

“氓”,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

言”;她沉醉在爱情里,而“不可说也”;她见到“氓”急不可耐,便

“将子无怒”,并答应他“秋以为期”。

她很纯朴,纯朴到天真的程度,诚心诚意地将幸福与希望寄托在

骗子身上。只由于“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

龟卜蓍筮的一点儿好兆头,便“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出嫁之后,虽然含贫茹苦,夙兴夜寐,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百般

折磨,以至“叶黄而陨”,但还是爱着“氓”:“女也不爽”;然而

“氓”却变了:“士贰其行”。她忍受着贫困和虐待,精神受到悔辱,

自尊心受到损伤,又不能从兄弟那里得到安慰,相反的还不时听到风

亦已焉哉!”这是对恶人的指斥,对恶德败行的揭发。

诗经全诗通过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和家

庭生活的全过程,表现了她性格的刚毅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及尔偕

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

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这首诗的总论,是全篇的点

睛之笔。她认为,既然你背叛初衷到情意已断、恩爱已绝的地步,我

何苦为你而牺牲自我呢?诚所谓“爱情诚可贵,‘人格’价更高”,她

不再留恋,愤然与丈夫决裂,表现了她极为可贵的人生追求,从而把

女性的人性之美表现得酣畅淋漓。

诗经只要人类存在的一天,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就会得到延续。

然而,古代爱情中的女性,她们的整体生存状况又怎样呢?结论是自我

不显,难以葆有健全的人格。

沁园饮水机售后服务-高新兴股票

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

更多推荐

国风上观二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