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楼盘-央企混改对职工影响

鲜活工作事例范例
2023年9月8日发(作者:孙用)

鲜活工作事例范例

一份没有血缘关系的“财产遗赠”

——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公租房社区市民学校

青年志愿者、社区干部王波事迹介绍

王波,男,中共党员,198612月出生,九龙坡区华

岩镇民安华福社区市民学校青年志愿者、社区干部。2009

7月,王波大学毕业后,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计划。在三年西部计划服务期间,他时刻不忘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的宗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

务银奖奖章。服务期满后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选择留在社

区,在基层锻炼成长。他脚踏实地,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

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倾心服务群众,无

悔自己的选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志愿精神,

受到了社区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结下“婆孙”之缘

王波所在社区属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公租房小区,独居老

人众多。20148月,在一次调解社区矛盾纠纷时,王波结

识了社区的一名独居老人王婆婆,王婆婆真名叫王淑荣,从

渝中区上清寺搬到公租房小区,是一名退休工人,王婆婆30

多岁时丈夫就去世了,有一个女儿,由于母女关系不和,一

直没有什么联系,82岁的王婆婆就孤身一人住在民安华福公

租房小区。

王婆婆每天都要到小区岗亭晒太阳,哪里有倒垃圾的、

乱停车的、乱摆摊的,都要站出来制止。由于她性格较真,

与一名居民言语不和,意见不统一,就闹起了矛盾。就在这

时,民安华福市民学校志愿者王波就去为他们化解矛盾,在

化解矛盾的过程中,王波了解到王婆婆是因为家庭的变故加

上和其他人缺乏交流,内心孤独,因而脾气固执。

婆婆,我们都姓王,以后我就叫您婆婆了,您就把我当

成您的孙子好了。以后我每天都来看您,即使来不了我也给

您打个电话,您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就给我说好了。

一席话,让王淑荣老人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就这样,

王波就与王婆婆就结下了婆孙之缘。

“悉心”换得“真心”

从那以后,王波果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每天都要到王婆

婆家去看看,与她聊聊天,帮她做一些家务事。有时因为有

事去不了,也要给她打个电话。王婆婆每月退休工资两千多

元,但生活过得非常讲究,要吃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看一看。每逢做礼拜那天,王波就把王婆婆送到位于渝中区

较场口的基督教圣爱堂,再回单位上班,下午下班后再去把

她接回来。王婆婆想看望老邻居的时候,王波也会满足老人

的心愿。

一年多的日子,王波就这样一直坚持着,一天都没搁下

过。如果有天没有和王婆婆联系,他反倒觉得不习惯。关怀

产生信任,王婆婆有什么事就会找他去办,家中的钥匙也给

了他,就连自己放钱的地方也都告诉了他。王婆婆也非常喜

欢这个孙子,有一天,王波生病了,王婆婆亲自给他熬了

中药,给他送到社区,亲眼看着他喝了后才肯离开。2015

3月,王婆婆在王波的感染下加入了社区市民学校五色志愿

队伍,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签订“遗赠赡养协议”

我都是80多岁的人了,我去世后,我的所有财产及存

款,大概有十多万,全部都遗赠给你,我们现在就去公证处

公证。

2015年初,王婆婆找到王波,把自己存拆密码告诉了王

波,这忽如其来的举动让王波有点摸不着头脑。我只是做一

个青年志愿者应该做的,这万万不可以。王波当场就谢绝了。

但这之后,王婆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让王波不知如何是

好。

我只是觉得王波这娃儿很不错,人又老实,一直这么悉

心地照顾我。王婆婆说:我那女儿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

联系过我,我也死心了,我是真心地想把我所有财产遗赠给

王波。看到王婆婆执着地要求,王波向社区党委进行了汇报。

最终他们来到了华岩镇司法所,签订了遗赠赡养协议

作为社区市民学校的青年志愿者,除了照顾王婆婆以

外,王波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社区其他独居老人,如陪伴老

人聊天、经常性走访慰问等,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唐大黔

老人寻找失联十几年的子女。在他看来,这些点点滴滴的生

活琐碎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不过他比别人跑得勤一

些、去得多一些而已,他更愿意为这些老人一直服务下去,

也带动着社区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让这项工作长久的持

续下去。

回兴二手房网-2020年配股的股票

鲜活工作事例范例

更多推荐

九龙租房